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医生口中的“激素类药物”在没有特别指定时,是“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简称。激素药膏一般是指含有糖皮质激素成分的外用药。此类药物具有高效、安全的特点,是许多皮肤病的一线治疗药物。(所谓一线药物,是指根据患者病情可以首先选择或者标准选择的药物。)
但由于存在不合理应用的问题,激素类外用药的不良反应越来越突出,给一部分人带来“激素猛于虎”的顾虑。
激素药膏到底能不能用?
激素类外用药的药理作用及不良反应
糖皮质激素有明确抗炎、抗过敏、抑制免疫及抗增生作用。
但超适应症使用也可能诱发或加重局部感染(如痤疮)、导致皮肤萎缩、毛细血管扩张、多毛、色素改变、激素依赖及反跳、口周皮炎、难辨认癣、难辨认毛囊炎、接触性皮炎、诱发溃疡、诱发毛囊炎或粟粒疹、脂肪或肌肉萎缩等不良反应。眼周使用可能引起眼压升高、青光眼、白内障、加重角膜、结膜病毒或细菌感染,严重者可以引起失明。全身长期大面积应用可能因吸收而造成HPA轴抑制、类库欣综合征、婴儿及儿童生长发育迟缓、血糖升高、致畸、矮小症等系统性不良反应。
激素类外用药的适应症及禁忌症
?适应证:皮炎湿疹类皮肤病、红斑鳞屑性皮肤病、自身免疫性皮肤病、皮肤血管炎、非感染性肉芽肿、皮肤淋巴细胞浸润症、白癜风、斑秃、血管瘤、增生性瘢痕、皮肤T细胞淋巴瘤等。
?禁忌证:对糖皮质激素或其基质等成分过敏是绝对禁忌。各种皮肤感染,如,真菌、细菌、病毒等感染,酒渣鼻、痤疮、口周皮炎、皮肤溃疡等则为相对禁忌,必须评估风险和效益比,在充分控制原发病的基础上方可考虑使用。
特殊人群及特殊部位用药
?妊娠或哺乳妇女:外用激素对人类胎儿发育影响尚不完全明确,妊娠期慎用。必须应用时,遵医嘱适当使用弱效、中效或软性激素。妊娠早期勿用含氟激素。哺乳期勿在乳部应用。
?婴幼儿、儿童及老年人:由于皮肤薄,代谢及排泄功能差,大面积长期应用容易全身吸收产生系统不良反应,一般选择弱效或软性激素。除非临床特别需要或药品特别说明,慎用强效及超强效激素。在婴儿尿布区不使用软膏(相当于封包会增加吸收)。
?皮肤柔嫩部位:如面部、眼周、颈部、腋窝、腹股沟、股内侧、阴部等部位皮肤薄,激素吸收率高,更容易产生表皮萎缩、萎缩纹、局部吸收及依赖/反跳综合征,应禁用强效、含氟的制剂。一般湿疹皮炎用药1~2周,红斑鳞屑性皮肤病2~3周,其他斑秃、白癜风、红斑狼疮等可以适当延长。
如何识别药品中是否含激素?
激素软膏名字常为“某某松”,如地塞米松,丁酸氢化可的松,卤米松,糠酸莫米松,氟米松等等,但还有很多没有“松”的药膏也是激素,如地奈德、哈西奈德、曲安奈德、丙酸氯倍他索等等,不清楚的一定要咨询皮肤科医生或药剂师等专业人士。
如何避免激素的“坑”?
正规的药品都会标明成分,而且在说明书中也会详细介绍使用方法及可能的不良反应,但在一些“消字号”、“健字号”、“妆字号”的产品中,特别是所谓的纯植物或中药的药膏中会偷偷添加激素,一些小品牌的“美白”“除皱”产品更是激素的重灾区,很多会加激素。在不知情的情况下长期使用会引起不良反应。避免激素的“坑”应注意以下几点:
1.选择正规药品,如果需要使用激素软膏,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规范使用。
2.尽量不要使用“消字号”、“健字号”、“械字号”的产品,他们本身就不属于药品,效果不明确,而且良莠不齐,大多数没有经过临床验证。
3.护肤品应选择大品牌,一般比较安全,因为违规成本太高,一般不会违禁加“激素”,也很少会重金属超标。
4.凡是宣称快速、强效的护肤品一定不要使用,凡是声称能治疗皮肤病的护肤品也一定要慎用。目前正规的“医学护肤品”,也只是适合问题皮肤使用,有一定辅助作用,并不能替代药物治疗。
??参考文献:规范外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专家共识
来源:《中华皮肤科杂志》.48(2):7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