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抗过敏药的正确使用

我们平时在过敏情况下使用的“抗过敏药”,大多数时候指的是抗组胺药,虽然经常使用,但是对于抗组胺药还是存在许多误区,比如荨麻疹出现症状就吃,没有症状就不吃的“按需”服用,就是不正确的方法。在年6月30日,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在《中华皮肤科杂志》发表了《抗组胺药在皮肤科应用专家共识》一文,为我们提供了参考,主要解决了三大问题:1.抗组胺药治疗那些疾病有效,2.如何根据临床特点选择合适的抗组胺药,以达到最佳疗效同时不良反应降到最低?3.特殊人群如妊娠,哺乳期妇女,儿童,老年人及肝肾功能损害的患者如何选择抗组胺药。

一.变态反应及分类:

在回答以上问题之前,我们首先来了解什么是过敏反应及分类和抗组胺药的定义及分类,什么是过敏反应?民间称的过敏反应在医学上被称为变态反应,根据发病机制分为了四型:

Ⅰ型变态反应(速发型),是临床最常见的一种,其特点是:由IgE介导,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等效应细胞以释放生物活性介质的方式参与反应;特点是:发生快,消退亦快;常表现为生理功能紊乱,而无严重的组织损伤;有明显的个体差异和遗传倾向。一般我们称的过敏反应都是Ⅰ型变态反应。

Ⅱ型变态反应(细胞毒型),抗体(多属IgG、少数为IgM、IgA)首先同细胞本身抗原成分或吸附于膜表面成分相结合,然后通过四种不同的途径杀伤靶细胞。常见的Ⅱ型变态反应包括了输血反应,溶血性贫血,肾小球肾炎,急性风湿热等。

Ⅲ型变态反应(免疫复合物型),又称血管炎型超敏反应。其主要特点是:游离抗原与相应抗体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IC),若IC不能被及时清除,即可在局部沉积,通过激活补体,并在血小板、中性粒细胞及其他细胞参与下,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而致组织损伤。常见的Ⅲ型变态反应包括许多系统性结缔组织疾病。

Ⅳ型变态反应(迟发型),与上述由特异性抗体介导的三型变态反应不同,Ⅳ型是由特异性致敏效应T细胞介导的。此型反应局部炎症变化出现缓慢,接触抗原24—48h后才出现高峰反应,故称迟发型变态反应。常见Ⅳ型变态反应有:接触性皮炎、移植排斥反应、多种细菌、病毒(如结核杆菌、麻巨噬细胞巨噬细胞疹病毒)感染过程中出现的Ⅳ型变态反应等。

二.抗组胺药及分类:

什么是抗组胺药?字面意思就是对抗组胺这种物质的药,我们在往发病机制上推衍就会有“通过与组胺受体结合而拮抗组胺病历作用的药物”,这时候我们会联系到过敏性休克时常使用的肾上腺素针和糖皮质激素,它们属于抗组胺药吗?虽然这两种药具有拮抗组胺的作用,但是不与组胺受体结合,因此不能算抗组胺药。

抗组胺药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目前有两类:

第一代抗组胺药:具有亲脂性,能透过血脑屏障,产生中枢抑制作用,被称为镇静性抗组胺药,代表药物是扑尔敏(氯苯那敏),赛庚啶,异丙嗪等。

第二代抗组胺药:透过血脑屏障低,中枢抑制作用发生率低,被称为非镇静性抗组胺药,代表药物是氯雷他定,西替利嗪,左西替利嗪,依巴斯汀等。

三.抗组胺药适应证:有了对抗组胺药的初步了解,我们来回答第一个问题,抗组胺药治疗那些疾病有效,也就是抗组胺药的适应证:

1.总原则:适合治疗组胺参与的炎症和瘙痒。

2.主要适应证:Ⅰ型变态反应引发的疾病。

荨麻疹

血管性水肿:遗传性血管性水肿无效

特应性皮炎

速发型接触性反应

过敏性休克

药物过敏

3.有一定疗效的:Ⅱ,Ⅲ型变态反应

4.尚有争议:Ⅳ型变态反应.

四.抗组胺药的用药原则:

抗组胺药对于Ⅰ型变态反应效果好,那么如何使用抗组胺药,它的总的原则如下:

1.症状出现前给药:

对于已发生的临床不起作用

口服给药要经肠道吸收,达到一定血药浓度后才能见效

2.连续规律用药:按需给药效果差,也不利于疾病早日康复。

3.尽快彻底控制症状,因为病程越长,患者体内的组胺受体表达水平越高。

4.长期用药时,小剂量给药,间歇维持,直至停用:从每日一次到隔日一次,然后再间歇维持,最后再停用

五.临床选药:

有了以上基础知识,我们现在来回答第二个问题:如何根据临床特点选择合适的抗组胺药,以达到最佳疗效同时不良反应降到最低?

(一)荨麻疹:

1.药物选择:

自发性荨麻疹单独使用

第二代抗组胺药是慢性荨麻疹的一线用药,适合成人和儿童,1-2周疗效不佳时,可以换其他结构的二代抗组胺药。

第一代抗组胺药由于有中枢抑制作用,不推荐长期使用,但急性荨麻疹及慢性荨麻疹急性发作严重时,可以早晨用一次二代抗组胺药,晚上用一次一代抗组胺药,使用1-2周。

合并焦虑症,睡前加用多塞平

寒冷性荨麻疹首先赛庚啶

皮肤划痕征首选西替利嗪

2.疗程:

急性荨麻疹:常规剂量使用至少1-2周,直至完全缓解

慢性荨麻疹:3-6个月,有时候需要多个疗程才能痊愈

停药: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后既可以考虑减量,由每日1次改为隔日一次,逐渐增加间隔时间,直至停药。

(二)皮炎湿疹类皮肤病:

1.特应性皮炎:抗组胺药能有效控制其瘙痒,但单纯应用效果不好,需要联合其他药物

2.瘙痒明显或伴有睡眠障碍,荨麻疹,过敏性鼻炎等,首选二代抗组胺药,症状重者,短期(1-2周)睡前加用一代抗组胺药。

3.抗组胺药治疗皮炎湿疹尚缺乏循证医学证据

(三)其他皮肤病:

1.对缓解瘙痒有效:

扁平苔藓

丘疹性荨麻疹

药物性皮炎

玫瑰糠疹

日光相关性皮炎

皮肌炎

银屑病

2.大部分患者在服用10mg氯雷他定一小时后瘙痒症状显著缓解

3.咪唑斯汀对光线相关性皮炎有更好的疗效。

六.特殊人群用药

1.妊娠期妇女:首选二代抗组胺药,根据FDA(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分级选药:

A级(妊娠期用药安全,无不良影响):抗组胺药中没有A级

B级(妊娠期间用药对人类无危害证据):氯雷他定,西替利嗪,左西替利嗪,阿伐斯汀,苯海拉明,氯苯那敏

C级(动物实验中对胎儿有危害,人类中无观察):地氯雷他定,氮卓斯汀,奥罗他定,不要在孕期使用

D级(有证据显示对人类胎儿有危害):抗组胺药中没有D级

X级(动物及人中均观察到对胎儿有危害):抗组胺药中没有X级,绝对不能在妊娠中使用。

2.哺乳期妇女:首选二代抗组胺药,酌情选用氯雷他定,西替利嗪,氯苯那敏

3.老年人:

首选二代抗组胺药

一代抗组胺药不良反应,包括中枢抑制,加重青光眼,排尿困难,便秘及心律失常。

4.儿童:首先二代抗组胺药适合剂型(口服液,滴剂,干混悬液),注意年龄限制:

无年龄限制:氯苯那敏,苯海拉明,充分评估风险后可在儿童中使用。

新生儿,早产儿及≤6个月婴儿:缺乏循证医学证据。

>6个月幼儿使用氯雷他定及西替利嗪是安全的。

1-2岁幼儿使用氯雷他定糖浆,西替利嗪滴剂及地氯雷他定干混悬液

≥2岁可以使用大多数二代抗组胺药

5.肝功能受损:

首选西替利嗪,左西替利嗪,阿伐斯汀,非索菲那定,因为以上药物不经肝脏代谢,无需减量

氯雷他定,地氯雷他定,咪唑斯汀,依巴斯汀经过肝脏代谢,需要减量使用

6.肾功能受损:

所有抗组胺药在肾功能不全时均应调整剂量

非索菲那定在轻度肾功能不全时不必要调整剂量

严重肾功能不全时禁用西替利嗪

以上就是《抗组胺药在皮肤科应用专家共识》对于1.抗组胺药治疗那些疾病有效,2.如何根据临床特点选择合适的抗组胺药,以达到最佳疗效同时不良反应降到最低?3.特殊人群如妊娠,哺乳期妇女,儿童,老年人及肝肾功能损害的患者如何选择抗组胺药?这三个问题的回答。

知识点:

变态反应的分型及其常见的疾病代表:Ⅰ型变态反应是速发型,过敏反应多见,Ⅱ型变态反应是细胞毒型,所以多见于溶血反应,输血反应。Ⅲ型变态反应是免疫复合物型,风湿免疫系统疾病多见,Ⅳ型变态反应是迟发型,多见于接触性皮炎,器官移植排斥反应,病毒感染,一般接触过敏原24-48小时后出现高峰反应。

抗组胺药的分类:一代高中枢抑制,二代非常低的中枢抑制

寒冷性荨麻疹首选赛庚啶,皮肤划痕征首选西替利嗪

赞赏

长按







































全国治白癜风最好医院
一般治疗白癜风要多少钱



转载请注明:http://www.fangfz.com/xgyzz/5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