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摘要
患者,男,60岁,既往体健,因「左侧腹部皮肤窦道形成伴反复发热2月余」于-10-28入院。
患者入院前2月无明显诱因下左侧腹部出现一皮下肿物,约3cm*3cm,医院予「切开、消毒」等处理,后出现发热,予「抗感染」(具体不详)治疗,体温好转,但左侧腹部皮肤愈合不良。病程中继续「抗感染、换药」等治疗,发热反复,腹部皮损范围扩大,并且全身其他部位出现多处皮损(图1)。
医院就诊,予「美罗培南联合利奈唑胺」抗感染治疗,体温未见明显下降,病情无明显好转。
遂转入我院急诊,当时患者高热,血压较低,85/65mmHg。
查胸部CT及腹部CT:双肺多发感染性病变,伴部分间质性渗出,双侧胸腔少量积液,主动脉及冠状动脉壁少许钙化。右侧肾上腺区斑片状稍高密度影,左腹壁局部肿胀,左中上腹壁软组织感染伴窦道形成考虑,右侧肾上腺增粗伴渗出(图2)。
急诊血常规+CRP:WBC3.43*/L,N92.3%,HGB83g/L,PLT59*/L,CRP.2mg/L;PCT0.73ng/ml,予多巴胺+间羟胺升压,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针抗感染」等治疗,我科会诊后拟「脓毒症、肺部感染」收住入院。
图1
图2
患者发热伴皮肤、肺部病变,慢性病程,主要从感染及非感染两大方向考虑。
感染方向需要考虑病原体播散性感染,比如高毒力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等)、诺卡菌、真菌(曲霉菌、毛霉菌、马尔尼菲蓝状菌等)、分枝杆菌(结核分枝杆菌、非结核分枝杆菌),以上诊断需取得病原学证据。
非感染方向需要考虑系统性疾病皮肤、肺累及,比如结缔组织疾病(血管炎)、血液系统疾病(淋巴瘤)、特殊皮肤病及某些综合征,以上诊断需取得病理学证据。
根据以上分析,继续经验性予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针抗感染,进一步完善针对性检查,生化:ALB22.7g/L,GLB21.4g/L,ALTU/L,ASTU/L,Cr73.5μmol/L,LDHU/L,ADA45U/L,Ferμg/L;CD.4*/L,CD.2*/L;真菌G+GM、隐球菌荚膜抗原、ANA、ANCA、T-spot、肿瘤标志物、传染病四项等无明显异常。
同时留取分泌物送涂片及培养,请皮肤科会诊行皮肤活检。
次日微生物室口头报告分泌物涂片见丝状真菌菌丝,考虑曲霉头(图3),予加用伏立康唑抗真菌。痰培养及分泌物培养均回报铜绿假单胞菌(图4),二者药敏不一致,分泌物培养铜绿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中介,予联合环丙沙星,但患者仍持续发热(图5)。
图3
图4
图5
遂复查肺部CT:1.双肺多发感染性病变,伴部分间质性渗出,较前-10-28大致相仿。2.双侧胸腔积液伴邻近肺组织膨胀不全,较前明显进展(图6)。
予完善气管镜检查,肺泡灌洗液NGS示铜绿假单胞菌、近平滑念珠菌及EBV(图7)。
皮肤活检病理回报:「腹部皮肤活检」皮肤组织一块,真皮内炎症细胞浸润及出血,符合窦道形成。
「腋下皮肤活检」纤维结缔组织表面见炎性坏死组织,符合感染(图8)。患者病原学诊断基本明确,但抗感染效果不佳,肺部影像学进展,仍持续发热,原因是什么?是因为耐药菌感染?病原体混合感染?或者不只是感染,二元论甚至多元论?
图6
图7
图8
后患者出现持续胸闷气急、氧合差,考虑肺部感染基础上合并大量胸水有关,予胸腔穿刺引流,胸水常规:有核细胞数40个/μl,异常细胞占85%,T/NK细胞淋巴瘤可能,其他髓系白血病侵犯不能除外(图9)。
患者肺泡灌洗液检测出较多序列EBV,而EBV感染与NK/T细胞淋巴瘤关系密切,因淋巴瘤不一定累及骨髓,予送检胸水流式细胞检测:异常NK细胞群占总数的26.36%,提示NK细胞肿瘤,侵袭性NK细胞白血病可能性较大(图10)。
最终,患者发热伴皮肤、肺部病变考虑淋巴瘤基础上继发细菌及真菌感染,因患者一般情况差,家属要求自动出院。
图9
图10
病例讨论
EBV为人类疱疹病毒4型,EBV相关疾病是一个庞大的疾病谱系,其中涉及4类危及生命的血液疾病(慢性活动性EB病毒感染、噬血细胞综合征、淋巴瘤、EBV相关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和7种肿瘤。
ADA是DNA代谢过程中嘌呤补救途径中的一种关键酶,红细胞和淋巴细胞内含量最丰富。当T淋巴细胞受到抗原刺激激活或者快速增殖时,ADA水平会明显升高。前者对应于结核感染,后者对应于T细胞淋巴瘤。因此,对于ADA升高的不明原因的发热,T细胞淋巴瘤是一个重要的鉴别诊断。
流式细胞学免疫分型作为与免疫组织化学相补的诊断方法,以其快速、客观、定量及多参数分析等独特优势,在非霍奇金淋巴瘤诊断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主要有三个方面:确定诊断、辅助诊断和微小残留病检测。对临床上诊治不明原因发热伴浆膜腔积液还是有一定的意义。
投稿及转载:lijing1dxy.cn图文:肺克不克肺文中图片及题图由作者提供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