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出生后半月发现阴囊有小红点,以为是尿布湿疹,就给孩子抹了粉,结果不起作用,反而越来越大。然后看了XXX医院儿科,还是继续抹药,眼看着越来越大,又到诊所开了双氧水,最后阴囊处的皮肤开始溃烂……
然后又看了新生儿科、血管瘤科、皮肤科、泌尿科,有些科室看了不止一次,就这样折腾了一个多月,让我的孩子疼了一个多月。最后,在一个泌尿科医生的推荐下来到了你们这里”!
这是发生在一个小宝宝身上的真实事情,宝宝的妈妈详细地给描述了她带宝宝看病的全过程。现在,她终于知道了孩子得的是什么病——婴儿血管瘤。这是是婴儿期最常见的良性肿瘤,个婴儿中大约有5个会得这种血管瘤。通常女娃多见,大约是男娃的3-4倍。
婴儿血管瘤有什么特点?
大多数表浅的婴儿血管瘤通常在出生后2周左右发现,皮肤表现为淡红色、红色、草莓状、葡萄酒色样、充血性或擦伤样。1~3月龄之间会快速生长,5~12月龄时生长缓慢,大多数在1岁以后会缓慢消退,到4岁时90%的婴儿血管瘤会消退完成。深部的婴儿血管瘤通常在2-3月左右才发现局部皮肤为淡蓝色或者无色的包块。
治疗方式包括:观察随诊、抹药、吃药、打针、手术和激光治疗,治疗方式的选择需要根据患儿的病情和年龄选择最佳的治疗方式。
为什么要注意观察?
1.多数婴儿血管瘤是小的、无危险的,到1岁以后可以缓慢自行消退。
2.婴儿血管瘤有很少的一部分出生时即存在,需要与其他的血管瘤和脉管畸形加以区别,如先天性血管瘤、卡波西样血管内皮瘤、微静脉畸形、静脉畸形、动静脉畸形及淋巴管畸形。
3.不同的血管瘤和脉管畸形都具有不同的生长变化特点,对患儿或家长暂时没有较大影响时可以先观察,根据观察到的生长变化特点可以帮助医生区分是哪一种血管瘤或脉管畸形,从而选取最佳的治疗方式。
观察期间需要注意什么呢?
1.未满月的小孩,建议以相同的角度每周拍照片,以记录和对比变化;
2.发现病变范围增大或颜色明显加深,需及时看医生;
3.复诊后有些血管瘤需要完善超声、磁共振,甚至做穿刺活检来明确诊断;
观察初期,每2周-1月定期门诊复查或与医生联系,病情稳定后可根据情况延长复查时间至3月或半年。
哪些婴儿血管瘤需要积极治疗?
多数婴儿血管瘤是小的、无危险的,自行消退可以不用治疗。但是少数发展迅速,可出现溃疡、出血、坏死、感染,继发功能障碍等,则需要血管瘤专家制定合理方案,积极治疗。
1.溃疡,指的是如嘴唇、鼻梁、耳廓、臀沟、会阴、肛周皮肤和颈部、腋窝、腹股沟区等皮肤褶皱区有溃疡形成的风险;
2.毁容,指的是头面颈部和乳房区域,有破溃、瘢痕形成导致永久性毁容、或乳房不对称的风险;
3.威胁生命的血管瘤,如气管周围有梗阻气道的风险,≥5处皮肤的婴儿血管瘤,存在肝脏血管瘤、心脏衰竭、甲状腺功能低下的风险;
4.眼周婴儿血管瘤有散光、屈光参差、突眼、弱视的风险,嘴唇或口腔的血管瘤影响进食等功能;
5.头面部或腰骶部节段性婴儿血管瘤有可能伴随其他系统的结构异常。
Tips:溃疡毁容,威胁功能结构,一定尽早看血管瘤专家!
科普:小儿外科柳乾龙
审核:小儿外科郭新奎
主编:党委宣传部买秋霞
编辑排版:党委宣传部傅媛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