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vanW.Piette,MD,andMishaRosenbach,MD
Philadelphia,Pennsylvania环状肉芽肿(GA)是一种病因未明的皮肤反应,既往报道了许多该病的相关疾病和触发因素。本综述旨在分析目前获得的关于其发病机制的资料,综合分析GA可能相关的疾病以及提示GA的检查结果的资料,并且讨论GA潜在的触发因素。本文最后一部分提供了GA的目前的治疗方案及支持资料,为GA患者未来的治疗提供一个框架。之前的相关文章对GA的临床亚型、流行病学、遗传学和组织学等内容进行了综合论述。
关键词:环状促弹性组织溶解的巨细胞肉芽肿;环状肉芽肿;肉芽肿性皮炎
JAAD发病机制环状肉芽肿(GA)的发病机制不清。关于GA的病因既往有许多假说。然而,大多数假说仅有相对有限的证据支持。年的一项研究中,Dahl等提出,由于GA皮损通常表现为血管增厚,因此血栓或者其他血管损伤可能最终导致GA发病1。为了验证这一观点,作者对58份GA患者标本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GA皮损处血管有免疫球蛋白M(IgM)、补体和纤维蛋白原的沉积。这一结果促使作者提出假说,认为GA的潜在机制可能是一种的Ⅲ型变态反应介导的慢性血管炎1。类脂质渐进性坏死(NL)的发病机制也有类似的假说,这两种疾病可能都和糖尿病及微血管损伤有关2。另外,一项对局限型GA患者(LGA)和泛发型GA患者(GGA)超微结构的研究发现,在4例GGA患者皮损中更易见到细胞间纤维蛋白沉积和血管周围基底层增厚3。
与此同时,Umbert等人也提出了一个类似的发病机制4。他们认为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是GA的发病机制,这一观点是基于他们的研究结果,其研究发现包括巨噬细胞抑制因子(MIF)在内的淋巴因子导致真皮内巨噬细胞和组织细胞隐匿起来。这些隐匿的细胞释放的溶酶体酶引起结缔组织损伤进而导致GA发生4。同一作者在另一项更深入的研究中发现,巨噬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的激活是GA发病的一个环节,而且他提出假说认为,他们的研究结果中发现的血管周围纤维蛋白和少许IgM和C3的沉积并不支持GA是免疫复合物介导的疾病,而更符合迟发性超敏反应继发的组织和血管改变5。一项独立的对10例早期LGA患者皮损处活检标本进行的研究发现,直接免疫荧光结果为阴性,这一结果进一步提示免疫复合物沉积并不是导致GA的原发因素6。
由于GA的病因未明,许多研究提供了一些其他证据来支持GA可能由迟发性超敏反应所触发这一假说。在一项对8例GA患者皮肤标本的研究中,组织浸润细胞为早期辅助性T细胞,这一结果使作者认为这些辅助性T细胞通过与组织细胞的相互作用导致肉芽肿反应和GA7。年的一项研究发现,GA皮损中大量的T细胞为CD3+而且表达干扰素-γ受体8。而且作者指出,巨噬细胞分化为表达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基质金属蛋白酶的浸润的效应细胞,从而为后续的组织破坏和炎症反应做好准备8。Northern和原位杂交研究发现,GA皮损处胶原合成激活。在这篇文章中,作者发现低水平的转化生长因子-β和白细胞介素-1(IL-1)和-2(IL-2)的水平升高,这一结果使得他们认为,胶原合成是由辅助性T细胞通过激活巨噬细胞进而分泌成纤维细胞激活趋化因子而调控的9。他们认为,胶原合成作为GA患者的一种修复现象是很重要的。GA患者皮损中也发现局部产生IL-2,而在外周血单核细胞中并未发现这种现象10。
为了进一步弄清GA的发病机制,人们也进行了许多其他的研究。一项关于中性粒细胞迁移的研究发现,GA患者体内中性粒细胞趋化能力受损,而在体外研究没有此现象11。作者猜测,中性粒细胞趋化能力缺陷的患者中,巨噬细胞在炎症部位发挥过多作用导致GA的肉芽肿性炎症而不是化脓性中性粒细胞性炎症11。尽管嗜酸性粒细胞偶尔也会在GA皮损处出现,其更像是一个与发病机制无关的旁观者12。硫酸乙酰肝素(HS)通常依附于角质形成细胞表面,但有报道发现其在GA患者细胞间质中13。有研究发现,与LGA患者及正常人相比,GGA患者体内溶菌酶水平升高14。有报道发现,GA患者栅栏状肉芽肿外缘TIMP金属肽酶抑制剂1(胶原酶)mRNA水平升高15。这些研究在GA发病机制中的价值目前尚未知晓,确实需要更多这方面的研究。
基于电子显微镜和弹力纤维的专门研究的结果,有人提出GA真皮的基本改变是弹力纤维变性而非胶原16,17。研究发现,在许多肉芽肿性疾病(包括GA)中,弹力蛋白降解区域的巨噬细胞金属弹力蛋白酶(一种基质金属弹力蛋白酶)水平升高18。也有报道GA相关的弹力纤维破坏最终导致真皮中部弹力纤维溶解症19。这些研究研究可能为GA与环状促弹性组织溶解巨细胞肉芽肿(AEGCG)相关性提供一丝线索。
既往曾有人猜测感染是GA的一个病因,但是,到目前为止的研究均为阴性结果20。由于既往报道包括HIV、传染性肝炎、疏螺旋体等的感染因素在一些病例中触发GA发病,GA的发病可能是一种非特异性皮肤反应而非感染的直接结果。关于GA和感染性触发因素的进一步讨论见下文中。
总之,至少有一些GA亚型可能最终是由一种迟发性超敏反应导致的未知因素所引起。也许,综合考虑报道的触发因素、相关疾病和临床表现,GA有可能并非由某一单一因素引起,而是多种复杂通路最终导致疾病的发生21。GA的触发因素以及多种相关疾病在下文中讨论。
JAAD相关疾病GA可能是一种独立的特发性疾病,但是仍然有很多报道认为GA是许多系统性疾病的表现。报道最多的与GA相关的疾病是糖尿病和高脂血症,其他少许报道的相关疾病包括恶性肿瘤、系统性感染和甲状腺疾病。也有许多药物诱发GA的报道。
GA与糖尿病的相关性问题是近几十年来一直讨论的问题,有许多支持22-29和反对-33两者相关性的研究文章。年Winkelmann等人报道,20%的GGA患者同时患有糖尿病34。本研究及前后进行的许多研究都有一个重要的前提条件:“研究人群为经过第三方机构预选后的难治性病例,其只能代表整个人群中具有某个疾病的部分人群,关于两种疾病间的相关性会产生统计学偏倚”34。由于具有这一重要的前提条件,许多研究的结果提示GA与糖尿病具有相关性,其中的大多数研究来自于大型机构。年,一项包括例GA患者的研究发现,其中24例(4%)患者患有糖尿病26。在韩国人群中开展的一项综合性研究发现,在52例GA患者中有4例患有糖尿病(8%),患病率高于整个韩国普通人群中的患病率35。随后进行的一项包括61例患者的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发现,GA患者人群中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的发病率明显增加。同时,作者发现,LGA患者与GGA患者相比具有更高的糖尿病(DM)患病率28。有文章报道,84例GA患者中有12例(14%)患有糖尿病,其中5例患者为泛发性GA29。在一项包括52例GA患者(包括13例GGA和39例LGA)的研究中,LGA患者与对照组具有类似的糖类不耐受患病率,但是GGA患者与对照组相比糖类不耐受的患病率(77%)显著增高23。除了GA与DM相关外,许多报道发现糖尿病与其他皮肤反应性肉芽肿性疾病相关,最常见的是类脂质渐进性坏死(NL)36。
也有一些报道认为GA与DM缺乏相关性。一项包括例GA患者的研究发现,与对照组相比,GA与DM之间没有相关性31。对照组人群是银屑病患者,目前认为其可能与DM具有潜在的相关性37。另一项应用许多糖耐量标记物的研究中,16例GA患者与匹配的对照组患者之间结果没有任何差异32。另一项包括23例LGA或GGA患者的研究中,仅有一例患者被诊断为DM30。在印度,有两项独立的研究分别研究了例Ⅰ型糖尿病患者和例Ⅱ型糖尿病为主的患者,结果发现每项研究中均仅有1例患者患有GA38,39。
最后,尽管关于GA与DM之间相关性进行了大量研究,但是缺乏两者之间具有明确的相关性的证据。由于既往报道的研究经常采用不同的方法来评价糖尿病、经常不区分GA的临床亚型(或者对GA亚型采用不同的定义)、或者不评估包括年龄和并发症的可能的混杂因素,因此将来对GA与DM相关性进行研究时必须进行严格的设计和对照。糖尿病筛查价格不贵,对于具有危险因素的或者提示糖类不耐受症状的患者,内科医生应该考虑进行皮肤检查。
除了DM以外,许多其他疾病也可能与GA相关。一项最近的包括例GA患者的研究发现,80%的患者患有血脂障碍,而对照组仅有52%40。一位62岁的日本女性GA患者,GGA症状随着血脂障碍的改善也获得了改善,当然其病情改善也可能是由其他原因引起41。一些小样本研究和病例系列发现,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也可能与GA相关42-44。有同一患者同时罹患GA、Ⅰ型DM和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的报道45。其他肉芽肿性疾病与甲状腺疾病具有相关性,提示在某些患者中GA可能与甲状腺疾病相关46,47。
既往有假说认为GA可能与某种感染相关,但是这方面的研究很混杂。一项包括10例GA患者的小样本研究并未在分子生物学水平或培养水平发现任何细菌、分枝杆菌或真菌感染的证据20。一项对18例既往诊断GA的患者进行的寻找巴尔通体的类似研究也获得了阴性结果48。许多欧洲的研究曾认为GA与疏螺旋体感染相关。在一项此类研究中,GA患者尿液中检测的伯氏疏螺旋体DNA明显高于对照组49。另一项研究中,通过动聚焦显微镜检查发现,例GA患者中有例有疏螺旋体感染的证据50。还有一项研究发现假菊形团在GA患者中常见,其可能提示欧洲GA患者易发生犬波氏螺旋体病51。年,Winkelmann发表了一个合并结核病的GA病例(皮损组织的PCR研究显示结核分枝杆菌阴性)21。作者认为GA发病并非感染结核分枝杆菌,,而是机体对结核分枝杆菌的免疫反应表现21。值得注意的是,结核感染引起的结核性或肉芽肿性反应可能会模仿GA的表现。既往也有病毒感染与GA相关的报道,一例合并慢性丙肝病毒感染的GGA患者在接受干扰素-α治疗后皮损好转52。类似地,一例合并慢性乙肝病毒感染的GGA患者在接受干扰素-α治疗后皮损也好转,皮损活检标本行PCR检查发现乙肝病毒DNA阳性53。
为了证明GA患者可能发生“奇怪后遗症”危险的假说,Dahl对32例就诊于梅奥诊所的GA患者进行了至少20年的随访研究。研究发现,大多数GA患者自愈,身体健康且普遍没有发生其他奇怪的疾病54。最近的一项研究发现GA和眼葡萄膜炎之间没有相关性(与之前一项报道结论相反),对于无症状的GA患者并不推荐常规进行眼科筛查55,56。也曾有报道GA与结节病和Sweet综合征发生有关57-59。
曾有报道认为GA与各种恶性肿瘤的发生具有相关性,但是最近的一项关于这一主题的综述发现,并没有证据表明两者之间的因果关系60。这些报道包括诊断肿瘤5年前发生的GA、和肿瘤并发的GA以及肿瘤发生27年后发生的GA。既往报道的与GA相关的恶性肿瘤包括霍奇金和非霍奇金淋巴瘤、白血病、内脏肿瘤(尤其是腺癌)61-71。这些患者多为60岁以上的老人,其中报道了许多GA亚型72。两项旨在证明GA与恶性肿瘤相关性的研究得出结论认为两者并没有相关性72。在这一问题上,专家共识仍然建议临床医生对年老的GA患者或者不典型的、广泛的或难治性GA患者进行恶性肿瘤筛查60,66。需要更多的大样本的对照研究来证明GA与上述的疾病之间是否真正具有相关性。
GA与HIV感染联系需要引起特别北京哪个医院看白癜风最好白癜风的中医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