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C第五课癌症发病率越来越高,想知道原

LifeAfterCancer系列公益课程

在一周年之际,LAC团队以原版国外抗癌科普著作AntiCancer:ANewWayofLife为蓝本,结合目前最新科学进展以及精华中医理念,融合团队医生与患者的实际体验,为大家呈现这一套公益课程,希望能够从中有所收获,有所改变。

封面故事:万花丛中一点绿——图片来自全球癌症统计数据报告第三版():尽管我国目前乳腺癌发病非常普遍,但是对比其他国家(红色越深表示发病率越高),我国乳腺癌发病率仍然相对不高(蓝色)。希望今后不要变成“蓝色海洋中的一丈红”!

正文共字,阅读大约需3分钟:

为什么现在癌症越来越多?这是一个令很多国人感到疑惑和不安的问题。以下多数字与图表预警,由孙医生泣血整理。

从世界范围来看,过去的50年间,肿瘤发病率增长60%左右,特定的肿瘤比如前列腺癌在西方国家的发病率增长了%之多。

从中国数据来看,近年来总体癌症发病趋势以每年3%的速度增长(我国GDP增长速度是6.7%)。尽管总体发病率较发达国家仍然较低(世界排名位左右),但我们人多啊,所以目前中国占世界肿瘤疾病负担的20%左右,也就是世界上每5个癌症患者就有1个是中国人!每1分钟,就有6人被诊断为癌症(每分钟出生38人)。

观点一:现在人活的寿命长了,所以一生中患癌症的可能增加了

19世纪中叶,欧洲人口平均寿命为40岁,20世纪末达到70岁。我国建国初平均人口寿命不及40岁,年代达到60岁。

看一下肿瘤发病的平均年龄可以看出,随着年龄增长,肿瘤发病风险增加,最高峰约在80岁左右。也就是说,曾经很多人也许还没有机会患肿瘤疾病以前就已经因为各种原因离世。

(图片来自高婷,李超等.中国癌症流行的国际比较)

这种说法有一定的道理,但是也应该看出,近年来肿瘤发病有逐渐年轻化的趋势。19-35岁年轻胃癌的发病率比30年前翻了一倍,30-40岁年龄段的恶性肿瘤发病率平均每年以1%的比例增长。这与现代年轻人生活方式导致的机体过度修复、慢性炎症、机体早衰、免疫力提早下降有密不可分的关系,需要我们引起足够的重视和反思。

观点二:诊断水平变高了,所以肿瘤发现率增加了

几十年前,一些人可能在去世时才发现某些肿瘤疾病,死亡的直接原因也大部分不是因为肿瘤本身。古代医书中记载的“乳岩”、“肾岩”等类似于今天所说癌症的记录,也基本上都是生长在体表能够被发现的恶性肿瘤。

然而今天,肿瘤的诊断方法从B超到CT到PET-CT,发现身体内部的病变越来越容易和精细。甚至基因检测能够将肿瘤的发病趋势提前预测。这确实增加了肿瘤的发现率和诊断率。近年来也存在许多针对肿瘤的过度诊断和筛查的反思,比如此前我们介绍过的甲状腺癌。正常人体中基本上存在个肿瘤细胞,难道未来检查出多一个两个细胞也算是得癌症?“杯弓蛇影”、“没事儿找事儿”型导致的癌症发病增多,也许在未来能够得到有效的控制和合理的指导。

(图片来自网络)

观点三:癌症是现代病,是富贵病,是生活方式病

对比其他发达国家,我国以及其他发展中国家的肿瘤发病具有一定的特点。对比来看,乳腺癌、结直肠癌这些肿瘤没有发达国家多,而胃癌、食道癌、肝癌相比发达国家要多,这往往是由于某些地区的不健康饮食风俗、卫生习惯不佳导致的。有人称之为“穷癌”和“富癌”的差别。

(图片来自王永川等.发达与发展中国家癌症发病率与死亡率的比较与分析)

但是近几十年来随着我国健康水平和卫生意识的提高,食道癌、肝癌的发病率在逐渐下降,而乳腺癌、前列腺癌、甲状腺癌呈现逐渐上升的发病趋势。

(图片来自陈万清等.中国癌症统计数据)

从下面这张图中可以看出,我国城市地区比农村地区乳腺癌发病率要更高。

(图片来自黄哲宙,陈万青等.中国女性乳腺癌的发病和死亡现况—全国32个肿瘤登记点3—7年资料分析报告)

而同比来看欧美国家结直肠癌、乳腺癌发病已经呈现下降趋势。这不得引起我们的注意,尽管生活水平变好了,但我们的肿瘤发病是不是还要重复发达国家经历过的曲线?

粗略估计一下(如下图所示),以结直肠癌为例,在未来5-10年的时间还将持续增长,也许会达到一个发病顶峰。如果发达国家的过往经历已经告诉我们一个深刻而明确的道理:那就是改变生活方式和积极预防、检查能够降低结直肠癌、乳腺癌的发病率。为什么我们不从现在做起,不要再重蹈覆辙呢?

(图片整理自:MelinaArnoldetc.Globalpatternsandtrendsincolorectalcancer

incidenceandmortality)

如果“穷癌”能够控制,“富癌”可以减少,未来几十年癌症是否真的会出现井喷呢?选择在我们自己的手中!

本文作者:孙凌云

曾在美国研究癌症幸存问题,现回国报效祖国的中西医结合肿瘤学博士。每天思考如何把中医融入癌症幸存体系,又如何把癌症幸存关怀理念带回给父老乡亲。不想被体制化和权威化束缚、只想做好事不留名的自由主义青年,爱大自然其次是艺术的Dr.Sun

知乎主页:孙凌云




转载请注明:http://www.fangfz.com/xgyby/10777.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