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会报告专场
开幕式领导致辞
年5月12日,第二十三届皮肤科年会正式拉开帷幕。大会开幕式由重庆医院陈爱军教授主持,重庆医科大学学长雷寒、中华医学会副秘书长杜治琴、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主任委员郑捷教授分别致辞。大会致辞对往届会议取得成绩进行总结,对本次年会提出高度评价。本届年会在以往年会的基础上本再创新高,实现了包括参会人员人数第一,投稿人数第一的“八个第一”,并特别提出此次会议是第一次西藏代表首次组团参会。本次年会恰逢皮肤科年会80周年,郑捷教授对皮肤科医学前辈“宽容,奉献,严谨,求实”的医学精神提出高度赞扬。回顾80年来,皮肤科医学前辈在麻风,皮肤真菌病,性病学领域做出的成绩。鼓励青年医生秉承皮肤科80年风雨辉煌的历史,谨记医学本质,医生责任,不遗余力的实现医生任务。实现“立足临床,引领发现”的医学目标。
大会报告发言
开幕式后廖万清、陈洪铎院士,张学军校长主持大会报告,首先由刘扶东教授带来“皮肤炎症的糖生物学”的报告,该报告对糖基的结构、功能、研究进展,特别是其在皮肤免疫及皮肤病中的作用进行的系统梳理。对推动皮肤炎症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接下来由崔勇教授带来了“红斑狼疮的遗传研究-精准医学构建从询证医学到精准医学的基础”报告。从红斑狼疮20年的研究开始回顾,到红斑狼疮的精准研究现状最终立脚于红斑狼疮的遗传研究如何应用于临床。为国内精准医学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及研究模型。李春英教授带来的题目是“透视白斑的本质-从基础到临床的白癜风研究”。报告回顾了该课题组10余年白癜风的研究结果,包括遗传、免疫、氧化应激、抗氧化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提出氧化应激失衡介导白癜风从理论到临床的系统研究。最后杨勇教授带来“转折-从遗传到机制”的题目。围绕离子通道相关分子,带来一系列遗传疾病的研究,并报告了该课题组在瘙痒这一皮肤难题中取得突破性进展。
通讯员:葛睿西安医院
特邀演讲专场
年5月12日上午10:20,在精彩绝伦的开幕式之后,在温德姆酒店二楼宴会厅又上演了一场知识盛宴。
本场报告由上海交通大医院皮肤科的郑捷教授和中国医院皮肤科的何春涤教授主持。
首先,由美国ProvidenceUniversity的YinshengWan教授为我们介绍了材料科学在皮肤研究中的应用。Wan教授与重庆渊源已久,曾在年为汶川募集了27万的善款。目前纳米材料广泛应用于生活中,在医学领域也大有作为。Wan教授从检测疾病表型、药物载体、黑色素生成、皮肤异常、与外泌体的关系以及PDMS-包被的CaO2与O2释放对皮肤细胞的影响六个方面阐述了纳米材料在皮肤科领域的作用。何春涤教授评价Wan教授的发言是为我们带来了材料科学与皮肤病学的碰撞,对光老化和化妆品的机制研究有重要意义。
随后,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免疫所的李宁丽教授作了“区域免疫-角质细胞与银屑病”主题报告,深入浅出地讲述了Cyr61的致病机理。不同于传统的免疫学,区域免疫学的研究对象是主要疾病的发生区域并不在专职免疫器官/组织,而是在粘膜免疫系统和其他“非专职”免疫组织存在的器官/组织,这些众多且尚未列为免疫器官而又独具免疫特性的器官/组织(如肝脏、脑组织、母胎界面等)。李宁丽教授于年首次发现Cyr61参与炎症性疾病的发生。银屑病患者Th17、Th22途经活化,角质形成细胞可分泌IL-1、TNF-α和CCL-20等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与免疫细胞相互作用参与发病。银屑病小鼠和患者皮损处Cyr61表达均增高,动物实验中Cyr61中和抗体可减轻银屑病皮损。进一步研究发现,Cyr61可直接活化表皮增殖,促进角质形成细胞分泌IL-8、产生IL-1β前体、表达CCL20等环节发挥作用。动物实验证明,阻断Cyr61,银屑病症状、炎症程度、CCL20及其受体CCR4表达均降低,该研究有利于更加有效地控制病情。
华东师范大学的赖玉平教授详细介绍了皮肤共生菌—表皮葡萄球菌抑制痤疮炎症的功能与机制。赖教授课题组发现表皮葡萄球菌可抑制痤疮丙酸杆菌引起的皮肤炎症,LTA(脂磷壁酸)是主要成分。深入研究表明,LTA可诱导miR通过结合TLR2mRNAd的3’UTR抑制TLR2活化,减少促炎因子的生存。引起了现场的热烈讨论,主席表示这一研究为临床治疗痤疮提供了新的观点。
最后,由上海交通大医院的姚志荣教授介绍了中国特应性皮炎研究现状。特应性皮炎和湿疹的命名争议由来已久,姚教授认为,湿疹是临床表现轻微,或形态、部位不典型的特应性皮炎。正确的定义和诊断标准对流行病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医院门诊就诊的1岁以上人群,中国AD诊断标准的诊断敏感性为81.83%,特异性为99.18%,与HR诊断标准和U.K.诊断标准相比,诊断价值大大提高。郑捷教授肯定了姚教授的观点——科学需要特异性,而特应性皮炎和湿疹的命名争议可能还要继续。
通讯员:陈梦雅上海交通大医院皮肤科
真菌学组1
继首日的真菌学组继续教育专场活动后,真菌学组的学术活动于5月12日10时在重庆国际博览中心欢悦B厅继续进行。
真菌学术专场(1)由李若瑜教授、席丽艳教授和李岷教授共同主持。
首医院的冉玉平教授分享“皮肤镜在真菌等感染性皮肤病诊断的应用”,应用大量丰富详实的临床和皮肤镜照片展示皮肤镜技术用于各种病毒疣、疱疹、头癣、暗色丝孢霉病、阴虱等感染性皮肤病的诊断以及治疗前后的疗效判定,皮肤镜下的视野带给我们丰富多彩的皮肤微观世界,提示临床医生可以把皮肤镜做为精准医学的利器,成为皮肤病诊断的新模式,新平台。
紧接着,来自北大一院的余进教授为大家带来“真菌病的分子诊断进展及应用”的专题演讲,余教授从一个少见的组织病理病原阴性的病例入手,展示了多重PCR、实时定量PCR、FISH等分子技术用于皮肤、血清、肺泡灌洗液等各种新鲜组织快速诊断的新进展,对临床诊断难度较大的感染性皮肤病以及侵袭性真菌病的分子病原学诊断进行了成功有益的探讨。
随后,来自中医院的刘应辉博士为大家带来“无脊椎动物在真菌感染性疾病动物模型中的应用”的专题,汇报了不同脊椎动物模型在真菌研究中的优势以及目前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然后以大蜡螟为例,介绍了无脊椎动物在真菌研究的应用优势、挑选及接种方法、感染致死过程、与脊椎动物研究结果的一致性等内容,以及F.monophora大蜡螟感染模型的最新研究结果。
接着,来自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研究所的徐文琦研究员带来了最新研究成果“ImplicationofthematingtypelocusonvirulenceofMucorirregularis”,围绕不规则毛霉的交配型基因与毒力的相关性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发现不规则毛霉存在两种交配类型,且存在不全交配现象,其MAT基因的突变可能影响其交配能力,交配型存在明显的偏性分布,不同交配型的动物感染模型中的毒力存在差异,刺激机体免疫诱导激活的能力亦存在差异,阳性菌株的毒力相对更强。
最后,来自第二医院的温海教授介绍其团队工作“隐球菌嗜中枢性研究”,围绕隐球菌穿越血脑屏障方式进行了系统阐述,利用电镜观察隐球菌穿越脐静脉内皮细胞建立体外血脑屏障模型的动态变化,并检测凋亡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变化,利用小鼠动物模型观察隐球菌颅内感染的病理变化、细胞凋亡因子的变化,通过基因芯片筛选差异表达基因,并通过荧光定量PCR进一步验证目的基因,发现钙粘蛋白及硒结合蛋白等与嗜中枢相关的核心关键蛋白。
全部发言结束后,与会学者围绕上述研究成果与发言专家展开热烈讨论,使得大家对相关研究有了更为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会议最后,由李若瑜教授致以简短的闭幕词,真菌学术专场(1)圆满结束。
通讯员:吕雪莲首都医科医院皮肤科
真菌学组2
真菌学术专场(2)于5月12日14时在会议室继续进行,由温海教授、潘炜华教授和吕雪莲教授共同主持。
首先,来自医院的朱敏教授介绍了“全球儿童皮肤真菌病现状与治疗”的专题内容,对国外、国内儿童人群浅部真菌病的流行病分布情况进行了回顾,针对儿童特殊群体的体癣、面癣、难辨认癣、头癣、甲真菌病、皮肤深部真菌感染等真菌性皮肤病的临床特征,常见病原菌进行了系统分析,并通过部分典型临床案例让与会者获得更为直观的理解和认识。
医院的李东明教授带来“皮肤结构真菌感染表现形式及其病原菌”,从独特的视角来认识和理解真菌性皮肤病,通过各种罕见的玫瑰痤疮样真菌感染、透明丝孢霉病、虫咬皮炎继发近平滑念珠菌感染、狼疮脂膜炎样镰刀菌感染、溃疡性毛壳菌感染、银屑病样毛壳菌感染等疑难病例的展示让与会学者大开眼界,极大的拓展临床思路,提高真菌意识。
随后,来医院的尹斌教授带来“青少年难辨认癣19例临床分析”,通过一系的典型病例的展示和分析,发现青少年难辨认癣患者多有直接或间接动物接触史,致病菌种通常为亲动物性,面颈部多发,由于盲目用药、搔抓烫洗、炎症刺激等多种因素导致临床表现常模拟其他多种皮肤病,极易误诊误治。提示临床医生在诊疗工作中应具有真菌意识,详细问诊查体,警惕真菌感染时常规进行菌学检查,明确诊断并及时给予正规抗真菌治疗。
来自昆明医科大学附二院的郭芸教授分享“27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合并侵袭性真菌病的临床分析”。结果显示,SLE患者是否合并IFD与SLEDAI评分≧8分、合并细菌感染、有感染症状、淋巴细胞计数4*/L、白蛋白30g/L、ESR≧30mm/h、补体≦0.7mg/L、双链DNA阳性、住院天数≧10天、住院时激素使用剂量≧45mg/d且≧10天、抗生素疗程≧5天、细胞毒性药物使用疗程≧7天、有创操作以及CRP≧0.8mg/dl等因素相关;SLE患者合并IFD的发生率为3.7%,致病菌以白念珠菌为主(30株,90.9%),氟康唑是首选有效的抗真菌治疗药物。
来自医院的冯佩英教授带来“3例掌黑癣的临床分析”的专题内容,通过3个典型病例的展示,让大家非常直观的理解和认识了临床相对少见的浅部真菌病掌黑癣以及浅表性暗色丝孢霉病,对临床特征及特殊临床表现、病原菌形态特征、鉴别诊断、治疗转归、易感因素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展示,对提高大家临床真菌意识和少见真菌感染的诊疗水平具有很实用的价值。
医院的桑红教授给大家分享了“真菌相关临床科研思考”,通过实用系统的讲解以及生动的科研案例为临床真菌研究提供很好的思路,提出可操作性很强的替换法、筛选法、加合法、错位法、反位法,接着以自己的团队运用多种科研方法开展科研工作的实际经验和体会帮助与会学者拓展科研思路,让大家深受启发。
最后,由温海教授和潘炜华教授对会议内容进行了总结致辞,本届年会真菌学组所有的学术活动圆满结束。
通讯员:吕雪莲首都医科医院皮肤科
实验学组:皮肤病领域研究的热点和冷点
年5月12日10:20-12:00,重庆悦来国际会议中心会议室进行了实验学组2:皮肤病领域研究的热点和冷点专场学术报告,会议由来自上海交通大医院潘萌教授、医院李吉教授,、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医院沈柱教授共同主持了本场会议,林志淼医生、李吉教授、李正秀医生带来了精彩的专题发言,刘娜医生、王雪医生带来了精彩的论文发言。
医院林志淼医生的讲题为“遗传性皮肤病新基因的研究及其意义”,由遗传性疾病这一研究冷点入手,以具有某些常见皮肤病表现的少见遗传病致病机制研究为切入点,推广到常见皮肤病发病机制的完善与补充这一热点,再进一步提出药物治疗的新靶点,由冷点到热点的转换,为广大临床医生提供了全新的研究思路。
医院的李吉教授向大家作了题为“皮肤衰老研究——从“冷点”到“热点”的突破”的专题报告,从氧化应激、表观遗传学、遗传、氧化应激几个方面阐述了皮肤衰老的机制。
中国医院的李正秀医生代表高兴华教授团队带来了题为“温热对皮肤的影响”的报告,与大家分享了温热治疗对疣、皮肤肿瘤、真菌病等皮肤病的临床及实验室研究成果。
来自医院的刘娜医生报告题为“外用糖皮质激素导致银屑病复发的机制探索”,由部分银屑病患者外用糖皮质激素后症状反复甚至加重这一常见的临床现象入手,提出外用GC可通过IL-7及其受体促进γδT及Vγ4+T的扩增等4种途径导致银屑病加重。
最后,医院的王雪医生作了题为“桥斑蛋白氨基端和羧基端的特异性抗体在副肿瘤性天疱疮中致病作用的研究”的论文发言,提出桥粒斑蛋白的N端及C端抗体在体内及体外均有致病性,桥粒斑蛋白的N端及C端是副肿瘤性天疱疮的致病性表位。
通讯员:李文锐赵思佳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研究所
病理学组专场
年5月12日下午14:00-18:00,病理学组在重庆悦来会展中心欢悦A厅会议室进行了两场疑难病专场。
第一场(14:00-16:00)由病理学组顾问著名皮肤病理专家医院高天文教授、医院柳曦光教授和华中科技大学同医院陈思远教授担任主持并作精彩点评。
首先,特邀请来自阿克曼皮肤病理诊断学院的郭颖教授为与会代表作题为“CutaneousAdnexalNeoplasms:ImmunohistochemicalStudyandUpdate”的专题讲座,皮肤附属器肿瘤常常是皮肤病理诊断的难点,郭教授详细讲解了一组皮肤附属器肿瘤的免疫组化标记和研究进展,让与会皮肤病理医生开阔了眼界,重新认识一系列免疫组化指标在附属器肿瘤的表达情况,以及免疫组化染色的局限性;
然后,由医院周桂芝教授带来“不典型梅毒病理诊断”,以临床表现和病理特征均不典型的5例病例,为与会代表展示了梅毒螺旋体抗体免疫组化染色诊断梅毒的优越性,为今后临床提供了一种诊断不典型梅毒的新方法;
第三位讲者是来自医院的游弋教授,她演讲的题目是“皮肤血管炎的病理学”,游教授首先介绍了皮肤血管炎的病因、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然后以小血管炎、ANCA相关性血管炎等分类详细讲解了不同皮肤血管炎的病理特征。
随后,史雅倩教授、曾跃平教授、刘芳教授、郑松教授、李琛教授分别为大家展示和分享了IgG4相关性皮肤病、乳房外Paget病、多发性成人横纹肌间质错构瘤、持久性隆起性红斑、上皮样肉瘤样血管内皮瘤等典型疑难病例。
第二场(16:00-18:00)由病理学组顾问著名皮肤病理专家医院涂平教授、重庆医院陈爱军教授、西安交通大医院耿松梅教授担任主持并作精彩点评。
首先由来自医院作题为“容易误诊的紫癜性皮肤病”的专题讲座,很多皮肤病都可以呈现紫癜样皮损,杨希川教授详细讲解了血管肉瘤、血管内压增高性紫癜等一组表现为紫癜的疾病,让与会皮肤病理医生开阔了眼界,面对紫癜样皮损,将来需要时刻保持警惕;
然后,由陈爱军教授带来“非感染性肉芽肿的诊断思路-从临床到病理”,提高了与会代表对非感染肉芽肿疾病诊断和鉴别水平;第三位讲者医院刘业强教授,她演讲的题目是“少见感染性皮肤病的临床及病理联系”,刘教授详细介绍了龟分支杆菌、HIV感染、马尔尼菲感染等一系列少见感染性疾病;
第四位讲者医院施为教授,施教授作题为“窥斑见豹-重新认识皮肤病理在自身免疫性疾病诊断中的作用”,介绍了以发热、关节痛为表现的成人Still病、结节性多动脉炎等一组疾病,给与会代表带来诊断与鉴别诊断的思路;
耿松梅教授为我们带来“免疫相关性肉芽肿的病理临床剖析”,讲解了一组少见的诊断复杂的疾病。
随后,周昆丽教授、王朵勤教授、巴伟教授等分别为大家展示和分享了皮肤间变大细胞淋巴瘤、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细胞肿瘤、淋巴瘤样丘疹病等典型疑难病例。
通讯员:张德志新疆医院
血管瘤专场
5月12日下午16:00,血管瘤和血管畸形学术交流专场如期举行,吸引大量与会同仁前来参与。本场的主要内容为血管瘤和脉管畸形诊断和治疗指南(版)解读以及特殊病例分享,特邀首都医科医院马琳教授、重庆医院王华教授、医院/山西省妇幼保健院刘强教授担任主席。
首先,首都医科医院皮肤科徐子刚教授对血管瘤与血管畸形分类进展进行了解读。他向大家梳理了血管瘤和血管畸形分类的历史,分析了血管瘤和血管畸形的联系和区别,尤其对婴儿血管瘤和毛细血管畸形,以及一些儿童脉管性疾病相关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和诊疗原则做了详细的阐述,为血管瘤和脉管畸形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一整套标准。
随后,医院皮肤科李萍主任带来了“脉管畸形的诊断和治疗解读”。李主任清晰讲述了脉管畸形的概念、辅助检查的方法、诊断和治疗方式的选择,并重点对脉管畸形相关综合征进行了阐述,并指出此类疾病不仅影响美观,病情严重可能导致功能丧失,甚至危及生命。李萍主任的精彩发言给广大儿童皮肤科医生诊断和治疗脉管畸形提供很好的临床经验。
之后,首都医科医院皮肤科李丽博士汇报了“血管源性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指南解读”。她说明了婴儿血管瘤的发病机制,以及口服普萘洛尔的适应症和禁忌症,治疗剂量和疗程的选择,个性化治疗方案的选择,停药时机的选择等,引发了会场内的热烈讨论,大家各抒己见,深入思考,共同营造了浓厚的学术交流氛围。
本场后半程主要是特殊病例分享,汇集了北京、重庆、湖南、广州等地血管瘤和脉管疾病特殊病例。
首先,医院汤建萍教授分享了脉管性疾病诊治特殊病例,通过分享4例卡梅综合征的综合治疗,提出除了治疗瘤体本身,还需要纠正瘤体免疫捕获血小板的功能;另外,她还介绍了sturge-weber综合征、K-T综合征、Maffucci综合征、PHACE综合征、色素性血管性斑痣性错构瘤病、先天性毛细血管扩张性大理石样皮肤等脉管性疾病的治疗原则,使大家受益匪浅。
首都医科医院皮肤科张斌博士做了口服雷帕霉素治疗复杂脉管性疾病临床疗效的报告,他阐述了脉管畸形的生物学分类、临床表现和治疗进展,雷帕霉素作为mTOR特异性抑制剂,治疗复杂脉管畸形的可能作用机制、临床应用经验,如对用药剂量、疗效及不良反应等进行概述,为此类儿童脉管性疾病的治疗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和选择。
重庆医科医院皮肤科谭春花博士和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陈谨萍主任分别分享了婴儿血管瘤合并溃疡临床诊治和激光治疗婴儿血管瘤破溃经验,两位讲者从溃疡性血管瘤发生常见原因,临床表现,鉴别诊断以及口服与外用普萘洛尔,nmPDL激光,联合口服激素,局部抗感染,局部物理治疗等多种手段治疗,极具借鉴和指导意义。
最后,医院舒虹主任对儿童常见血管类疾病病病理表现与临床治疗进行了讲述,通过分享婴儿血管瘤、kaposi血管血皮瘤、化脓性血管瘤、毛细血管畸形、血管角皮瘤等儿童常见血管性疾病的临床表现、皮肤镜表现以及治疗原则,提供了具有针对性的治疗经验。
血管瘤专场座无虚席,意犹未尽。整个专场给与会者提供了大量有用的信息,受到一致好评。
通讯员:张斌首都医科医院皮肤科
激光学组专场
5月12日中华医学会第二十三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年会随着开幕式的召开正式拉开帷幕,首先是注射微整及风险应对专场,激医院杨蓉娅教授、医院卢忠教授、医院李雪莉教授为本专场主持人,多位专家及教授共聚喜悦A厅参与演讲,整个会场座无虚席,气氛一开始便进入高潮。首先由吴晓军教授为大家介绍了玻尿酸注射栓塞救治新进展,随后隋志甫教授介绍了注射美容与艺术审美,紧接着由李雪莉教授为大家带来了注射玻尿酸血管栓塞的应急处理,卢忠教授为大家详细总结和介绍颞部透明质酸填充的效果和安全性,为注射玻尿酸提供总结性的经验,有效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重庆医院陈瑾教授为我们详细介绍了肉毒素在皮肤科的拓展应用,让我们认识到肉毒素不仅具有微整作用,而且还可以应用到皮肤科临床疾病的治疗。
下午2:00,气氛持续高涨的喜悦A厅准时进行了微创面部线雕提升专场特,邀自主创办南京展超丽格医疗美容门诊的周展超教授、杭州颜术医疗美容连锁集团的宋为民教授、医院的隋志甫教授为本专场主持人。面部松弛下垂是皮肤老化的必然表现和结果。除了改善皮肤质地增加皮肤弹性以外,常用的提升方法有注射提升、光电提升和埋置线提升治疗。周展超教授重点为大家介绍了埋线治疗方法,从线材、作用机制等多个方面让您详细了解埋置线这种微创手术。隋志甫教授将详细介绍PPDO埋线面部年轻化的个体化设计。解放军医院石冰教授介绍PPDO可吸收线联合肉毒素注射、玻尿酸填充在面部提升中的应用,为临床医生提供新的思路。接下来,韩国LarMar皮肤科诊所的金峰徹分享了线雕技术在韩国的临床应用及并发症。面部线雕是将可被人体吸收的PPDO线根据皮肤和偶松弛下垂的情况植入到皮肤组织不同层次内,使已经僵硬或下垂的肌肉组织重新排列,同时刺激皮肤胶原生长,从而再造美丽年轻面容。
紧接着进入综合面部年轻化专场,由南京展超丽格门诊的周展超教授、青医院的冶娟教授,及医院的尹锐教授主持。首先由周展超教授为大家较为全面的疏理各种面部年轻化治疗策略;医院的骆丹教授与大家分享了抗氧化剂和防晒在皮肤抗氧化及预防环境相关皮肤老化中的应用;徐小珂教授就超声紧肤治疗的效果及治疗过程中常见副作用的发生原因及处理对策进行初步分析、探讨,并提出一些回避不良反应的对策,医院的张小芸教授为大家介绍了肉毒素联合填充剂在面部年轻化中的应用。来自医院的吴艳教授分享了其在研究强脉冲光联合非剥脱点阵激光在改善光老化方面的疗效和建议;第四医院的李凯医师为大家详细介绍了无针透皮注入技术联合前体阿基瑞林导入在面部年轻化中的应用。最后由清华大学医院的程少为教授分享了在CO2点阵激光协同射频在面部年轻化方面的一些经验教训及病例展示。下午的会议到此告一段落,会场听众热烈讨论,吸取经验,意犹未尽。
晚上19:00,光声电溶脂专场正式开始,由北京医院皮肤科主任李承新教授、医院高琳教授、中国医院李远宏为本专场主持人,身体塑形近些年越来越受到广大求美者的北京治白癜风哪家医院最好哪里治白癜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