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狗咬一口,折磨了我大半年,终于好了,手背破溃好了,也不再红、肿、热、痛了,感谢您们治好了我的罕见病,谢谢您们……”1月21日,重庆年逾7旬的李女士,带着康复后的喜悦,把一封感谢信交给陆军特色医学中心(医院)皮肤科雷霞主任和伍津津教授。
01吃醋还发飙一口咬在右手上
李女士女儿养了一大一小两只宠物狗。一家人对狗狗关心爱护、精心照顾,狗狗们似乎也很通灵性,回报给一家人生活中很多乐趣,李女士对狗狗的称呼也升级为“亲密级”的“幺儿”。
“幺儿”们大多数时候很乖,和李女士互动也很正常。然而,去年6月19日那天,李女士在打理另一只“幺儿”时,小个头“幺儿”突然吃醋发飙,照着李女士的右手狠狠地咬了一口。
毕竟人与宠物处出了感情。李女士选择了原谅它。自己先后在诊所、医院打了疫苗、输液治疗。但之后的事,并没有朝着李女士想象的很快会好那样发展,反而变得越来越严重了。年7月29日,医院,检查发现浅表淋巴肿大,治疗了一个多月,手背的还是不见好转,右上肢上的溃疡面始终不能愈合,各种真菌细菌检查均为阴性。她开始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当地医生推荐她到陆军特色医学中心皮肤科。
02不打针输液就想知道是啥病
年9月12日,李女士转院到陆军特色医学中心皮肤科。伍津津教授初检发现,李女士右上肢红斑、多处破溃并且皮下有包块。初步诊断为皮肤真菌感染(待查)。
李女士或许是输液时间太久,害怕引起耐药性,她不输液,不用抗生素治疗,对医生的建议做的检查也不太接受,她只想知道自己得了什么病,为啥治疗起这么难,无时无刻不流露出绝望和想放弃治疗的念头。这让科主任雷霞以及她的经治医生张晓娇很为难。
病房里,原计划的检查和药疗,变成了“话疗”。一边用湿敷、光疗等物理治疗稳定病情;一边由雷霞、伍津津、成琼辉等医生团队组成“话疗团”,轮流对李女士开导。主治医师黄显琼、经管医师张晓娇差不多每天要在李女士那里进行半个多小时的“话疗”——反复听她唠叨,反复解释为啥要做必要的检查。
年9月21日,李女士终于同意做必要的检查,以查明久治不愈的真相。那天,张晓娇取检测标本时,在她右上臂破溃处上用生理盐水冲洗,把周边都刮出血了,李女士也没哼一声。她咬着牙说:“张医生你放心做,我不痛。”
03结果罕见病老太情绪晴转阴
年9月24日,检查结果终于出来了:皮炎芽生菌。李女士顿时很高兴,终于知道了久治不愈的真相。她想,有真相,医生就会有办法。然而,没过一天,她脸色变得比以往更难看了:她“百度”了这个病,该病会损害呼吸系统的“后果”吓着她了。她又开始新一轮纠结,张晓娇等又进行了新一轮话疗。
其实,纠结的不止是她,皮肤科医生团队也很纠结。专家、医生对这种临床上极为少见的病极为慎重,在这类疾病的诊治中,往往是医生陪着患者一起冒险前进,医生们分头查阅文献资料,组织讨论治疗方案有两个:静脉注射药虽然是首选,但不良反应大、风险高;口服药疗效缓、周期长。结合李女士的情况,在医生和李女士的反复斟酌后,选择了口服药、并确定了定期门诊随访和辅之光动力等物理治疗的治疗方案。
04远离罕见病要和宠物有距离年9月30日,李女士出院,在家口服药治疗和定期到陆军特色医学中心皮肤科门诊物理治疗,到今年1月19日,李女士被狗咬伤引起的溃疡基本结痂愈合,皮下结节也慢慢变小了,其他脏器也均未发生继发感染。
为此,皮肤科主任雷霞有话要说。
雷霞介绍,皮炎芽生菌又称北美芽生菌病,是由皮炎芽生菌引起的一种以肺、皮肤和骨骼为主的慢性化脓性、肉芽肿性病变。临床表现为原发性肺皮炎芽生菌病,皮肤型皮炎芽生菌病,播散性皮炎芽生菌病。结合真菌检查和肺部检查等帮助确诊。
雷霞指出,居民养宠物的人很多,和宠物感情深厚,甚至有的老人把宠物当成自己的另一个孩子。宠物可爱的背后,是宠物带给人类有几百种传染病,比如禽流感、狂犬病等,其中狂犬病的致死率几乎达到%。世界上已发现人畜共患病多种,我国已发现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引起人畜共患病多种。
常见的疾病有以下几种:一是体癣。猫和狗身上都有可能会有真菌感染,经常接触有可能被感染皮癣。二是寄生虫病。蛔虫、绦虫、钩虫、滴虫等寄生虫都可以通过宠物传染给人。三是弓形虫病。可以引起孕妇出现流产、死产,甚至会出现胎儿生下来是先天性的畸形。四是猫抓病。人被猫抓伤以后,巴尔通体感染引起的发烧、皮疹和淋巴结的肿大。五是宠物鼠病。鼠可能携带有多种病原体,其中能使人致病的就有50多种,最可怕的是鼠疫。
因此,养宠物的人一定要做好疾病预防防范。一要预防免疫,每半年要打一次防疫针。二要定期用宠物香波清洁宠物,要定期给宠物洗澡梳毛。三要及时处理宠物垃圾。四要要注意勤洗。五要舍得妥善处理重病宠物。六要避免和其它动物交叉感染。七要注意保持距离,零距离接触宠物要做好防咬伤防护。
总之,防止人畜共患病,慎养宠物。
刊期:第期文字:邹争春编辑:王奕璇美编:巫雨玲图片:皮肤科校对:王琼审核:陈小俊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