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情况:患者女,81岁,郑州人,年6月2日初诊。
主诉:全身鳞屑性红斑,痒20余年,加重6个月。
治疗前照片
现病史:患者20年前出现上症,多处治疗,效欠佳。现症见:四肢密集鳞屑性淡暗红斑块或斑片,下肢较重,胸背散在,干燥瘙痒,无明显季节性。纳可,眠可,畏寒,二便调。舌淡尖稍红,苔薄白,脉弦结。
诊断:西医诊断:银屑病中医诊断:白疕
证型:气阴不足,血瘀血燥证
治法:补气养阴,活血凉血润燥
初诊方药:
-7-4二诊:
皮损大部分消退,舌淡,苔薄少,脉稍弦。
中药初诊方加当归12g,乌梢蛇10g,15副,水煎服。-7-18三诊:
上半身皮损基本消退,下肢红斑明显变淡变薄,鳞屑减少。舌淡尖红,苔薄,脉左弦,右可。考虑患者年过八旬,阴阳皆虚,拟扶阳养血,补脾清热,凉血化瘀。四诊:
上半身皮损完全消退,双下肢剩淡红斑,小腿大片薄屑,痒,大便溏。舌淡,苔薄少,脉弦。阴液亏少,仍以养阴健脾为主,兼清热凉血。五诊:
双下肢皮损基本消退,剩少许薄屑。舌淡,苔薄白腻,脉弦。
上方去北沙参,加生槐花12g,蜈蚣2条。15副,水煎服。
药后皮损全部消退而愈。随访一年,未见复发。治疗后照片按语:《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也”,该患者已耄耋之年,加之病情缠绵二十余年,精气俱耗伤而衰,形成血热化燥,气阴不足,肌肤失养。故其皮损呈淡暗红斑伴干燥脱屑,与青壮年之银屑病红斑脱屑迥异,乃虚中夹实之证。舌苔薄少,尖红,是其征也。脉弦则系阴亏肝旺,故辨证为气阴不足,血瘀血燥证。治法当以补气养阴,活血凉血润燥。方仿生脉散义加滋肾凉血清热化瘀之品。方中西洋参、生地、五味子气阴双补,旱莲草秉夏至阴生之气,滋肾凉血而不滋腻,丹皮、鸡血藤养血活血而泻血中之热,栀子、紫草、蜈蚣清热凉血通络以治其标,生甘草解毒兼调和诸药。全方补气养阴,凉血化瘀。其中西洋参、旱莲草、丹皮三味乃核心药物,《医学衷中参西录》曰:“西洋参味甘微苦,性凉,能补助气分,兼能补益血分,为其性凉而补”。《医方集解》:“旱莲甘寒,汁黑入肾补精,故能益下而荣上”。《本草纲目》谓:“牡丹皮,治手足少阴、厥阴四经血分伏火。”三药补气阴,滋肾凉血而清血中之热,相辅相成。二诊,服药30副,皮损大部消退,舌淡,苔薄少,为阴血不足,加当归补血活血,乌梢蛇通络止痒。《玉楸药解》云“乌梢蛇穿筋透络,逐痹祛风”,入乌梢蛇配伍蜈蚣,加强通络解毒除癣之功。三诊,上半身皮损基本消退,下肢红斑明显变淡变薄,鳞屑减少。燥象已见缓解,患者舌淡、畏寒,脉弦,考虑阴阳皆虚,拟扶阳养血,清热凉血化瘀。四诊,又服药一个月,双下肢剩淡红斑,小腿大片薄屑,痒,大便溏。舌淡,苔薄少,脉弦。燥热之象复出,故仍以养阴健脾,兼凉血清热为法。因其大便溏,用山药、莲子健脾止泻而不生燥,李中梓《雷公炮制药性解》认为:“莲子…止泻痢,禁泄精,除腰痛,久服耳目聪明”。半月后皮损基本消退,又按原方加减半月后,皮损全部消退而愈。随访至今未复发。
寻常型银屑病一般是“实证”居多,虚实夹杂者的辨证治疗最见功力。本例系高龄患者,病程历二十余年,其间必然多处求治而疗效不佳,其原因就是虚实的多少,补泻的把握,必须精细贴切。患者前后共服药百副,治法总以甘寒为主,兼以微温甘敛,气阴、脾肾双补,凉血清热兼以疏肝平肝,二十余年痼疾终得治愈,且随访一年未复发。
张秀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
级皮肤科硕士研究生
联系方式: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