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毒症可以说是肾病的最后一个阶段,人们对于尿毒症具有深深的恐惧感,那么,尿毒症究竟是怎么引起的呢?
1糖尿病肾病
30%~50%的糖尿病患者可累及肾脏。糖尿病患者由于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造成糖、脂肪代谢紊乱。高糖状态下,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受损,引起肾内炎症反应,累及到肾小管、肾间质,使肾小球硬化,肾小管和肾间质纤维化,肾功能逐渐丧失,最终引起尿毒症。
此病理变化过程往往有很强的隐匿性,在早期无症状,常常会错过治疗的最佳时机,而一旦进入持续蛋白尿时期,50%患者在10年内进入尿毒症期。
2、高血压肾病
高血压患者中的15%会直接转为尿毒症。长期高血压使肾小球的入球小动脉压力增大,肾小球内高压,导致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受损,启动肾脏纤维化的进程。而肾功能不全后,缺血缺氧的状态又会进一步加剧高血压。两者的恶性循环一旦启动,在一定时间即进入尿毒症。
3泌尿系感染
泌尿系感染如治疗不当,不仅能引发结石,还能引起病菌逆行感染,同样可以影响到肾盂、肾小管、肾间质,进而使肾小球血管内皮细胞受损,损伤肾单位,影响肾功能的进行性下降而导致尿毒症。
4、原发性肾小球疾病
原发性肾小球疾病
标题
指各种病因引起双侧肾脏弥漫性或局灶性肾小球病变,可分为急性、急进性和慢性,达到尿毒症的时间也各不相同。
急性肾小球肾炎只有极少部分患者会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或发展为慢性肾小球肾炎;一部分急进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可痊愈或控制,另一部分则在不同时间内进展为尿毒症;慢性肾小球肾炎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蛋白尿、血尿等。
这一类肾病患者早期无症状,病情往往得不到重视,致使肾脏纤维化的进程启动,疾病中期则往往无特别有效的治疗方法,致使肾脏纤维化的程度进展性扩大,肾功能逐渐丧失,最终导致纤维化的瘢痕组织形成,进入尿毒症期。
5药物
药物不同程度的副作用也能引起肾功能衰竭,最终发展为尿毒症。其中常见的为止痛剂肾病,指长期服用止痛剂(阿司匹林、对乙酰胺基酚等)而引起的慢性肾小管-间质肾炎,特别是在原有肾病基础上再使用该类药物,可加重肾病的进展。
6、其他全身系统性疾病
如系统性红斑狼疮、过敏性紫癜、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硬ANCA相关性血管炎、骨髓瘤、干燥综合症等均会因影响肾脏血管或肾实质而导致尿毒症。
对待尿毒症这种疾病,是需要大家特别用心的,在日常生活中做好预防工作是第一步,如果发现自己身体上异常症状出现了,医院进行治疗。早治疗,疾病才不会给生命安全造成威胁。
图片源于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公益宝是首批
互联网募捐信息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