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细胞疗法帮助血管炎患者恢复走路

1什么是系统性血管炎?系统性血管炎(SystemicVasculitis,SV)又称炎性血管病,是一类以血管壁炎症及坏死为主要病理改变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它可以是感染性的,也可以是非感染性病。如使多个器官受累为系统性血管炎;血管炎仅限于一个器官者,则称为孤立性血管炎。

一般认为血管炎发病率并不低,但中国内尚未查到相关的发病率统计学资料,血管炎波及神经损害的总患病率统计学资料亦很少,有文献报告人比西方人发病率高,病人一般是40岁以下的青年人,女性比男性多发,是男性的8-10倍,系统性血管炎是血管壁及血管周围有炎细胞浸润,并伴有血管损伤,包括纤维素沉积、胶原纤维变性、内皮细胞及肌细胞坏死。

同时患者常常伴有多系统多器官受累,容易引起多脏器功能障碍甚至器官衰竭。因此系统性血管炎患者治疗效果都不太理想。

根据年ChapelHill会议提出的分类及命名,目前系统性血管炎常见的类别有大血管炎(大动脉炎、巨细胞动脉炎)、中血管炎(结节性多动脉炎、川崎病)、小血管炎(ANCA相关性血管炎、免疫复合物性血管炎)、多血管性血管炎(白塞病、科根综合症)等等。

2系统性血管炎的治疗现状系统性血管炎的病因相当复杂,由感染引致的感染性血管炎的病因比较明确,如某些致病微生物、细菌、病毒、立克次体、螺旋体、真菌等;又如某些化学物质、药物、其他致敏原、烟草等。这些致病抗原或有毒物质或其代谢产物,可直接损害血管内皮细胞引发血管炎性改变或介导免疫异常反应。

目前系统性血管炎的治疗药物主要有糖皮质激素和细胞毒药物两大类。一般都需要长期治疗,但这两类药物长期应用都会引起严重的不良反应。

其他的一些治疗的手段,包括静脉免疫球蛋白治疗、血浆交换治疗及单克隆抗体如抗T细胞抗体治疗等也用于血管炎的治疗。但目前这些治疗只见于少数的病例报道,缺乏大规模的临床对比试验。

更让临床医生为难的是由于系统性血管炎病因的特殊性,该疾病目前是无法治愈的,同时激素治疗和抗炎等治疗也不能阻止所有患者的病情的发展。

因此,有效地控制炎症反应又要避免治疗药物所带来的严重并发症是治疗血管炎应遵循的原则。

3间充质干细胞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应用

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stemcells,MSC)是干细胞大家族中最常见的成员,同时间充质干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是近年来干细胞研究领域的一项重要突破。目前,间充质干细胞的免疫调节已经成为了治疗自身免疫和移植领域研究的新热点。

通过多项研究发现,间充质干细胞可以通过以下不同途径调节机体免疫系统,从而治疗不同疾病。

①间充质干细胞通过直接接触能够抑制T细胞的增值;②间充质干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作用除了能够起到细胞间的相互接触作用外,还能发挥T细胞抑制作用;③间充质干细胞能够促进IDO催化色氨酸转化为犬尿素过程起到免疫抑制作用。

4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系统血管炎的真实案例

根据文献报道,一位73岁的老爷爷被诊断为ANCA相关性血管炎(即系统性血管炎中的小血管炎),而炎症累及器官主要为肾脏。光镜下有8个肾小球上皮呈现新月形,伴有节段性肾小球毛细血管坏死,纤维蛋白破坏,管腔内出现红细胞,间质水肿伴淋巴细胞浸润。

由于患者高龄再加上肾脏损害严重,因此采用了自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每天输注5mg,共输注4个月。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后,肾小球出现毛细血管增生,未见坏死性毛细血管炎和小动脉炎。

间充质干细胞输注后血清干扰素-g、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水平下降。

在此次的重症血管炎患者中,通过输注自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效果好,能够迅速促进肾功能的恢复,同时患者输注间充质干细胞后耐受性较好,未表现出严重的不良反应。

通过上面的研究案例,人们渐渐认识到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系统性血管炎是一种不错的选择,值得进一步研究推广。同时,间充质干细胞的抗增殖和抗炎症的特性也已经被广泛运用于临床研究,通过输注间充质干细胞可以抑制自身免疫细胞的活化,进而起到诱导免疫耐受。因此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fangfz.com/xgyzl/10725.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