喹诺酮类药物
目前临床常用的有诺氟沙星(氟哌酸)、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培福沙星、依诺沙星等,可谓自成一大家族。由于该类药物抗菌范围广、效果好、能口服、价格低廉,用前又不必做皮试,所以是使用相当广泛的一类抗菌药物。随着这个家族的兴旺发达,其“家丑”也不断出现,引起了一些少见、严重不良反应,应引起注意。
过敏反应
由于这类药物用前按规定不必做皮试,因此一般认为这类药物不会引起过敏反应。但近年发现该类药物并不是十分安全。有统计病例显示,11例有磺胺类或青霉素类过敏史的病人,在接受这类药物治疗后出现不良反应,而且主要为过敏反应。
防治:
对其他抗生素或磺胺药物有过敏史的病人应慎用沙星类药物。
肌腱损伤
国外发现30例肌腱断裂患者,几乎所有病损都发生在跟腱。这些病例大多数与环丙沙星有关,包括诺氟沙星9例、依诺沙星1例。60岁以上患者的相对危险上升,特别是当氟喹诺酮类药物与皮质醇(激素)类药物联用时,相对危险性更大。还有报道,氟喹诺酮类药物偶可引起肌腱炎,而且较多发生于培氟沙星用药过程中,大多发生于跟腱,约半数为双侧,合用皮质激素为危险因素,严重者可引起跟腱断裂。专家认为其发病机理可能与本类药物引起肌腱的胶原组织缺乏和缺血性坏死有关。
防治:
由于氟喹诺酮类药物目前在我国使用十分广泛,因此提醒处方医师和患者应注意这类药物所引起的肌腱病损,年龄以及伍用皮质类固醇类药物是已经确定的危险因素。病人应该警觉跟腱或腓肠肌疼痛,如有不适,要及时通知医师,采取停药和其他治疗措施。
溶血尿毒综合征
1例53岁男性患者,因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接受化疗。治疗开始4周后,血细胞计数恢复正常,但出现发热。给予口服环丙沙星毫克,每日2次。服药4次后出现溶血尿毒综合征的典型症状,表现为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少尿型肾衰和血小板减少。停用环丙沙星,接受5次血浆置换,病人才完全恢复,肾功能也恢复正常。
防治:
尽早发现、及时停药,并且治疗溶血尿毒综合征和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对患者良好预后至关重要。因此,服药后要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