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医皮肤病验方middot荨麻疹m

程少为出诊时间和医院 http://m.39.net/pf/a_8231855.html
王玉玺经验方六则1

黄芪60g,炒白术、苍术、陈皮、柴胡各15g,党参30g,川芎6g,升麻、当归、羌活、荆芥、防风、苍耳子、白芷、炙甘草各10g,细辛5g。

《三因极一病症方论·瘾疹证治》曰:“世医论瘾疹,无不谓是皮肤间风……,内则察其脏腑虚实,外则分寒暑风湿,随证调之,无不愈。”荨麻疹反复发作,中医多属虚证。该患者素体气虚,反复发作四年。畏寒肢冷乃卫阳虚;便不成形日3~4次,自觉乏力,动则汗出系脾气虚弱。《经》云:“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脾气虚弱,卫阳不足,腠理疏松,风寒之邪乘虚客于肌表,卫外不固而畏寒;卫外不固,营阴不能内守,故汗多营卫不和,发为风团,而致此病。投以补中益气汤加减,补中益气、健脾和中。全方共奏补气健脾、疏通腠理肌肤之功,营卫和,病自愈。

医案

刘某,女,43岁。年8月28日初诊。患者反复发作风团4年,脸、手受凉即发疹。初发时皮疹色白或淡红,伴瘙痒,搔抓成片,皮肤划痕试验阳性。自觉乏力、畏寒肢冷、汗多、动则汗出,便不成形日3~4次,舌淡红薄白苔,脉沉细。患者证属:气血亏虚、营卫失和。上方7剂,每天1剂,水煎早晚饭后温服。9月5日复诊时症状大减,已不怕冷,沾凉水亦不发。便已正常,舌脉同前。继续服上方14剂巩固。

2

荆芥10g,防风10g,羌活、独活、威灵仙各15g,乌梅30g,藿香15g,党参20g,茯苓皮20g,陈皮15g,川芎10g,厚朴15g,蝉蜕15g,木香10g,干姜10g,炙甘草10g。

方中荆芥、防风、羌活、独活、威灵仙达祛风、解表、除湿等功效,旨在风能胜湿,祛风除湿。厚朴辛散行气以消胀,苦温而燥湿除满。藿香为芳化湿浊的要药,又兼解表。陈皮、木香助厚朴行气宽中。干姜温胃暖脾以散寒止痛。党参、茯苓皮二药补中益气、健脾渗湿。乌梅有涩肠之功,同时可增加食欲。炙甘草补脾胃而调诸药。

读而思

许某,女,57岁。年2月19日初诊,皮肤发风团近一年,躯干、四肢、面部、手心皆发,长期用盐酸西替利嗪有暂效。风团色淡红,伴畏寒、夜间盗汗,食凉物则腹胀,肠鸣,大便溏、日一次,纳呆,口苦无味,舌淡红薄白苔,脉沉细弱。既往有浅表性胃炎。初诊:荨麻疹。上方14付。3月18日复诊,药后夜间腰臀、颈部、下肢仍发,面部、手心未发。仍畏寒,有食欲,盗汗轻。3月12日以后便成形日一次,舌淡红薄白苔。上方加附子(先煎)10g,14付。三诊时,服药第7~8付后一直未发,进食增加,便调。上方21付巩固疗效。

3

桂枝、白芍、苍术、厚朴、陈皮、半夏各15g,荆芥10g,茯苓皮20g,白鲜皮30g,牡丹皮10g,丹参30g,蝉蜕15g,僵蚕15g,甘草10g,生姜6片,大枣6枚。

方中桂枝、白芍药、生姜、大枣发散风寒;荆芥祛风散寒;陈皮、半夏、苍术、茯苓皮、厚朴燥湿蕴脾、行气和胃;白鲜皮、蝉蜕、僵蚕祛风燥湿,宣散在表的风邪;患者舌紫红,加牡丹皮、丹参凉血,活血。诸药合用使脾胃恢复运化,风邪得以发散,脾气健运病邪除,皮疹则消,病愈。

医案

代某,女,21岁。年7月18日初诊。患者皮肤发风团,瘙痒2月余。曾用艾叶、防风、透骨草等泡洗后全身浮肿,手指骨关节肿胀疼痛,发病诱因不明。夜间疹多,平时畏寒肢冷,身易出汗,食后腹胀,手足多汗,大便日2次、偏稀,舌紫红、苔根薄腻,脉沉缓。初诊:荨麻疹。上方4付。7月24日复诊。症状大减,腹胀消失,晨起仍有手胀。上方加羌活10g、独活15g,7付。8月8日三诊。偶有夜伴瘙痒,上方加何首乌20g,白蒺藜30g,7付。8月14日四诊。近2天被雨淋又发,上方加薏苡仁40g,车前子(包煎)15g,藿香10g,7付。3月后随访患者再未发风团。

4

生地黄20g,当归15g,川芎10g,赤芍10g,石膏30g,知母15g,黄芩15g,白芷10g,荆芥15g,白鲜皮30g,蝉蜕15g,全蝎3g,甘草l0g。

风邪是本病的诱发因素,风为肝之外候,肝为血之府,风邪久恋,势必暗耗营阴导致贼风内伏。故治则当以和血搜风为要务。虫类药物就药理作用而言,有许多种具有抗过敏作用。从中医理论认识,虫类药则有熄风止痒之能,走窜搜风之力。因此,治疗顽固性荨麻疹的方药中,辨证加入虫类药物,可以提高疗效。

医案

患者,女,38岁,年6月30日初诊。主诉周身泛发红色风团伴瘙痒3月。患者3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腿部红色风团,伴瘙痒,继而泛发全身。10年前曾有类似发作。期间曾用地塞米松、抗过敏药物治疗(用药及剂量不详),症状可获暂时缓解,停药后即复发。多于夜间发作,瘙痒难忍。现皮疹为淡红色风团,瘙痒难忍,伴心烦,手足心热,舌质淡红,舌苔薄黄,脉沉细。皮肤划痕征(+)。辨证:风邪不去,久恋生邪,侵及血络,营血暗耗,阴血亏损,虚风内动。治则:清热和血,搜风止痒。上方日1剂,水煎服。守方加减治疗月余痊愈。

5

土茯苓40g,白鲜皮30g,地肤子30g,茵陈15g,滑石(包)15g,苍术15g,黄芩15g,黄连15g,黄柏15g,通草15g,车前子(包)15g,金银花30g,连翘15g,甘草10g。

方中土茯苓解毒利湿,祛除湿毒。茵陈、滑石、苍术、黄芩、黄连、黄柏、通草、车前子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白鲜皮、地肤子清热燥湿、祛风解毒。金银花、连翘增强清热解毒之功。诸药合用,共收祛湿毒、清热利湿之功。

医案

卫某,男,69岁。年11月10日初诊。荨麻疹九年,发病前先患湿疹2年,因吃生鱼而发。医院药浴,后又复发。曾服皿治林、玉屏风散、开瑞坦、伊巴斯汀等。现:头皮暗红斑,皮肤搔抓起痕,水肿,手足心热出汗,口苦、口臭,便调,日1-2次,舌红苔厚腻,脉沉滑小数。血压、血糖正常。诊断:荨麻疹。上方7付,水煎,日一剂早晚饭后分服。11月17日复诊。药后第4天头皮浮肿见消,大风团消,腋窝、股内侧风团亦消,症状大减。手心热出汗,口苦口臭减轻,舌苔中腻,无其它不适。14付,水煎,日一剂早晚饭后分服。12月3日三诊。手心、双鼻发痒,口气重,手足心仍热,便溏2-3次,舌红苔腻。上方加生地黄15g,牡丹皮10g,赤芍15g,乌梅15g。14付,水煎,日一剂早晚饭后分服。

6

乌梅15g,党参25g,黄芪25g,当归15g,白芍药15g,细辛5g,花椒5g,干姜5g,制附片10g,桂枝10g,黄连10g,黄柏10g,加地肤子20g,蛇床子20g,白鲜皮15g。

方中乌梅酸敛,合桂枝、白芍药敛阴和营,一收一散,调和营卫、疏风散寒、消疹止痒;党参、黄芪、甘草益气固表,干姜、附片、细辛,加强温经复阳固表的功效;当归、白芍药养血柔肝;黄连、黄柏清热燥湿、清脏腑之邪实,既可以去除发病的内因,又可制约上述药物的辛燥。诸药合用,寒热并治,扶正祛邪。

医案

李某,女,24岁。年4月5日初诊。皮肤风团反复发生3个月,时轻时重,部位不定,尤以四肢、颜面居多,淡红色皮疹,周围有红晕,部分疹块融合成片,大如豆瓣,小如芝麻,遇风尤甚,疹痒难忍。曾在当地以抗组织胺类药物治疗未见疗效而来诊。患者形胖而而色淡白,食不香,睡不宁,时腹痛便溏,舌质淡、边有齿印、苔黄厚,脉浮滑而无力。患者14岁初潮,每次量多,色淡红。查血常规:RBC3.60x/L,WBC60x/L,嗜酸性粒细胞4%,IgE1.3mg/L。诊断:荨麻疹。上方14剂,每天1剂,水煎早晚饭后温服。年4月19日复诊,病情好转,皮疹、瘙痒基本消除,伴随症状也有所好转。去地肤子、蛇床子、白鲜皮继服5剂。复查血嗜酸性粒细胞恢复正常,随访1个月未再复发。

刘长发,王玉玺.王玉玺主任中医师脏腑辨证诊治荨麻疹的临床经验[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18:22-24.

程振中,王玉玺.王玉玺运用虫类药物治疗皮肤病经验[J].山东中医杂志,,11:52-54.

国医皮肤病验方的整理仅供学习交流,不涉及营利事宜,转载请注明出处,还望广大读友多提宝贵意见。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fangfz.com/xgyzd/7101.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