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全身因素:结核感染,扁桃体炎;
3、系统性疾病:红斑狼疮、硬皮病、皮肌炎、结节病、血管炎等。
皮肤难治性溃疡修复缓慢甚至修复停止的原因:
①伤口感染或坏死组织存在;
②伤口血供微循环差;
③局部生长因子数量减少、活性降低或多种生长因子网络调节失调;
④修复细胞支架改变和过度凋亡,细胞膜上受体结构发生变化,导致生长因子网络失调节。
病理及分期:
①第一期(急性炎症期):小叶内脂肪组织变性坏死,炎症细胞浸润,部分伴有血管炎改变;
②第二期(吞噬期):组织细胞吞噬大量脂质形成泡沫细胞和巨细胞,小血管和成纤维细胞增生,形成脂质肉芽肿;
③第三期(纤维化期):脂肪组织萎缩、纤维化和钙盐沉着。
治疗:
多学科合作及全局观念,控制自身免疫病病情活动。
(1)一般治疗:发作期卧床休息;去除体内感染灶,停用可能致敏的药物;控制血糖;患肢抬高,穿保护性弹力袜和软底鞋等。纠正低蛋白血症;纠正血细胞减少;药物改善局部循环。
(2)糖皮质激素:溃疡更多与疾病本身活动有关;激素并不增加皮肤溃疡发生的风险,利大于弊;有可能减轻血管和结缔组织损害而促进溃疡修复。
(3)非甾类抗炎药(NASIDs):解热镇痛,对症治疗。
(4)改善病情药:甲氨蝶呤、环磷酰胺、羟氯喹、来氟米特、硫唑嘌呤、环孢素、他克莫司、柳氮磺吡啶、雷公藤多苷等。
(5)局部治疗:原则:坏死组织清创;控制感染;改善血液供应;促进肉芽组织生长和创面收缩;促进上皮化。外用药膏、动脉灌注、PRP(富血小板血浆治疗)等。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