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长习惯以胖瘦来判断宝宝的营养状况,尤其是老年人,多认为肉嘟嘟、胖乎乎的孩子才是营养充足的表现,瘦孩子一定是营养不够。事实上真是如此吗?
儿童营养不良主要分为以下4种:
1、能量过剩型营养不良:
在大多数家长的思想里,小胖墩儿应该是“营养过剩”,不会出现缺少营养的情况。事实上很多小胖墩多是“能量过剩”,并非“营养过剩”。营养过剩与能量过剩不是同等的概念。营养不良的胖子比比皆是!
导致小胖的原因也很多,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饮食:经常吃高热量食物,如油炸、烘焙食品,爱吃糖果、甜点等零食,喜欢喝含糖饮料,都容易使孩子体重增加;
二运动:运动不足或不锻炼的孩子更容易超重,高热量的摄入而消耗不够,经常玩电脑、手机、看电视,户外活动少是肥胖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
这类能量过剩型营养不良的孩子做营养评估时,往往发现他们的蛋白质摄入不足、通常还存在着缺钙、缺铁等表现。这是由于热卡和油脂摄入过多,导致宝宝体重增长过快,而矿物质等摄入则不足,从而导致营养不均衡。
2、蛋白质缺乏型营养不良
蛋白质营养不良又称夸希奥科(Kwashiorkor)病,是因蛋白质严重缺乏所导致的皮肤和毛发异常的营养不良综合征,是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相关疾病谱中的一型。此病多发于6月龄至5岁婴幼儿及学龄前儿童,常合并生长迟滞、智力发育障碍、低蛋白血症等一系列病变。
主要表现
1.皮肤黏膜表现:儿童有特异性皮损,在摩擦和受压部位出现红斑,压之消退。
2.黏膜损害:可见类似维生素B2缺乏症的口角炎,以及眼干燥、唇炎、口腔炎、口腔溃疡、舌乳头萎缩,亦可累及肛门和阴道。患儿指(趾)甲变薄、变软,有正常新甲生长时出现新旧甲分离。毛发干燥,无光泽。
3.全身表现:患儿出现喂养困难,骨骼和智力发育迟缓。
蛋白质缺乏原因:
一是摄入不足。如“大头娃娃”,这些孩子喝的奶粉多是劣质奶粉,导致宝宝蛋白质摄入不足。
二是吸收障碍:部分孩子消化吸收有问题,比如腹泻、发烧、长期服用抗生素都会影响到孩子对营养的吸收。
3、能量不足型营养不良
能量指的是摄入热量的卡路里数。能量不足的表现是造成孩子体重不增或者下降。
婴幼儿热卡不足,通常是由一些疾病所致,比如:1)对米、面、奶等食物过敏,导致营养吸收障碍;2)食道反流、幽门肥厚或狭窄等疾病,导致宝宝吐奶;3)肠道疾病,如肠炎影响吸收;4)乳糖不耐受,不能完全消化分解母乳或牛乳中的乳糖,引起非感染性腹泻;5)免疫系统或者代谢系统出现问题。
4、微量营养素缺乏型营养不良
微量营养素分为维生素和矿物质两大类。
一、缺乏多种维生素的表现:
1)偏食,不爱吃青菜;
2)易反复感冒或口腔溃疡;
3)大便比较干结,易便秘;
4)皮肤粗糙,脸上长白色斑块等。
二、缺乏矿物质如钙铁锌的表现:
缺钙的宝宝多表现为多汗、睡觉不实、方颅,下肢O型腿或X型腿……但并不是宝宝出现这些症状,就表示一定缺钙,还需要医生根据宝宝的饮食、症状、检查结果等多方面进行综合判断。
贫血的孩子特征不是特别明显,婴幼儿表现为频繁的感冒、腹泻,大一点的孩子表现为做作业时比较爱磨蹭,注意力不集中,脸色发黄,没有光泽。这些都预示着孩子可能有铁的缺乏。
缺锌的孩子,毛发、皮肤发育得都不太好,没有光泽,有些宝宝有异食癖,爱吃土、沙子、石头等,或者用牙啃指甲。如果仔细观察,你会发现这类孩子的指甲甲床比正常孩子的矮,这会影响他以后解扣或者做手工方面的能力。
医生表示:营养不良分为很多种,而且表现也各不相同,家长不能只拿胖瘦来作为衡量宝宝营养状况的标准。如果您还是不知道如何判断,最好的办法就是带宝宝定期体检,从而预防营养不良的发生。
金贝恩母七大婴童系列---均为含有高密度维生素及矿物质的营养包配方。
预防辅食期婴童营养不良:合理的膳食+婴童专用营养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