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露过后,温度忽高忽低,天气即将由秋天转入冬天。全国数以千万计的人群,将在这段时间被眼睛痒、鼻痒、喷嚏不断、流鼻涕、鼻堵、咳嗽、憋气、喘息所困扰。大多数人会以为这是天气转凉引起的感冒,而往往忽略了另一种情况:季节性过敏。
现如今,过敏已成为全球第六大疾病。在世界经济发达地区,过敏性疾病发病率呈逐年增高趋势,年幼人群发病、多种过敏原过敏和多器官过敏的情况日益增多。而在中国,过敏性疾病患者当以亿计。因此,秋冬过敏问题切不可掉以轻心。
秋冬为什么会过敏?
紫外线强烈,天气干燥
秋冬时节,天气逐渐变冷的时候,早晚温差较大。与此同时,随着气候变化,阳光紫外线增强,有着催熟(农)作物和果实的作用,这也就意味着,空气中的水分也随着气候变冷与阳光紫外线增强逐渐减少,天气干燥,是导致秋冬过敏的主要原因之一。
过敏原数量增加
秋冬交替,正是许多植物开花结果的季节。空气中的过敏原数量会增加,以野草的花粉、霉菌为主,部分地区螨虫密度也会升高,所以秋冬是容易过敏的时节。
超过一半的人秋季过敏的症状会体现在鼻腔(鼻子痒、打喷嚏、流鼻涕、鼻塞),有时伴有流眼泪、眼睛痒,和感冒的症状差不多。但过敏和感冒两者的发病机理却完全不同:普通感冒大多是由病毒引起的,季节性过敏则是由空气中低分子蛋白或其他异物引起的过度免疫反应。
气候变化无常,超过人体适应能力
在秋冬时节,气象因素变化的程度大,一方面气温变冷,另一方面,冷暖空气又频繁交流,超过了人体的适应能力,从而破坏了人的机体平衡,免疫力下降,于是导致了过敏。
秋冬常见过敏症有哪些?
图/央视新闻综合健康时报
预防秋冬过敏怎么做?
有的人可能会说:我并没有具体的某一种过敏症状,那该如何预防才能顺利度过秋冬呢?快接着往下看吧!
图/百度百科
保持居家、工作环境的整洁
现代人多在较为封闭的环境下工作、生活,室内大部分配备着空调及暖气。人类宜居的环境实际上更利于螨虫等过敏原的繁殖。这也是发达国家过敏人群更庞大的原因之一。因此我们应当经常打扫并勤于通风,环境卫生做到了就在一定程度上远离了过敏源。
勤于锻炼
运动具有增强身体新陈代谢、改善末梢血液循环、提高身体耐受力、令人心情变好、增强心肺功能等优点。此外,规律的运动频率会产生共振效应,对内脏来说具有按摩的作用,有助于正常的内脏生理功能。
对过敏体质者来说,让身体机能和器官维持在平衡的状态是很重要的。身体本身够健康,能适应过敏,就算接触到过敏原,在体内产生很强的过敏反应也没发病的,也大有人在。
注意忌口
秋冬时节就和辛辣刺激的美食暂时告别吧,多吃些富含维生素E的食物,比如玉米、红薯这些谷类,以及核桃、板栗等坚果类,这些都是促进皮肤血液循环、改善皮脂腺的好东西,有助于预防过敏。
如果明确对某种食物过敏,就需要严格禁食该食物,最好不要抱着侥幸心理吃一小口。外出就餐时记得提前告知服务生。
秋冬过敏必须治疗吗?
如果发生了过敏,症状比较轻微,又能够完全脱离过敏原,可能会自行缓解,不需要特地治疗;但如果症状比较明显,也不能完全脱离过敏原,是不能自己好的,可能都需要对症药物治疗。但往往生活中很难完全避免接触过敏原,特别是吸入性过敏原很难完全避免,所以会反复发作,不能完全自己好。
因此,过敏一般都需要治疗,包括对症治疗和对因治疗。常见的治疗方法有:
过敏原的控制:首先要远离过敏原,避免过敏原对身体的进一步刺激。以后的生活中也要避免接触已知的过敏原,以防过敏再发。但是有些过敏原无处不在(比如花粉、尘螨等),且较隐蔽,要想完全避开十分困难。
系统性药物治疗:最常用的是口服抗组胺药,就是我们常说的抗过敏药物,如西替利嗪、氯雷他定、咪唑斯汀、依巴斯汀等。此外,还可以肌肉注射氯苯那敏、地塞米松,静脉推注葡萄糖酸钙。
外用药物和局部性药物治疗:可以有效缓解不适症状。如各种外用软膏,适合有皮疹、皮肤瘙痒症状者;各种喷鼻剂、滴眼液等,适合有鼻痒、鼻塞、流涕、眼痒、流泪症状者;吸入剂,适合有哮喘症状者。
专科治疗:对于反复发生过敏性鼻炎、皮肤过敏、哮喘的患者,可能需要进一步就诊于耳鼻喉科、皮肤科、呼吸科等,进行规范、系统的专科治疗,以减少过敏发作。
脱敏治疗:医学上称为「特异性免疫治疗」,是目前唯一针对过敏的病因进行治疗的方法。
其他:如抗IgE治疗,具体可向医生咨询。
图/百度百科
秋冬过敏不要怕,积极预防为上策;
出现症状莫惊慌,及时就诊是正道。
小编提醒您:天气转凉,注意身体!
文章片段节选自:科普中国、丁香医生、搜狐健康
??您的点赞,是小编辛勤运营的最大动力~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