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阵子在硕士老板和小老板的召集下,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成立了荨麻疹研究中心,趁着这个大好势头,今天我就来科普一下荨麻疹吧。
1.来无影
我说它“来无影”,主要是指它的发作不一定有确切的原因。很多老百姓都觉得啊,荨麻疹的发作是和吃的东西有关系,所以治疗荨麻疹一定要忌口,而且门诊时最喜欢问的就是,海鲜能不能吃啊?鸡蛋能不能吃啊?豆腐呢?笋呢?XXX?
#~!。。。。。。其实,荨麻疹的发作和食物关系并不像想象中的那样大,而且绝对不是唯一论。荨麻疹的发作有多种原因,确实也有部分病人和食物有关,但只占一小部分,大多数可能是其他原因,比如感染(感冒发烧拉肚子之类的),药物,物理性刺激(冷、热、光、水等等吧)、精神压力等,而且有相当一部分(尤其是慢性荨麻疹)甚至根本找不到原因。当然,如果生活中发现荨麻疹确实可能和食物有关,或者和其他过敏源有关,可以做过敏源检测(包括点刺试验和血液特异性IgE检查),但是也不是绝对的,最可靠的办法是食物激发实验,就是通过吃怀疑的食物来看看是否出皮疹的方法。
2.去无踪
“去无踪”,是说荨麻疹的临床表现,荨麻疹典型的表现是风团,很多病人会把风团描述成疙瘩,包包,这些都基本正确,但是风团绝对不是“水疱”,水疱里面是有水的嘛,所以希望病友们注意。有的人会问了,到底是什么皮疹你们医生自己看啊,问题就出在这里,典型的荨麻疹往往在24小时内消退,而且消退后不留痕迹,所以当病人来看病时,可能身上已经干净净,滑溜溜了,我们就只能通过病史询问做出诊断了。其实,现在手机都普及了,建议大家出皮疹的时候拍个照片,这样看诊时就不会和医生出现沟通障碍了。所谓有图有真相,我们皮肤科医生都是“火眼金睛”呢。
荨麻疹很快消退的特点也经常提醒我们它的鉴别诊断,什么荨麻疹性血管炎啦,自身免疫性疱病啦,太复杂的就不啰嗦了。
3.阴魂不散
这实际是说慢性荨麻疹,慢性荨麻疹的定义是风团(包括血管性水肿)每周至少发作两次,持续六周以上。慢性荨麻疹的病程比较长,以年来计算,国外有报道平均病程都在2-5年,而我们临床工作中患病十几年的也不少见,所以,我说慢性荨麻疹“阴魂不散”。但是,这绝不意味着这是不可控制的疾病,有很多的药物,比较常用的抗组胺药,免疫抑制剂,还有现在高大上的生物制剂,对慢性荨麻疹都有很好的效果。
说到最常用的抗组胺药,病人最大的担心莫过于长期应用的副作用,其实现在二代抗组胺药都非常安全,有的甚至在孕期都可以考虑应用,可见其安全程度了。还有,鬼佬对慢性荨麻疹的治疗指南,抗组胺药的剂量是可以加到4倍的,(4倍,你没有看错,说明书标准剂量的4倍哦),所以,可以放心一点了吧。
最后,关于慢性荨麻疹,有很多值得研究的东西,也是我们皮肤科医生不断努力的方向。我很同意一位老师的观点,就是“和慢性荨麻疹做朋友”,我们人是没办法选择自己生什么病的,我们能选择的就是认识疾病,控制疾病,在无法根治疾病的时候和疾病和谐相处。
附上下周门诊安排(一直到.1月都是这样安排)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