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典型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好发于育龄妇女,可累及多个器官和组织,血液系统受累并不少见,主要表现为贫血、血小板减少、白细胞降低,甚至出现全血细胞减少,部分患者以血液系统损害为首发表现。中国系统性红斑狼疮研究协作组数据显示,31.9%的SLE患者以血液系统损害为主要首发表现,56.1%的SLE患者可在整个病程中出现血液系统损害。
Evans综合征(ES)患者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和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同时或序贯发生。目前SLE合并ES(SLE-Evans)的报道较少,多为个案报道,本文回顾性分析SLE-Evans患者的临床资料。
研究方法
回顾性分析年5月至年5月医院收治的SLE-Evans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影像学检查结果、治疗及转归情况。
研究结果
1.一般资料本研究共纳入SLE-Evans患者5例,占同期住院成人SLE患者的0.15%(5/)。其中女性4例,编号1、2、4、5,男性1例,编号3。出现首发症状时的年龄为15~65岁,中位年龄为47岁,诊断SLE-Evans时年龄为18~69岁,中位年龄为48岁,确诊ES与确诊SLE间隔0~5a,中位间隔时间为38个月。
3例患者(1、3、5)以ES为首发表现,从确诊ES至确诊SLE的中位间隔时间为38个月(10个月~5a)。1例患者(2)以SLE为首发表现,确诊SLE至确诊ES的间隔时间为4a。1例患者(4)同时诊断为SLE、ES。3例患者(2、3、4)伴发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2例抗磷脂综合征,1例同时合并ANCA相关性血管炎、原发性胆汁淤积性胆管炎。
2.临床表现5例患者均有全身乏力及贫血貌,4例患者(1、3、4、5)出现皮肤黏膜出血,3例患者(3、4、5)出现发热,3例患者(2、3、5)出现胃肠道症状,2例患者(3、5)出现面部红斑,2例患者(3、5)出现肾受累症状,2例患者(2、3)出现心脏受累症状,1例患者(2)出现皮肤黏膜黄染,1例患者(3)出现呼吸道症状,1例患者(3)出现神经系统症状,1例患者(3)出现关节受累症状,1例患者(5)出现口腔溃疡。SLEDAI评分4~41分,平均16.6分。3例患者(1、3、5)以ES为首发表现,演变为SLE时的临床特征分别为:1表现为皮肤出血,3表现为神经系统、心脏、肾、肺受累,5表现为发热、皮肤黏膜(面部红斑、口腔溃疡)、肾受累。
3.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5例患者均有HB下降、PLT减少、网织红细胞(Ret)升高、Coombs试验阳性。HB最低值为34~55g·L-1,平均为45.6g·L-1,5例均为重度贫血(30~60g·L-1),PLT最低值平均为11.6(2~24)×L-1。4例患者乳酸脱氢酶水平升高,2例患者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水平均升高,1例患者总胆红素水平升高。3例患者尿隐血阳性,2例患者尿蛋白阳性,1例患者尿胆原阳性,1例患者尿胆红素阳性。超声检查示4例患者脾肿大,2例患者胸腔、腹腔、盆腔及心包多浆膜腔积液,1例患者盆腔积液,1例患者宫腔积液,1例患者双下肢静脉血栓形成。CT检查示1例患者脑出血、双肺可见多发斑片状及磨玻璃状影。24h动态心电图示2例患者频发房性期前收缩、短阵房性心动过速。核医学检查示1例患者肠道蛋白丢失显像弱阳性。5例患者血清抗核抗体(ANA)均阳性,3例患者抗双链DNA(dsDNA)抗体阳性,2例患者抗干燥综合征A抗体(SSA)抗体阳性,4例患者抗磷脂抗体阳性(狼疮抗凝物阳性4例、抗心磷脂抗体阳性1例、抗β2-糖蛋白抗体阳性1例),3例患者抗核小体抗体阳性,2例患者抗组蛋白抗体阳性,1例患者抗Scl-70抗体、抗线粒体抗体、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抗髓过氧化物酶抗体、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均阳性,1例患者抗nRNP/Sm抗体阳性,3例患者抗血小板抗体阳性,4例患者补体C3、C4均下降,1例患者仅补体C3下降。见表1。
4.治疗及转归治疗:5例患者均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其中接受甲泼尼龙1.5~2.0g冲击治疗2例;联合1种或多种免疫抑制剂,联合羟氯喹4例,联合环磷酰胺3例,联合西罗莫司1例,联合环孢素1例,联合吗替麦考酚酯1例;使用人免疫球蛋白1例,血液透析1例,4例应用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