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小细胞肺癌围手术期免疫治疗

治疗白殿疯点北京中科 http://pf.39.net/bdfyy/
1概述

目前对于免疫相关不良反应的具体发生机制尚不十分明确,一些主要的潜在机制包T细胞对抗存在于肿瘤和正常组织上的抗原的活性增强;已存在的自身免疫抗体;炎症细胞因子水平增高;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抗体与表达CTLA-4抗体的正常组织直接结合的成分介导的免疫反应增强。然而,激活的免疫系统也可能会攻击人体正常的器官系统,引起一系列的免疫相关不良反应(irAE),常见的irAE包括皮肤毒性、内分泌毒性、肝脏毒性、胃肠道毒性、肺毒性、骨骼肌肉毒性、输液反应,少见的irAE包括神经毒性、血液毒性、肾脏毒性、心脏毒性、眼毒性等。

1.1irAE预防

1.1.1特殊人群的免疫治疗在临床实践过程中,需充分评估患者的可能获益与潜在风险,尤其是在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有器官功能障碍、器官抑制等特殊人群中,应用免疫治疗应当更加谨慎,需充分评估围手术期免疫治疗的安全性和手术本身的安全性。

1.1.2围手术期患者的选择免疫检查点抑制剂(PD-1/L1或CTLA-4单抗等)已经证实可用于治疗局部晚期或转移性NSCLC,针对可手术期NSCLC的辅助/新辅助免疫治疗的临床试验正在开展当中(表1,表2)。

1.2irAE评估与检查

免疫治疗前的评估与常规筛查是irAE管理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有助于我们筛选出特殊人群,早期识别和干预。在开始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治疗之前,医师必须评估患者发生irAE的易感性,主要包括:现病史、既往史(特别是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史、免疫缺陷疾病病史、特殊感染病史)、个人史、家族史、一般状况、基线实验室检验和影像学检查[胸腹盆计算机断层扫描(CT)、头颅磁共振成像(MRI)等](表4)。所有患者都应该在治疗开始前被告知免疫治疗潜在的不良反应。在出现不良反应时,患者应该直接向治疗团队报告症状。一旦出现irAE,需要及时治疗,防止加重或恶化。

1.2.1新辅助治疗之后的术前评估

1.2.2术后评估

1.2.3常规评估

1.3围手术期治疗方案的探索

目前正在探索中的新辅助免疫治疗的Ⅲ期临床研究,包括CheckMate、KEYNOTE-、IMpower、AEGEAN等,设计了ICIs联合化疗的新辅助方案,这也是前期I期/Ⅱ期临床试验中,MPR/pCR率最高的方案。围手术期免疫治疗的方案选择,暂无高级别的循证医学证据支持。

1.4围手术期irAE

1.4.1术前irAE

1.4.2术中中转开胸率

1.4.3术后irAE及并发症

总体而言,可手术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新辅助免疫治疗相对安全,免疫单药治疗所有级别和≥3级AE发生率分别为23%-57%和4.5%-13%。既往的经验和数据告诉我们,在晚期肿瘤患者中,多种irAE类型均有出现的可能,影响患者预后;而对于可手术的肺癌患者,围手术期irAE也必然会对其后续治疗产生深远影响。

2irAE治疗

2.1irAE分级

irAE涉及全身多个系统及器官,具体分级根据受累靶器官不同而有所差异,一般而言,1级-2级不良反应无需住院治疗,患者无症状或症状轻微;3级不良反应需住院治疗,患者出现显著症状或症状持续加重;4级不良反应需考虑收入重症监护病房治疗,患者出现威胁生命的症状或体征(表5)。

2.2一般原则

①坚持以“预防、评估、检查、治疗、监测”作为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安全管理的重要原则,做到早期发现、准确诊断、精准治疗;②鼓励与特定疾病的专科医生密切协商;复杂病例或多系统irAE可能需要转诊至三级医疗机构进行诊治,对于危重症irAE需争分夺秒,避免延误最佳治疗时机;③出现≥2级irAE应暂停ICIs治疗,若症状或/和实验室检验降至1级及以下可恢复治疗;若症状持续1周,应开始糖皮质激素(GC)治疗;④出现3级-4级irAE患者,应给与GC治疗,症状逐步恢复至1级及以下后开始减量,总体疗程一般维持在4周-6周;⑤对于出现4级irAE(非替代治疗可控制的内分泌irAE)患者,需永久停用ICIs治疗;对于≥2级irAE持续6周以上、GC无法在12周内减量至泼尼松10mg以下的患者也许考虑永久停用ICIs治疗;⑥若静脉GC≥3d(72h)症状无改善患者,应考虑免疫调节剂或其他方案治疗;⑦在ICIs治疗过程中,允许使用灭活或灭活制剂的疫苗,但不建议在ICIs治疗期间接种活疫苗。

2.3预防原则

①在大剂量GC(1mg/kg/d-2mg/kg/d),尤其是冲击量GC期间或者合并消化道出血高危因素的患者,考虑加用质子泵抑制剂或H2受体阻滞剂;②对于泼尼松≥20mg/d,持续4周或4周以上者,需考虑预防卡氏肺孢子虫肺炎;对更长时间使用GC(泼尼松20mg/d,持续6周-8周以上)的患者,可考虑使用抗真菌药物预防真菌感染;③长期使用GC的患者有发生骨质疏松症的风险,推荐口服补充维生素D和钙剂,并监测骨代谢指标,必要时考虑加用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④GC使用期间,应注意患者宣教,避免人多密集场所或避免接触感染源;加强个人防护(戴口罩、勤洗手等);注意饮食卫生及食量控制,避免大幅度体重增加;监测血糖、血压、电解质等。

2.4GC使用原则

GC是由肾上腺皮质分泌的甾体类激素,对机体的发育、生长、代谢以及免疫功能等方面起着重要调节作用,具有抗炎、抗过敏、抗休克、免疫调节等功能。通常认为,GC通过经典的基因组效应(转录机制)发挥作用,即脂溶性GC可以自由或经转运蛋白透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与胞浆内糖皮质激素受体α结合,导致胞浆内糖皮质激素受体α构象改变,与热休克蛋白90(HSP90)、HSP70、HSP56、HSP40等分子伴侣解离。解离后的分子伴侣与靶基因特异序列激素反应原件(GRE)或负性糖皮质激素反应原件(nGRE)相结合,影响细胞核的转录和翻译过程,上调免疫蛋白的合成,下调炎症介质的释放,从而完成抗炎、免疫调节。因基因转录和蛋白质合成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经典的基因组效应需要数小时或数天产生显著临床作用。

临床上irAE治疗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早期使用GC,目前国内外各大指南对于GC剂量及疗程意见大致相同,个别存在细节差异,具体可参考表7。总体而言,对于1级irAE不推荐应用GC或免疫调节剂,无需暂停ICIs;对于2级irAE需暂停ICIs,建议局部或全身中等量中GC(0.5mg/kg/d-1mg/kg/d);3级-4级irAE需永久停用ICIs,建议全身大剂量乃至冲击剂量中效GC,可在GC应用后3d-5d内根据症状加用免疫调节剂或其他治疗手段。

2.5静注免疫球蛋白(IVIG)

IVIG通过抑制致病性自身抗体的产生、抑制补体产生、抑制Fc受体、下调致病性细胞因子和黏附分子、抑制T细胞功能等多种机制,达到免疫调节作用,被广泛用于各种重症irAE的治疗,包括格林巴利综合征、重症肌无力、大疱性皮疹、SJS/TEN、DRESS、血小板减少等抗体介导或伴炎症反应的irAE。

IVIG是一种相对安全的治疗药物,副作用发生率为1%,常见副作用包括头痛、脊背疼痛、恶心、呕吐、腹泻、面部潮红、发热、寒战、呼吸急促、胸闷、低血压、高血压及皮疹。

2.6其他治疗药物/方法

2.6.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抑制剂

2.6.2白细胞介素6受体(IL-6R)抑制剂

2.6.3抗CD20单抗

2.6.4霉酚酸酯(MMF)

2.6.5环孢素A(CsA)

2.6.6血浆置换

目前irAE治疗中涉及的还包括环磷酰胺、甲氨蝶呤、柳氮磺胺吡啶、来氟米特、艾曲波帕等药物,但多为个案报道,尚未形成共识或诊疗意见,临床治疗过程中对于部分难治性irAE经多学科讨论后给予个体化治疗。

3irAE监测

3.1ICIs治疗中监测

3.2ICIs治疗后监测

3.3GC及免疫调节剂治疗后监测

4危重及难治性irAE的管理

尽管轻度irAE(1级-2级)和大部分3级-4级的irAE经过早期GC的治疗后可控制良好,但仍有一小部分irAE临床表现严重或不能通过类固醇有效控制,属于危重或难治类型,患者后续可能因irAE未控制、类固醇使用继发的不良反应或原发肿瘤进展等原因危及生命。

4.1免疫相关性肺炎

临床上需重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fangfz.com/xgyby/9009.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