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协和医院皮肤临床与病理高级研讨班成功

一医院皮肤临床与病理高级研讨班在9月的北京如期举行,病理研讨班就像我们的老朋友,总在大家的期待中如约而至,从不缺席!这里承载了病理学前辈们的毕生心血和殷切希望;也彰显了青年医师们强烈的求知心和责任感。这也是几代皮肤病理人每年聚集于协和的缘由与情怀:皮肤病理的发展与延续最终目的是造福我们的患者!

一早会场便座无虚席,首先,医院皮肤科主任晋红中教授致开幕词,简要介绍了本次研讨班的目的、讲者及内容,欢迎各地皮肤科医生远道而来学习交流。

接着晋红中教授由“红斑鳞屑性疾病的临床和病理特征”开始授课,红斑鳞屑性疾病种类繁多,临床上常常鉴别困难,需临床与病理紧密结合,才能作出正确诊断。晋教授系统讲解了扁平苔藓、银屑病、副银屑病、毛发红糠疹、进行性对称性红斑角皮症、离心性环状红斑、光泽苔藓等疾病的组织病理特点,并与临床表现一一对应。晋教授以多年的从医经验告诉我们:同一疾病在临床及组织病理上可有细微的差异,工作中需注意识别,因一些差异而误认为是新的疾病不可取。这就需要我们的大夫在临床工作实践中不断磨砺自身,练就“火眼金睛”。接着晋红中教授为大家带来了“皮肤血管炎及脂膜炎病理表现特点”,晋红中教授首先详细介绍了正常皮下组织的结构特点,在此基础上详细讲述了脂膜炎的定义及脂膜炎的分类。结节性红斑、硬皮病、硬红斑、狼疮性脂膜炎、嗜酸性筋膜炎和脂膜炎、肿瘤相关脂膜炎等经过晋教授的讲解变得生动形象,大家迅速掌握了要点。接着晋教授介绍了学界对皮肤血管炎的定义和分类并结合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向大家详细阐述了白细胞碎裂性血管炎、嗜酸性血管炎、淋巴性血管炎等多种临床常见的血管炎临床表现及病理改变。大量典型表现或罕病例让大家大开眼界,拓展了学员们的诊断思路。晋教授特别提醒学员们,血管是全身性的,即使非常轻微局限的皮肤血管炎,可以是全身血管炎、肿瘤、感染的一种外在表现,切不可管中窥豹,而忽视全身性的疾病。晋红中教授的讲课思路清晰、内容丰富,重点明了,大家受益匪浅。

擅长疑难和罕见皮肤病诊断的马东来教授为大家详细深入地讲解了肉芽肿性皮肤病的病理表现及临床诊断,包括感染性肉芽肿:寻常狼疮、麻风……非感染性肉芽肿:环状肉芽肿、穿通性环状肉芽肿,光化性肉芽肿等,提纲挈领地对各类疾病中的典型病种进行讲解,同时也展示临床上罕见的病例,有的已在新英格兰杂志上发表,在马教授高超的总结、分析及演讲技巧下,这些疾病的组织病理学特点形象而生动得展现在了我们眼前,让大家对肉芽肿性疾病的认识更深入一层。马东来教授最后强调病理应与临床并重,一定要两条腿走路,缺少病理或临床,就犹如缺少一条腿,无法行走。

水疱、大疱性疾病,表皮肿瘤及瘤样病变则由王家壁教授为大家讲解,王教授虽已高龄,但仍坚持在临床上为自己热爱的事业奋斗、为患者服务,百忙中仍抽空为大家授课,着实令大家肃然起敬。“天疱疮”“类天疱疮”“疱疹样皮炎”“慢性家族性良性天疱疮”等都带着“疱”,听起来就已晕头转向,它们如何鉴别呢。王教授详细分析了这些疱病不同的临床病理表现及鉴别要点,使看似复杂的疱病回归简单、清晰、易懂。此外,表皮肿瘤名目繁多,生物学行为各异,犹如雾里看花。王教授从临床至组织病理揭示了皮肤肿瘤包括黑素性棘皮瘤、光化性角化;鲍温病;红斑增生症及鳞状细胞癌的真面目。日光性角化分为肥厚型、萎缩型、棘层松解型、苔藓型……鳞状细胞癌则有高分化、低分化、腺样型等等,但不管如何变化,万变不离其宗—组织病理特点,王教授向大家详细讲解了这些临床表现“善变”疾病的组织病理学特点并总结了它们共同的组织学特征,成为大家临床工作上的利器。

刘跃华教授向学员们展示了大量珍贵的临床及病理图片,结合多年临床实践经验,对界面皮炎性疾病进行了深入独到的讲解,让人瞬间记住以界面皮炎为病理表现的药疹、移植物抗宿主反应、皮肌炎、红斑狼疮等的特点。刘教授同时将不同疾病进行横向比较,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附属器肿瘤在临床上少见,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诊断异常困难。刘教授结合自己丰富的临床经验,为学员们集中介绍了包括毛囊瘤、毛囊周围纤维瘤、基底细胞样毛囊错构瘤、毛发上皮瘤、毛母质癌等近十余种附属器肿瘤的临床及组织病理学特点,其中不乏必须依靠病理诊断的疾病。这些附属器肿瘤虽名称复杂,难以记忆,刘教授删繁就简,将这些“难啃”的附属器肿瘤总结为向皮脂腺分化、毛囊分化、外毛根鞘分化及无腺腔样结构分化的汗腺四条主线,循着这四条线索则可进一步确诊。最后,刘教授提醒大家皮肤疾病的临床表现千差万别,切不可抛开临床看病理!

渠涛教授为大家带来了真皮肿瘤的特征,首先,渠教授为大家讲解了正常皮肤结构,只有对正常的皮肤组织了然于胸,才能发现异常皮肤组织病理变化。接着渠教授介绍了真皮内包括纤维细胞、纤维母细胞、真皮树突状细胞、肌纤维母细胞及神经组织,真皮的肿瘤即来源于此。接着渠教授深入细致地向大家介绍了良性纤维性和肌纤维母细胞性肿瘤,皮肤肌纤维瘤、徽章样皮肤树突状细胞错构瘤等。渠涛教授通过临床典型病例,将几种不同来源的真皮肿瘤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让大家对真皮肿瘤的组织病理改变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相信这些宝贵的经验能够为学员在日后的临床工作中提供不小的帮助。渠涛教授还为大家讲解了老百姓“谈黑色变”的黑色素瘤。渠教授告诉到大家:组织病理的最终目是诊断,而黑色素瘤,不管是诊断过度或诊断不足,都会给患者带来伤害,所以,临床上对其诊断一定要慎之又慎。而诊断的基本功便是丰富的临床及病理知识。,渠教授介绍了发生于身体不同部位包括手、足、肘、前胸,面部的黑色素瘤,它们的临床形态各异、组织病理也各有特点:粉尘状、玻璃状、气球细胞型;梭形细胞、透明细胞等。虽然表现各异,渠教授为我们总结了黑素瘤具有异型细胞、病理核丝分离及侵袭性等组织病理学特点,同时与交界痣、复合痣、spitz痣及复发性痣进行横向比较,授予大家正确识别黑色素瘤的重要知识。

资深皮肤影像学专家刘洁教授为大家展示了皮肤镜与组织病理学彼此碰撞的奥秘。首先,刘洁教授介绍了皮肤镜发展的历史、工作原理及其在临床诊断中的优越之处。与组织病理比较,皮肤镜显示的深度为真皮乳头层,水平为色素细胞巢、血管,且具有无创,易随访观察的特点。接着刘教授详细生动地介绍了包括“色素网”、“簇集状小球”、“均质性蓝色色素沉着”、“叶状结构”等常见皮损的典型皮肤镜下表现。除皮肤镜外,刘教授还详细介绍与讲解了皮肤高频超声、光学相干层析成像、反射式共聚焦显微镜、多光子显微镜/CT等在新兴皮肤影像学设备在临床中的应用。大家不禁惊叹皮肤影像学发展的日新月异,同时也敬佩刘教授在此领域的坚持努力与作出的贡献。

此外,两位年轻的皮肤病理学新星王涛和曾跃平大夫也为大家带来了丰富而精彩的内容。

王涛大夫讲解的浅部合深部血管周围炎,内容极为丰富。王大夫首先介绍了学界对皮肤血管炎的定义和分类,接着结合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向大家详细阐述了离心性环状红斑、匍行性回状红斑、色素性紫癜性皮病、金黄色苔藓、荨麻疹样血管炎、金黄色苔藓、网状红斑性黏蛋白病等多种临床常见的血管性疾病的临床表现及病理改变。王大夫的授课思路清晰、内容丰富、重点明了,,课程结束时大家仍意犹未尽。

曾跃平大夫则为大家带来了血管肿瘤与增生疾病,讲解的内容中涵盖了常见及少见、罕见的病例,包括化脓性肉芽肿、血管角皮瘤、Kaposi肉瘤、头面部血管肉瘤、杆菌性血管瘤病等。曾大夫对这些疾病从临床、实验室检查、病理等多个方面进行抽丝剥茧,还分析了这些疾病间的相似性及鉴别点。此外,曾大夫分享了这些疾病在的新进展,让大家了解到国际研究前沿,为临床与病理、科研工作的相结合扩宽了思路。

组织病理阅片

晋红中、刘跃华教授

研讨班,顾名思义,研究、讨论。每天课程结束后的下午由晋教授或刘教授带领大家进行了“研讨”活动,晋教授带领大家对每张切片从表皮到真皮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现场气氛热烈,学员们通过一天的学习,结合晋教授对每一个病例组织病理学特点的分析,对皮肤组织的病理改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晋教授在这一环节充分展示了相同疾病不同的临床及病理表现,以及不同疾病相似的临床病理表现。学员们充分感受到了皮肤组织病理的魅力及其在皮肤疾病诊断中起到的重要作用。

刘跃华教授则带领大家亲身感受了一回“皮肤科病理大夫发报告日常”,病医院门诊的患者。刘教授首先和大家一起分析患者的组织病理切片,根据组织病理异常改变提出可能的诊断,然后回顾患者的病史及临床照片,两者结合,答案跃然眼前。大家从中体会到无穷的乐趣,但在临床中也常遇见疑难病例,为此,刘教授打趣说:每天要用业余时间发约20张病理报告,每发10张的就得透透气,加上遇上难以诊断的病例,不透气就该没法过了。大家都被刘教授的幽默逗乐了,但同时也对坚守皮肤病理学的学者们肃然起敬,苦、累,但从未抛弃,一直为我们的患者及皮肤疾病的诊断保驾护航!而我们年轻大夫也应当向前辈们学习,韶华易逝,光阴苒冉,且学且珍惜!

CSDCMA资讯平台

为了方便全国皮肤科医生交流和学习,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官方







































什么偏方能治白癜风
北京治疗白癜风的费用多少钱



转载请注明:http://www.fangfz.com/xgyby/8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