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动脉粥样硬化就是动脉壁上沉积了一层像小米粥样的脂类,使动脉弹性减低、管腔变窄的病变。
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早期症状主要表现为间歇性跛行,休息时也发生疼痛则是下肢严重缺血的表现,常伴有肢端麻木,足背动脉搏动消失等。晚期还可发生肢端溃疡和坏疽。
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病变(PAD),又称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LEAD),是指下肢血管的动脉粥样硬化而导致的动脉狭窄、闭塞、下肢远端组织缺血坏死,是导致糖尿病足部溃疡和下肢截肢、特别是高位截肢和再次截肢的主要原因。
糖尿病慢性肢体威胁性缺血(chroniclimb-threateningischaemia,CLTI)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临床问题,这些患者存在着糖尿病足溃疡(diabeticfootulceration,DFU)和肢体丧失的高危风险。因为合并神经病变,这些患者即使存在着严重的足部缺血,通常很少表现出典型间歇性跛行或静息痛症状,首次就诊即表现为组织缺失。DFU大多合并神经病变,即以神经性溃疡和神经缺血性溃疡为主,而单纯缺血性溃疡一般发生于非糖尿病患者。糖尿病CLTI与非糖尿病CLTI相比,DFU的风险更高、预后更差,治疗上更具挑战性。由于人类预期寿命的提高、人口的迅速老龄化以及糖尿病发病率迅猛增高,糖尿病性下肢缺血给全球医保系统和专业治疗人员带来的负担和压力越来越沉重。
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病变临床表现是什么?
糖尿病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由于神经系统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病变患者的感觉迟钝,一些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下肢动脉供血已经严重不足,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临床症状轻微、甚至缺乏。所以临床症状可以不典型。
典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PDA早期的症状为间歇性跛行、远侧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后期可出现静息痛、皮肤温度明显降低、发绀、趾端溃疡、坏疽等。
根据临床表现,按Foutaine分期可以划分为4期:Ⅰ期,无临床症状的阻塞性动脉病变;Ⅱ期,间歇性跛行(IC),这是PAD最早和最常见的临床表现;Ⅲ期,缺血性静止性疼痛,是PAD最严重的临床表现;Ⅳ期,溃疡/坏疽期,典型溃疡的发病部位是肢体远端溃疡,尤其在创伤后,常不能愈合。
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状不典型,那么怎么做才能早发现早治疗呢?
早期筛查!
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病变怎么发现?
通过早期筛查,早期发现PAD并予以内科干预,可延缓甚至避免PAD的进展,延缓足病的发生发展,降低截肢率,同时减少发生心脑血管疾病危险,降低死亡率,具有重要的临床及社会意义。
筛查人群
针对高危人群进行筛查,包括:50岁以上的糖尿病患者,应常规进行PAD筛查;糖尿病患者伴发PAD危险因素(包括心脑血管病变、血脂异常、高血压、吸烟),应每年至少筛查一次;足溃疡、坏疽的糖尿病患者,应进行全面的动脉病变检查及评估。
筛查方法
临床上可以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初步评估高危PAD患者。患者主诉行走时无力、间歇性跛行,均提示罹患PAD的可能,可进一步应用间歇性跛行评分问卷进行筛查。体格检查见下肢尤其是膝关节以下皮温低、毛发脱落、皮下脂肪萎缩、趾甲增厚、体位性皮肤发红等体征,应考虑患者合并PAD,而肢端皮肤溃疡、剧烈疼痛、瘀点或瘀斑等提示肢端严重缺血。下肢动脉触诊是简便、传统的,也是有临床价值的方法。股动脉,胫前、胫后动脉的搏动触诊对于筛查无症状的PAD可以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踝肱指数(ABI),即踝部收缩压与前臂收缩压比值,常用于PAD的诊断及严重程度的评估。正常情况下,踝动脉收缩压等于或超过肱动脉收缩压10~20mmHg,故正常的ABI≥1.00,ABI0.91~0.99为临界状态。通常ABI≤0.90为PAD的诊断标准,0.71~0.90为轻度动脉病变,0.41~0.70为中度动脉病变,<0.40为重度动脉病变。当ABI>1.30或更高时常提示由于血管钙化,怀疑有动脉钙化者应查趾肱指数(TBI)。
危险因素筛查:各种危险因素进行全面筛查,这些项目包括:血糖(包括空腹血糖与餐后血糖)、血脂(总胆固醇、甘油三酯、LDL-C和HDL-C)、血压、体重指数(BMI,正常不超过24kg/m2)及腹围(男性<90cm;女性<80cm)、尿酸、电解质、血流变等等,明确是否有糖脂代谢紊乱、高血压、高血脂、高尿酸血症等等。
彩色多普勒超声是一种灵敏度高、重复性好、无禁忌证的早期检测手段,它是下肢动脉形态学的检查,可显示血管壁增厚程度,观察动脉壁硬化斑块、钙化、血栓形成状态,还可了解血流的性状,能对病变定位和病变严重程度进行判断。
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二维超声观察的内容血管壁:观察斑块情况;
血管腔:有无狭窄;有无血栓。
1
微小钙化斑
2
中膜的钙化:多见于CRF、DM
3
观察斑块情况
4
血管腔:狭窄、闭塞
5
动脉狭窄
6
动脉闭塞、侧支开放
四肢动脉狭窄程度的多普勒诊断标准(Cossman等)以上适合于单处狭窄,多处狭窄最好采用峰值流速比,流速标准不适合。也可将其分为50%、50%及闭塞几个等级。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下肢动脉造影是诊断PAD的金标准,而CT血管成像(CTA)或磁共振血管成像(MRA)诊断价值与其相等,但受检测条件和经济水平限制,CTA、MRA和DSA均不作为常规筛查方法。
CT:右侧髂总及髂外动脉可见管壁钙化,增强后右侧髂总及髂外动脉未见造影剂充盈,长度约15cm,考虑血栓形成可能性大。
DSA:右侧髂动脉节段性闭塞,周围侧枝血管形成
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病变的早期治疗
PAD治疗的目的是减轻间歇性跛行的功能状态,提高肢体的生存能力,预防缺血导致的溃疡和肢端坏疽,预防截肢或降低截肢平面,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同时,预防全身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进展,预防心脑血管事件。
纠正不良生活方式
针对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全面干预,即纠正不良生活方式,例如戒烟、控制体重、严格控制血糖、血压、血脂。血糖控制目标为餐前血糖在4.4~7.2mmol/L,餐后血糖<10mmol/L,糖化血红蛋白<7%;血压控制目标为</80mmHg;血脂控制目标为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2.59mmol/L。此外,对于10年心血管危险因素>10%的患者,建议应用小剂量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建议剂量为75~mg/d,这样有助于防止或延缓PAD的发生。
运动处方
对于间歇性跛行患者,应鼓励其进行常规的运动锻炼。锻炼可以调节下肢肌肉的有效血流分布,改善血液流变学特征,减少肌肉依赖于无氧代谢,而更大程度地利用氧,对于慢性下肢疼痛患者能提高无痛性步行距离。运动方式方面,推荐每周3次规律的运动锻炼,即监护下训练计划,对患者步行距离的改善具有统计学意义和临床意义;对于运动场所的选择,以康复中心为基础的运动在改善行走距离和延长间歇性跛行的时间方面优于以家庭为基础的运动锻炼。
药物处方
目前所用的血管扩张药主要有己酮可可碱、盐酸沙格雷酯、西洛他唑、贝前列素、脂微球包裹前列地尔等。
己酮可可碱,是甲基黄嘌呤的衍生物,年第一个被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认可治疗间歇性跛行的药物。
盐酸沙格雷酯,是一种5-羟色胺2A(5-HT2A)受体拮抗剂,血管内侧的内皮细胞受损后,血小板被激活释放5-HT,5-HT一方面作用于血小板引起血小板聚集,一方面作用于血管平滑肌,引起血管收缩。盐酸沙格雷酯通过竞争性地与5-HT2A受体结合,拮抗5-HT的这种作用,抑制血小板聚集及血管收缩,还可以有效改善红细胞过滤速度,改善微循环,从而达到增加最大及无痛行走距离的作用。
西洛他唑,选择性磷酸二脂酶Ⅲ抑制剂,通过抑制环磷酸腺苷(cAMP)的降解,抑制血小板聚集,抑制平滑肌增殖,扩张血管,增加行走距离,同时能够降低血甘油三酯,增加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西洛他唑的不良反应主要有头痛及胃肠道不适,在合并充血性心力衰竭时慎重使用。
贝前列素钠,是首个口服的前列环素衍生物,化学性质很稳定,口服进入体内后,其药理作用和前列环素完全相同,在长达3年的随访研究中显示其不仅能显著提高患者ABI值,而且能减少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前列腺素E1,基本结构是前列烷酸,是目前最强的内源性扩张血管药物。目前研究显示在前列腺素类药物中,脂微球包裹前列地尔的疗效和耐受性最好,可以显著增加无痛性行走距离及最大步行距离,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由于其为静脉注射用药,不适宜长期应用。
国际糖尿病足工作组(InternationalWorkingGroupontheDiabeticFoot,IWGDF)于年发布的第1版国际糖尿病足临床指南以来,已经进行过多次更新,新版指南中更加明确地指出:对于糖尿病患者的下肢缺血,肢体救助治疗机构应该具备专业设施与机制,通过最佳药物治疗、快速诊断、及时以血管腔内介入或开放外科手术等技术手段进行血管重建,结合专业化伤口管理,形成以多学科专业化团队为基础的整体治疗,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与保肢率。
来源:中国医学论坛报壹生大学华西超声中华糖尿病杂志
声明:本站文章为转载仅作分享,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评论留言删除~
MMC(国家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中心)
国家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中心(MetabolicManagementCenter,简称MMC)是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医院副院长宁光教授牵头,中国医师协会发起成立的国家标准化代谢疾病管理中心,通过践行“一个中心,一站式服务,一个标准”原则,实现以糖尿病、肥胖症、高脂血症、非酒精性脂肪肝、高尿酸血症、骨质疏松为代表的代谢性疾病的规范诊治。
对代谢性疾病患者实行全人(血糖、血压、血脂、尿酸、脂肪肝、蛋白尿、眼底、血管等全面干预)、全过程(无病防发病,有病防并发症,有并发症防残防死)的标准化管理(统一检查检验仪器、统一干预标准、统一干预方法、统一控制目标),以期达到降低代谢性疾病及并发症发病率,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目的。
医院内分泌风湿科成立于年,是南阳市临床医学特色专科,医院第一家系统治疗内分泌代谢病的专科。
主要治疗糖尿病及并发症:糖尿病急性并发症、糖尿病足、糖尿病肾病、眼病、神经病变、心脑血管病及合并感染发热、妊娠糖尿病等;垂体疾病:如垂体瘤(矮小症、巨人症、溢乳、闭经)、垂体功能减退;甲状腺疾病:如甲亢、甲状腺肿瘤、甲减、甲状腺炎等;肾上腺疾病: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肾上腺肿瘤等;继发性高血压;性腺病:如男女不孕症,性功能障碍,月经紊乱异常等;代谢紊乱:如肥胖症、高血脂、低钾血症、高尿酸血症、痛风关节炎、骨质疏松症等;风湿免疫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肌炎、硬皮病、血管炎、强直性脊柱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