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知识发热了,怎么办

能健康

用心关爱用爱呵护

发热(发烧)是临床常见症状之一,见于多种感染性疾病和非感染性疾病。发热不能简单地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感染的肺炎划上等号。如果你自感有发热症状,不必太紧张,更无需恐慌。

发热:体温超过37.3℃

症状

低热37.3~38℃

中等程度发热38.1~39℃

高热39.1~41℃

超高热>41℃

病因

呼吸道/消化道/尿路/皮肤感染(最常见)、肿瘤、风湿、药物相关

相关药物

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阿司匹林

就医指导

发热不一定是坏事,发热有助于机体对抗感染。发热的程度不一定表示病情的严重程度。但出现如下情况需要警惕,医院发热门诊就医。

连续发热超过24小时,使用退烧药无效

儿童精神萎靡、呼之不应,拒食、反应迟钝

精神状态改变,如烦躁、意识混乱

头痛,颈部僵硬,或同时存在

皮肤出现瘀点或紫癜

体温>40℃或<35℃

发热的原因

病毒引起的呼吸道感染

如感冒、流感、咽喉炎,表现为鼻塞流涕、哮鸣、咳嗽、咽喉痛、吞咽困难;病毒性肠胃炎(消化道感染)如秋季腹泻,手足口病,表现为腹泻、呕吐

某些细菌感染

中耳炎(耳朵痛、儿童表现为扯耳朵)、肺炎(表现为胸痛、呼吸短促)、泌尿道感染(表现为排尿疼痛、有时尿中有血),鼻窦炎(表现为流涕、头痛鼻塞)

其他少见的感染

皮肤细菌感染(蜂窝组织炎)、关节细菌感染(脓毒性关节炎)、脑炎和脑膜炎(表现为嗜睡、意识模糊),骨感染(骨髓炎),心内膜炎,结核,疟疾、艾滋等

其他原因

疫苗接种:疫苗接种引起的发热在接种后持续数小时至一天。但有些疫苗接种(如麻疹疫苗接种)引起的发热可能在接种后持续1或2周

某些药物的副作用

风湿疾病:如狼疮、风湿热、特发性关节炎、血管炎

癌症:如白血病、淋巴癌、骨肿瘤

中暑

新冠的发热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所致肺炎的首发症为发热、干咳为主,常有肌肉痛、全身乏力的症状,出现症状,需要按照如下步骤判断病情:

如果体温>38℃或有慢性疾病史,年龄>60岁及<5岁,需要医院发热门诊就诊

退烧方法:

除了治疗原发病以外,

退烧是首要事

药物降温

成人

对乙酰氨基酚~mg或布洛芬~mg每6小时一次口服,每日对乙酰氨基酚剂量不要超过4g

儿童

首选对乙酰氨基酚,如必理通、泰若林、扑热息痛,每次剂量为每公斤体重10~15mg,如果退烧无效,可以考虑布洛芬退热,如美林、芬必得,每次剂量为每公斤体重10mg。退烧药每4-6小时一次至退热,一天最多4次。如果高热吃了退烧药退热,孩子精神状态不错,不影响吃睡,可以不用着急就医,观察1~2天

注意事项

哮喘患者不建议使用布洛芬

退热过程中会大量出汗,注意补充水分,首先白开水,也可以喝牛奶或果汁

药物降温可以配合物理降温,如凉水喷雾,冰袋、退热贴、温水(酒精)擦拭,但是婴幼儿及血液病高热病人禁用酒精擦拭

转自:人文能建

欢迎


转载请注明:http://www.fangfz.com/xgyby/7074.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