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痒、眼睛痒、头发痒……这都是怎么回事?痒了不是光挠挠就能解决问题的。痒不能忽视,因为它可能是癌前兆!
(此图不能一直盯着看,否则你也许感觉身体很痒,别怪小编没提醒你哦)
皮肤痒可能是癌症“因为皮肤自身问题而感觉到痒有两种情况。”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神经科学教授格伦?吉斯勒说。一种是没有原发性的皮肤损伤,多半是由于皮肤缺少水分而引起的。另一种是皮肤本身就“病”了,皮炎、湿疹、牛皮癣等皮肤疾病大多都伴随着瘙痒。尤其是老年人皮肤退化,皮肤萎缩变薄,含水量降低,皮脂腺及汗腺分泌减少,使皮肤失去润滑保护作用而显得干燥,使皮内神经末梢更容易受刺激而发痒。某些肿瘤发生时也会伴有皮肤痒,如淋巴系统、胃、肠、肝、卵巢和前列腺癌等。这种由肿瘤引起的痒大多较顽固,如果你的身体出现长时间无原因的瘙痒就需要引起重视了。北京中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胡立明补充说:“许多系统性疾病也会引起皮肤瘙痒。”有研究显示,大约有40%-60%的肝胆疾病患者,在肝部不适、肝功能异常以及黄疸出现的时候就会出现皮肤瘙痒。另外,抑郁、紧张、烦躁等不良情绪都有可能造成局部或全身皮肤痒。B族维生素缺乏也容易引起皮肤瘙痒。见招拆招防治一般性的皮肤瘙痒,医院皮肤科钟卫红副主任医师建议大家用温水洗,用温和的香皂,保护皮肤表面的油脂保护层,适当时候还应该涂抹润肤乳,并且尽量穿纯棉衣服。鼻子痒或是热症鼻子痒很可能是过敏引起的。医院变态反应科主任医师刘光辉教授说:“临床上来变态反应科就诊的病人,1/3有皮肤痒的症状。”对饮食、花粉、尘螨等过敏,接触某些化学制剂,都有可能引起过敏,从而使皮肤感觉到痒。除了过敏,热症也是鼻痒的诱发原因,尤其肺热,或肝胆热,很容易火热生风,易伤津液。当燥邪侵犯,心情容易烦躁或口鼻干燥,因而引发痒症。见招拆招当眼睛和鼻子都痒,多属于过敏性体质,最好注意保暖,尤其清晨温度低,戴个口罩以免寒气入侵,抑制发痒。鼻子痒时,不要使劲挠或挖鼻孔。头皮痒头皮的大环境失衡头皮问题的根源很可能在于头皮菌群、油脂、代谢三大平衡遭到破坏,当头皮菌群环境失衡,有害菌大量滋生,头皮的角质层代谢紊乱,抵御屏障功能降低,也会出现头痒问题。“精神压力大、生活方式不科学(如作息不规律、饮食习惯差等)都会导致内分泌紊乱,引发头皮问题。”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常建民指出。而麻辣、油腻美食大行其道,也容易引发身体微循环失衡;还有一点是头皮护理不当。其次,过多暴露于日光、强风或者其他不良刺激也会引起头皮痒。见招拆招北医院亚健康科副主任医师葛辛表示,“头皮健康管理首先要提升头皮护理意识,其次注意科学洗护,还要多吃有益于强健秀发的食物,如黑芝麻、核桃等。”外阴痒可能是炎症找上门了调查显示,73%的女性在经期会觉得局部皮肤瘙痒,可能与卫生巾质量不佳或衣物过于紧身有关。南京医院皮肤科王飞主任医师说还有可能是因为去外面洗澡、泡温泉的几率较多,用公共毛巾,穿公共衣服,而这些物品由于消毒不彻底,可能被阴虱病的携带者传染,成为再感染的源头。见招拆招女性要勤换洗内裤,在外洗澡时,尽量携带个人的洗浴用品,减少传染。肛门痒或是痔疮、肛裂北京章先生反映自己平时有便秘,除了上厕所费劲外,没有其他不适的症状,但两周前肛门非常痒痒。医院京西院区肛肠外科主任李恒爽说这可能是便秘造成了痔疮或肛裂,也可能是食用或接触对自己易产生过敏的化学药品、花粉、辛辣等刺激性食物。肛门痒不仅是肛门的事情,还可能与糖尿病有关。糖尿病人皮肤瘙痒的发生率高达15%-35%,约有10%的早期患者会出现全身性或局部性的皮肤瘙痒,而且比较顽固,外阴或肛门部症状最严重。见招拆招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避免便秘等情况的发生。糖尿病患者出现瘙痒症状主要是因为糖尿病并发症所致,一般先发生于病人双下肢外侧,对患者危害很大,患者一定要及早做好预防,避免疾病的进一步伤害。不同部位不同用药皮肤瘙痒有过敏引起的,有癣菌引起的,有真菌引起的,其症状表现不同。颈后、背部、四肢、手足背皮肤瘙痒如果发生在颈部后侧、背部、四肢伸侧、手背和足背等部位,可选用皮炎平软霜、无极膏、抗敏止痒水等药物。此类药物有神经麻痹性止痒和抗过敏作用,不过对皮肤刺激性也比较强,由于上述部位的表皮角质层比较厚,所以比较可以耐受此类药物对皮肤轻微的不良刺激。胸部、腹部、臀部皮肤瘙痒发生在颈部前侧、胸部、腹部、臀部、四肢屈侧,可选用炉甘石洗剂,氧化锌洗剂,此类药物对皮肤有安抚、保护、凉爽止痒作用,无刺激性。因为这些部位表皮的角质层比较薄,不能选用以酒精为溶剂的药水,例如抗敏止痒水、皮炎宁酊等。腋下、脐周、腹股沟皮肤瘙痒发生在腋下、脐周、腹股沟、外阴部、肛门,可选用复方咪康唑软霜、派瑞松霜(又称复方达克宁霜)、肤康王霜、宝龙康霜、复方康钠乐霜等。
此类药物有抗敏止痒和抗真菌感染作用。温医院皮肤性病科主任医师李致强提醒说:“引起皮肤瘙痒的原因很多,如果乱用止痒药膏,不仅没有效果,有时还会使症状加重,皮肤瘙痒久治不愈者,医院就诊,对症治疗。特别是脸部、腋下、外阴部等皮肤敏感部位,更要加倍注意。”END(整理自:健康时报、家庭医生在线、新华网、39健康网,如需转载请联系麦乐园小编)
人民日报健康时报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