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目的
回顾系统性血管炎患者感染率、特定感染因素在血管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以及病毒相关血管炎治疗方面的新近突破等近期文献证据。
最新发现
高质量设计的研究显示,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ti-neutrophilcytoplasmicantibodies,ANCA)相关血管炎(ANCA-associatedvasculitides,AAV)和巨细胞动脉炎(giantcellarteritis,GCA)患者发病后前6~12月发生感染很常见,并且是此期间死亡率上升的重要因素。在老年AAV患者中,应用低剂量的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CTX),以及短疗程激素治疗,可以减少感染风险;而对于GCA患者,治疗一年而强的松治疗量仍超过10mg/d时,感染相关的死亡率增加。最近,有研究提及了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在GCA发病机制中的潜在作用,但尚需更多的数据来确立因果关系。最后,初步数据表明,新型无干扰素的口服抗病毒药物在治疗丙型肝炎病毒相关的冷球蛋白性血管炎方面显示出良好的短期疗效和安全性。
总结
感染仍是系统性血管炎患者死亡的主要因素之一,重点在于开展更安全的免疫抑制疗法,强调采取适当预防措施的必要性。
关键词
免疫抑制、感染、利妥昔单抗、托珠单抗、血管炎
点击图片查看大图
点击底部“阅读原文”可查看并下载原文
来源:CurrOpinRheumatol,29;17-23
CurrOpinRheumatol中文版第1期No.3
(曾学军审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