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师/大/幼/儿/园
生成活动《大雁塔》
大三班
我
们
的
故
事
在本月的预设活动《走过的西安》教学活动中,孩子们争先恐后地讲述了自己游玩西安的经历,也听到了孩子们关于大雁塔的一些对话。
大雁塔有多年的历史,是距离孩子们最近的西安市地标性建筑,我们所居住的雁塔区以及陕西师范大学雁塔校区均是因大雁塔而得名,大雁塔不仅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价值,同时也和孩子们感兴趣的《西游记》故事息息相关。
作为西安人,为了让孩子从小了解当地本土文化,对千年古城——家乡西安的名胜古迹产生自豪感和热爱之情,本月以“大雁塔”为课程资源,追随孩子的兴趣,与孩子们一起探寻历史古迹,开启了一段关于大雁塔的探索体验之旅。
雁
塔
印
象
孩子的思维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他们 孩子们带着问题开启了游塔之旅,这是一个丰富见识的过程,帮助自己的伙伴解决了许多的问题。
问题一:大雁塔有几层?
满满
我和喜乐、泡泡一起去了大雁塔,大雁塔的样子很古老,远看有五层,近看有七层。
问题二:大雁塔有多高?
开心
塔高64.7米,里面放着唐僧从西天取回的经书,还有佛祖的舍利子、佛像。
问题三:大雁塔有什么样的结构特点?
薄荷
大雁塔由塔基、塔身、塔盖组成,塔基是用石头做的,塔身是用砖头做的,上面还有一个塔盖。
问题四:大雁塔的每一层都陈列了哪些物品?
悦悦
大雁塔里每一层陈列的物品都不一样,我按顺序把它们都拍下来了。
点点
七层大雁塔,有舍利子、风铎、唐砖……
知识点一:佛祖舍利子
妈妈抱起我才能看到舍利子,我觉得它像我掉了的牙齿,哈哈哈。
知识点二:风铎
风铎挂在大雁塔的四个翼角上,风一吹过,风铎就会发出叮铃铃的响声。
知识点三:唐砖及佛祖印记
佛祖印记可不是佛祖的脚印哦,是佛祖的手印。
心心
参观完大雁塔,我制作了一本游记小书。(请左右滑动观看哦!)
老师有话说
参观游塔是幼儿主动学习、形成经验的重要途径,从幼儿的游记记录以及来园后和大家的分享中,可以明显看到幼儿知识经验的扩展与迁移。为了进一步拓展学习的深度和广度,产生了第三个活动——雁塔历史。
雁
塔
历
史
“雁塔历史”是参观完大雁塔之后,家园一起查阅了大量历史资料后总结出来的,而查阅资料的过程以及老师在集体活动中的梳理与归纳,也使得幼儿的知识经验进一步得到了升华。
知识点一:大雁塔名字的由来
老师给我们讲了大雁塔名字的来历,这是一个神奇的故事。
知识点二:最早的大雁塔是我们现在看到的样子吗?
大雁塔在不同时期一共经历了五次修缮。
知识点三:雁塔题名
唐朝科举考试后中榜之人留名的地方,尤以白居易的题名为最——“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
知识点四:晨钟暮鼓
古代人及僧人的一种报时方式,也是提醒僧人每天作息时间的信号。即早上3-5点先撞钟后击鼓,晚上7-9点先击鼓后撞钟。
老师根据大雁塔的游览路线图,将历史故事融入每一处景点,给孩子们完完整整进行了归纳和讲解。
在大雁塔的知识和历史文化经过内化后,结合本月“读书月”活动,开展了自制图书“大雁塔的故事”,孩子们将自己了解到的雁塔知识与故事绘画成册,编成了小书并投放到图书区,通过小作者讲解、互相传阅等方式,使这个活动更加丰富饱满。
老师有话说
“雁塔历史”不仅使孩子们积累了大量的大雁塔的历史知识,也感受到了博大精深的雁塔文化与深厚的人文底蕴,正所谓“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从历史看未来。通过这个活动,孩子们已经将抽象概念内化为自己特有的知识经验,为了使他们特有的知识经验能够进一步外化、表征出来,开展了第四个活动——雁塔再现。
雁
塔
再
现
“雁塔再现”是在户外建构游戏中进行的,孩子们通过不断地尝试,探索着搭建的奥秘。瞧!小小建筑师们选用了各种形状的积木,在幼儿园里建了一座大雁塔。
初次尝试
大雁塔有七层高,我们该如何区分每一层呢?
我们可以用长木板!
也可以用红色木板!
幼儿园里的大雁塔搭好啦!
再次尝试
用不同的积木搭建一个更加雄伟的大雁塔吧!
搭建的过程中还遇到了一些小问题哦
在小组积极探索中,这些问题得到了逐一解决。
给大雁塔做一个尖尖的顶,再做一个围栏、入口、出口!
雁塔再现!
老师有话说
搭建过程中,通过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思维得到了充分发挥,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深度学习。
雁
塔
故
事
为了让孩子对大雁塔以及家乡的名胜古迹产生一定的自豪感和热爱之情,我们以激发幼儿兴趣为基点,以陕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皮影戏为导线,以“我是小小导游”为拓展,开展了第五个原创活动,皮影表演——“雁塔故事”。
-END-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