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悸乏力需要长期服药吗

哪里白癜风医院比较好 https://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心悸、乏力需要长期服药吗?

心悸指心中悸动不安甚则不能自主的一种病证,常伴胸闷、气短、失眠、健忘、眩晕等症,严重时还会对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西医中各种原因引起的心律失常,如心动过缓过速、早搏扑动、心房颤动、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房室传导阻滞、心功能不全以及部分神经官能症等,均属中医心悸病证范畴,可参照本病进行辨证论治。

心悸在中医的辩证分型及用药常有以下几种:

1心虚胆怯证症见心神不定,易受惊吓,坐卧不宁,失眠多梦,恶闻声响,善惊易恐,舌质舌苔如常,脉数或虚弦。多用安神定志丸加减。如兼有心阴不足,加柏子仁、酸枣仁;气虚明显时,加以黄芪增强益气之功。

2心血亏虚证心悸,面色无华,头晕乏力,倦怠懒言,舌质淡红,脉细弱。多用归脾汤加减。气虚甚者,重用黄芪、人参、炙甘草;血虚甚者,加熟地、阿胶、白芍;心悸动,脉结代者,可用炙甘草汤益气养血,滋阴复脉。

3心阳气虚症见心悸,胸闷,气短,乏力,或头晕,自汗,动辄尤甚,形寒肢冷,面色晄白,舌淡胖或紫暗,苔白,脉沉迟或弱。方可选桂枝甘草汤合参芪汤加减,兼有饮者,药用桂枝、甘草辛甘化阳,温复心阳,党参、黄芪补气助阳,佐以少许柴胡、川芎等行气活血之品,使补而不滞。

4阴阳两虚症见心悸气短,失眠多梦,乏力,消瘦,自汗盗汗,便溏,舌淡红少津,脉沉涩而迟或细。方可选炙甘草汤加减。药用炙甘草、制附子温阳,党参、黄芪益气,麦冬、生地黄、枸杞子、玄参养阴。

5阴虚火旺证症见心悸,心烦失眠,头晕目眩,耳鸣腰酸,舌质红,少苔或无苔,脉细数。方用黄连阿胶汤加减。若五心烦热,腰膝酸软者,可合知柏地黄丸加减。调补阴阳使虚火得治,达到“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的平衡状态。

6心脉瘀阻证症见心悸,胸闷烦躁,胸痛如针刺,时作时止,可见唇甲紫青,舌质紫暗有瘀斑,脉涩或结代。常用桃仁红花煎加减。常加桂枝、甘草以通心阳;龙骨、磁石以宁心安神。气滞血瘀者,加柴胡、枳壳、木香;因虚致瘀者,加黄芪、党参。

7水饮凌心证症见心悸,胸闷痞满,恶心欲吐,可见小便短少,下肢浮肿,肢端寒冷,甚者咳喘,不得平卧,舌质淡暗,舌苔白滑,脉弦滑。脾阳虚者,方用苓桂术甘汤加减。若肾阳不足者,兼有咳喘,畏寒,浮肿明显,可用真武汤加减,以助温肾助阳,化湿利水。

8兼痰症见心悸,胸闷痞满,身重眩晕,痰多气短,形体偏胖,倦怠乏力,舌淡胖边有齿痕,苔白滑或浊腻,脉弦滑或沉细而滑。方可选桂枝甘草汤合温胆汤加减。

西医临床多采用长期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心悸,虽有一定效果,但疗程较长、不良反应多,且复发风险高。而且因其未从根本治疗,患者体质逐渐下降,往往会导致病情逐渐加重,而出现心绞痛、心肌梗死、冠脉血栓或狭窄等病症。中医治疗心悸则是标本兼治,通过补益气血阴阳治本,兼有豁痰、化饮、清火、行瘀等治标,故能标本兼治,治愈后即可停药。而且从根本治疗体质逐渐提升,更不易出现病情逐渐加重的情况。




转载请注明:http://www.fangfz.com/xgyby/102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