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祛风止痒汤
杜怀棠《中国当代名医验方大全》(钟益生方)
祛风止痒用牡蛎,珠母益母归生地,防风荆芥夜交藤,甘草蝉衣粉丹皮。
牡蛎30克,珍珠母30克,生地24克,当归24克,益母草24克,夜交藤24克,丹皮15克,防风12克,荆芥9克,蝉衣7克,甘草9克。
先将上药用水浸泡30分钟,牡蛎,珍珠母另煎1小时,再合余药,共煎煮30分钟,每剂煎2次,将2次煎出的药液混合。每日1剂,早、中、晚各温服1次。
平肝熄风,凉血止痒。
瘙痒是皮肤病中最常见的症状。究其病因不外乎风胜、湿胜、热胜、虫淫、血虚等几个方面,临床最常见的是肝肾阴虚、血虚生风,也有血热或夹湿者。该证皮肤剧痒,但多无原发皮损,经反复搔抓后,则可引起抓痕、血痂、湿疹化、苔癣样变等继发皮损。本方系自拟方,经数十年临床验证,疗效良好。方中牡蛎、珍珠母平肝熄风;生地、当归滋补肝肾,畅通血脉;丹皮、益母草凉血化瘀;夜交藤宁心安神;防风、荆芥、蝉衣祛风止痒;甘草缓和,解毒矫味。全方合成,适用于肝肾阴虚、血瘀、血虚生风之“风瘙痒”。其审证要点为:多为老年,病程较久,瘙痒与情绪有关,苔薄舌红,脉细数或弦数。
风瘙痒。
若热重者,加黄柏;夹湿者,加泽泻。
尚需注意,服药期间勿饮酒,忌食辛辣食物,避免各种刺激,以免影响疗效。
2、益气凉血汤
张梦侬《临症会要》
益气凉血用黄芪,归地桑叶黑豆皮,山栀蝉蜕苍耳子,橘叶杭菊白藓皮。
生黄芪10克,当归6克,生地10克,桑叶10克,苍耳子10克,黑豆皮10克,栀子皮10克,蝉蜕10克,白藓皮10克,杭菊花10克,橘叶10克。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可连服数剂。
益气凉血,清热祛风。
方中用黄芪补气,生用重在走表而外达肌肤;橘叶行气,消肿散毒;生地、当归凉血散血以去血分之热;桑叶、苍耳子、黑豆皮、栀子、蝉蜕、白藓皮、菊花等有疏风清热之功。药用皮而不用实,取其轻能上升,偏于宣散,用于皮肤之疾,效果更佳。
瘙痒症,甚至数年不愈者。
3六味止痒汤
《治验百病良方》
六味止痒用苦参,黄柏花椒地肤投,再加甘草蛇床子,一方两用效堪奇。
蛇床子30克,地肤子30克,苦参30克,黄柏15克,花椒5克,甘草10克。
水煎3次。每次加水毫升,煎取毫升。头煎、三煎药液,倾入盆内,加温水适量洗澡,第2次煎液,分3次内服。
清热利湿,祛风止痒。
方用苦参、黄柏清热利湿;蛇床子、地肤子、花椒祛风止痒;甘草解毒,并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共奏清热利湿,祛风止痒之功。
全身皮肤瘙痒症。
偏湿热者,加生苡仁30克。
用本方治疗全身皮肤瘙痒症近百例,一般用药2剂可愈。最重者只服4剂,无1例无效。
4.止痒散
《治验百病良方》
止痒散中露蜂房,丹参地肤熟地黄,苦参蝉衣乌梢蛇,研末为用日三服。
熟地黄、露蜂房、丹参、地肤子、苦参各克,蝉衣、乌梢蛇各50克。
上药共研极细末,过目筛后装瓶密闭备用。用时,每取药末4克,日服3次。1周为1疗程。直至痊愈止。
滋阴活血,祛风止痒。
方用熟地黄、丹参滋阴活血;苦参清热利湿;地肤子、蝉衣、乌梢蛇、露蜂房祛风止痒,且露蜂房还有解毒之功。合而用之,共奏滋阴活血,祛风止痒之功。
皮肤瘙痒症。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互联网和出版刊物,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仅做信息分享,不作为医疗建议、推荐或指引。如有需要请在医生的指导下辩证使用,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千万别让所谓“科学”束缚了中医的发展。一起为中医呐喊加油助威!
外国人都开始学中医了,你还在等什么?
健康不是第一,而是唯一!
赞是一种鼓励
分享是最好的支持
(放到你圈子里,朋友们会感激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