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瘙痒
瘙痒(pruritus)或痒(itching)是一种皮肤的异常感觉,激发人们去搔抓的欲望。抓痒也会给人带来愉快的感觉,但过度瘙痒会使人痛苦不堪。
瘙痒可以说是皮肤科门诊最常见的临床症状,80%以上的患者前来就诊是因为瘙痒,有的人觉得比疼痛还难受,它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瘙痒虽然只是皮肤症状,但不仅仅涉及皮肤疾病,也与多种系统性疾病相关,皮肤只是一个表象,需要仔细询问病史,找到真正根源,才能达到解决瘙痒的根本对策,这给临床医生寻找病原、判断病情带来较大的挑战。
几乎所有过敏性皮肤病,如皮炎、湿疹、荨麻疹以及真菌感染的体股癣患者均会发生瘙痒,很少数皮肤病表现为疼痛,如带状疱疹、丹毒、部分血管炎。也有部分皮肤病无瘙痒感觉,如银屑病、白癜风、甲癣(灰指甲)等。
与瘙痒相关的健康问题:
1.代谢性或内分泌疾病,如慢性肾衰、糖尿病、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甲亢或甲减等;
2.血液系统疾病,如红细胞增多症、多发性骨髓瘤、淋巴瘤、缺铁性贫血等;
3.消化系统疾病,如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等;
4.系统性感染,如HIV感染或寄生虫感染,特别是蠕虫病等;
5.神经系统性疾病,包括多发性硬化症、颅内肿瘤、带状疱疹后瘙痒等;
6.精神障碍性或身心疾病,如抑郁、幻觉、强迫症、情感性精神障碍、精神分裂症等。
7、药物引起,某些药物可能诱发,包括抗高血压药、抗心律失常药、抗生素、降糖药、降脂药、精神类药物、降尿酸药、抗肿瘤靶向药物等。
还有10%的瘙痒患者原因不能明确,属于原因不明的瘙痒。
瘙痒是如何产生的?
瘙痒的发生机制非常复杂,还没有研究的十分清楚。可以肯定的是皮肤中的细胞与神经纤维相互作用的结果,慢性瘙痒形成与外周神经通路敏化(过度敏感)、调节功能失调及可塑性改变等有关。
也就是瘙痒阈值明显降低,对各种刺激反应增强。中枢敏化表现为痒觉过敏和痒觉异常,中枢有很多调节瘙痒的受体,如阿片受体μ和κ,两者相互作用共同调节瘙痒的发生。各种外界因素刺激神经元基因及结构,导致神经可塑性改变促进瘙痒的形成。
临床表现形式
瘙痒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不同疾病或原因引发的瘙痒有各自的特征。
1.皮肤源性瘙痒:多种皮肤病伴瘙痒,
通常有以下特征:
①有原发皮损;
②瘙痒的部位与皮损一致;
③瘙痒程度与病情轻重和疾病的状态有关,活动期常较严重,随着病情好转逐渐减轻或消失;
2.系统性瘙痒:即系统性疾病伴发瘙痒。
①缺乏原发皮损,多为搔抓形成皮疹;
②可发生于疾病任何阶段,甚至成为疾病早期诊断的唯一线索,如糖尿病;
③临床表现缺乏特征性;
④瘙痒程度与原发病轻重不呈平行关系;
⑤瘙痒常顽固,需要积极治疗原发病才可减轻瘙痒。
3.神经源性瘙痒:
①多为局限性;
②间断性发作;
③常伴有感觉异常或减退;
④可与病理性疼痛合并存在。
4.精神障碍性瘙痒:
①瘙痒程度与情绪状态相平行;
②缺乏原发皮损;
③通常睡眠期间不痒;
④外用药物疗效较差。
特殊人群的瘙痒:
1.老年性瘙痒:缺乏原发皮疹,多与皮肤干燥、缺乏水分、皮肤屏障功能衰退、神经老化和免疫失衡有关。绝大部分患者每天发作,以晚上为甚。
2.妊娠期瘙痒:因体内新陈代谢、免疫、内分泌改变,具有一些特有的皮肤病,如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妊娠痒疹等。也可发生在孕前疾病,妊娠期会明显加重。
3.儿童瘙痒:主要见于特应性皮炎,婴儿湿疹等,也可见于胆道闭锁、多囊肾等。
西贝姐提醒,只有正确诊断才能对症下药哦!
下期将给大家分享如何治疗和护理。
查看往期皮肤问题的专业解决方案,持续更新中
贾虹教授
中国医院
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
在常见皮肤病及疑难危重皮肤病临床一线诊疗30年,现主要研究色素性皮肤病与美容皮肤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