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春暖花开、柳絮飘舞的季节,过敏性疾病总会掀起一个小高潮,尤其是皮肤过敏,任何肤质都有可能出现,常常防不胜防,轻者发几个疹子就好了,重者浑身一片片,瘙痒难耐,给日常生活、工作、学习带来了不少影响。
医院皮肤科主任傅国强博士介绍,每年春季,都是皮肤过敏的高发季节,受疫情影响,市民朋友都自觉戴上了口罩,这使得皮肤过敏的病人较往年有所减少,但中招的市民仍不在少数。
“有些人知道自己对什么东西过敏,会特别注意、尽量避开,但也有些人完全不知道自己对什么过敏,其中有些过敏原也是防不胜防。”
那么,怎样才能降低过敏风险呢?
做好五别,保护肌肤
0
1
别过度春捂
“春捂秋冻,不生杂病”是我国传统的养生“名言”,初春时节春寒料峭,应该适当捂一捂。但随着气温逐渐升高,超过20℃的天气还包裹着厚厚的毛衣、大衣,很可能捂出疹子来。
傅国强表示,太闷热也会导致皮肤“过敏”,因此,春捂也要适度,出现不明原因的红斑丘疹,可能是捂出来的。
0
2
别太亲近花花草草
春季百花盛开,空气中花粉的浓度比其他季节要高,这是过敏高发的原因之一。除了常见的桃花、樱花牡丹、月季等比较明显的花朵外,柳絮、一些较小的不易被察觉的花,或者会散发特殊气味的花,也可能引起过敏反应。
春光明媚的日子,不少市民外出赏花游玩时总爱和美丽的花草合个影,建议大家做好防护,确保自己不会过敏。
0
3
别吃易过敏食物
食物过敏是很常见的一种类型,我们已知的食物过敏原就有很多,比如虾、蟹、鸡蛋、牛奶、花生、杏仁等,春季比较多见的则是春笋、香椿、马兰头、荠菜、芒果、菠萝等。
如果你对某种食物过敏,一定要避而远之哦!
0
4
别乱吃药
受疫情影响,不少市民乖乖宅家,身体上有医院,就自己买些药来吃。
傅国强提醒,药物也可能引起过敏,因此,服药之前一定要咨询医生或药师,千万不能自行乱服药或增减药量。
0
5
别烦躁焦虑
因为疫情,大家的生活、工作、学习也受到了不小影响,不少市民出现烦躁、焦虑的情绪。
傅国强表示,不良情绪除了导致失眠、内分泌失调、免疫力下降之外,也可能引起过敏反应,出现红疹、瘙痒等症状。
做好三步击退过敏
瘙痒是过敏最突出的特征之一,瘙痒难耐,难以缓解。不少人为了快速止痒,喜欢自行用药,短期内频繁使用外用药,尤其是激素药,会对自身的敏感性皮肤造成一定伤害。
在春节过敏高发期,敏感性皮肤人群一旦遭遇过敏问题,急不得,更乱不得。
0
1
第一步:做好预防
保护皮肤油脂,加固皮肤屏障;滋润皮肤,保障有维持角质层正常功能的水分;使用温和无刺激的用品;合理清洁,水温适度,避免使用去脂力强的用品。
同时,花粉播散高峰时要关好门窗,尽量减少外出,外出时要做好防护。做好防晒,选择SPF值较低、刺激性较小的产品。饮食上要避开光敏性食物,如菠菜、柑橘、柠檬、芒果、荠菜、芹菜、菠萝等。
0
2
第二步:分清情况
区分自己是什么肤质:
油性敏感性皮肤,由于油脂过度分泌,加上可能存在的水分不足,引起过敏,需要控油和及时补水。
干性敏感性皮肤,由于肌肤干燥,防卫能力低,则需要充分保湿。
分清自己是什么原因的过敏:
如果是外界因素,如春季气候问题、饮食问题、花粉尘螨问题、护肤品问题等,需要根据具体原因,及时做好调整。
如果是因皮肤敏感性问题,则需要针对敏感性肌肤的特点,加强日常护理,通过有效手段来促进皮肤屏障的修复,提高皮肤的耐受程度。
0
3
第三步:选择就医
敏感性皮肤人群如发现过敏,需立即停用护肤品,医院寻求医生的专业帮助。
在临床上,一些皮肤病如脂溢性皮炎、鱼鳞病、特应性皮炎,会使皮肤敏感性增高。痤疮、接触性皮炎、湿疹等皮肤病也会引发敏感性皮肤。这些情况,简单的护理无法解决问题,需要就医治疗。
医院皮肤科
部分内容综合自《健康报》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惊呆了!自行使用尿液泡脚,85岁大爷脚趾发黑坏死面临截趾
?吃了一口“凉拌蘑菇”就被送进了ICU,这类常见的食用菌,千万得当心!
?乙肝多年未体检,巨大肝癌破裂出血:步步惊心,多学科协作抢救
?78天成功救治26周早产儿,克的小不点现在是5.5千克重的小小男子汉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