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爸妈知道川崎病吗?川崎病又称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是以全身血管炎为主要病变的急性发热性疾病。临床常以高热为最初主要表现,热程在5天以上,并相继出现皮肤黏膜病损及淋巴结肿大。四季均可发病,发病年龄以婴幼儿多见,多数在5岁以下,男孩多见。它所引起的发热、皮疹、淋巴结肿大均不足虑,因为这都是一过性的。其严重危害是对心脏、血管的损害,是永久性的,主要累及冠状动脉,表现为冠状动脉炎、冠状动脉扩张、冠状动脉瘤、冠状动脉栓塞等。由于本病可发生严重心血管病变,引起人们重视。
1到底什么是川崎病多数家长认为患儿以发热为主要表现,是不是感染了什么病原或是吃了什么不干净的东西得的病,总是很焦虑地询问医生平时要注意什么才不会得这个病。到目前为止,川崎病病因尚为明确,但发病呈一定的流行性、地方性,临床表现有发热、皮疹、球结膜充血,颈淋巴结肿大等,推测与感染有关,可能是多种病原引起的,包括EB病毒、链球菌等。本病急性期存在明显免疫调节异常,可能在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因此,推测遗传易感性和感染可能是本病的病因。也有人考虑环境污染或化学物品过敏可能是致病原因,但多数研究未获得一致性结果。目前多认为川崎病是一定易感宿主对多种感染病原触发的一种免疫介导的全身性血管炎。这些免疫失调可能由嗜淋巴组织病毒感染引起,而病毒对内皮细胞的亲和性可能是多发性血管炎的原因。目前认为,川崎病不会传染。由于引起川崎病的病因不是很清楚,故目前还没有预防其发病的相应措施,但由于多数病人有过上呼吸道感染,因此,应尽可能避免呼吸道感染。
2川崎病的临床表现川崎病临床多以高热为首要表现,发热持续不退,一般超过8~10天或更长时间,体温多在39℃以上,各种抗生素治疗效果不佳。发热后2~4天,出现全身弥漫性红斑,有时和麻疹很相似,以前胸、后背最为多见。一般来讲,皮疹约持续4~5天后消退。发热后双眼发红。口唇潮红如樱桃,可有口唇干裂、出血,舌头发红,可见芒刺,好似杨梅。通常,这种情况持续于整个发热期。发热早期,手指和足趾肿胀、发硬,并逐渐出现手指和脚趾端指甲床成膜样地大片脱皮,有的病人肛门周围的皮肤也出现脱皮,这是川崎病的特征性变化。发热3天后可在颈部摸到肿大的淋巴结,约蚕豆大小。
除了以上表现外,川崎病的临床表现包括其他伴随症状可出现腹泻、呕吐、腹痛,或脓尿、血尿等。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增高、中性粒细胞增高、血沉增快、C-反应蛋白增高,免疫球蛋白增高,部分病例转氨酶增高,有心脏受损者可见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改变。
3如何针对川崎病川崎病诊断条件包括:
(1)持续高热(38.5℃以上)超过五天,这是诊断川崎病的必要条件。
(2)急性期在手脚末梢出现红肿,第2~4周时可能在手脚掌或指尖及肛门周围出现脱皮现象。
(3)皮疹发病后2~3日,出现皮疹,疹型不一,可呈弥漫性红斑、猩红热样或麻疹样皮疹,面部及躯干较四肢为重,不见疱疹或结痂,在接种卡介苗的瘢痕处,特别易发红斑。
(4)双侧性结膜炎,结膜充血、发红,通常无分泌物。
(5)口腔黏膜变化:唇部潮红、干燥、皱裂并有血痂形成;舌乳头突起呈杨梅舌,口腔、咽部黏膜呈弥漫性充血。
(6)急性非化脓性颈部淋巴结肿大,单侧或双侧。根据年美国心脏学会所制定的川崎病诊断标准,以上2~6项条件中至少要符合4项,加上持续高热5天以上,病情能除外其他可以引起类似症状的疾病,才能诊断为川崎病。但是现在我们发现越来越多的孩子除了发热以外没有满足4个条件,只有三个甚至两个条件,我们就考虑这种情况是不是不完全表现的川崎病。近些年来发现,临床虽然对不完全川崎病病人做了很多鉴别诊断工作,但都不能用其他疾病解释,并且,虽然诊断条件不能完全满足川崎病,但病人的一般情况、实验室检查结果、心脏超声学检查,甚至治疗反应都与完全川崎病类似。因此,临床把这种情况定义为“不完全川崎病”。在临床中,不完全川崎病发病率还不低,更需引起注意。
4可以治疗和治愈吗如果孩子得了川崎病,应尽早治疗,分为急性期和恢复期治疗两个阶段。急性期以抗炎、免疫抑制治疗为主,治疗主要药物有:
(1)阿司匹林:该药具有抗炎、抗凝作用,是川崎病首选药物。
(2)丙种球蛋白:大剂量丙种球蛋白静脉注射,可在几小时或十几小时
内就能明显抑制疾病的炎症反应和过度的免疫反应,可明显减少冠状动脉病变发生,应在病程10日内应用。
(3)其他:根据病情对症及支持治疗,如继发感染者可予抗生素治疗,双嘧达莫(潘生丁)也是一种抗血小板药物,但作用较弱,一般不单独使用。目前对于激素、生物制剂的应用临床亦有相继报道,但其药物的副作用亦不能忽视,临床应用要慎重。
警惕!冠状动脉瘤是川崎病最严重的并发症。川崎病多数预后良好,通过积极治疗可以治愈。一般来说,川崎病日后很少复发,川崎病所致的心脏后遗症可以在多年以后会出现,因此有必要定期进行心脏检查。
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健康大百科儿童常见病防治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