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临床中,尤其是皮肤科医生,经常会听到患者埋怨,我为什么会得这个病?我是怎么得的?我的病怎么还不好?等等。为此,医生一遍又一遍的去跟患者解释疾病的难治性。病治不好,难道真是疾病难治?医生的水平有限吗?其实不然,这与患慢性疾病患者的病态心理不无关系,因此走出看病时的心理误区对难治性疾病的治愈尤其关键。那么皮肤病患者的心理误区有哪些呢?
01
想象诊断
此心理以白领及似懂非懂的性格和经常上网查资料又不能辨别真伪习惯的人最为常见。自己患了什么病,应当由医生诊断。可有些人在就诊时,已经对自己的病作了自我诊断,他们抱着可能患有某些疾病的想法,有时还综合其它的症状,自己臆造病情,这就容易干扰医生的诊断,甚至造成误诊。
02
轻视检查
有些皮肤病是需要检查的,如真菌类疾病,就是大家通常所说的癣,古人云“内不治喘,外不治癣”就说明癣菌的易复发性,因此需要真菌培养加药敏试验才能根治。临床工作者尤其是医生会根据病情的发展变化反复做同一检查。可有的病人抱着玩固的传统观念,就诊时只希望通过自己的述说就想让医生把病因弄清楚,随便开点药外用即可。如果医生让病人检查,病人就觉得医生没水来,认为是浪费。举个简单的例子,皮肤病查尿常规可能很多患者不能理解,其实糖尿病及肝胆淤积症及尿液PH值的变化都可导致很多皮肤病。如病人首次查时未见异常,病人以为是浪费或白做了。其实如无异常医生诊断治疗可能就简单,可如果查出是内科疾病或系统性疾病,治疗不就是单治皮肤病那么简单了。
03
忽视疾病
疾病的发展有一个从轻到重的过程。有些人患病后,开始症状可能很轻,或许根本无自觉症状所以就认为没什么,对医生的话也听不进去,结果导致病情加重。如变应性血管炎及红斑狼疮患者,早期症状就同一般的皮炎湿疹症状一样。此时医生劝病人住院治疗,患者可能还以为医生在忽悠他,甚至怀凝医生的职业操守。认为医生是想让自己住院挣自己的钱,于是不住院,等到病情加重,或自觉症状明显了再找医生,但此时已经失去了最佳治疗时机。这种现象皮肤科非常常见,比如荨麻疹患者,急性期不认真按疗程治疗,待到慢性时又出现疑惑心理治不好。
04
挑剔医生
有些人治病心切,经过一个医生治疗三天没见效,就认为医生诊断错了或水平、态度不到位,就换医生。事实上有些疾病如皮肤瘙痒症比较顽固的可能就与内脏肿瘤有关,病情好转或查因诊断是需要一段时间的,不一定几小时或几天就行了,有的甚至需要十几天或几十天才能见效。
05
怀疑病情
患者常对医生或药物产生疑惑,喜欢用怀疑的眼光看医生,经常表现出烦躁、恼怒和埋怨情绪,不愿多谈病情。有的人甚至充满了误解,用一种极端的心态来猜测,固执地确信自己患了某种重病甚至是皮肤癌,殊不知很多皮肤病与精神因素有关,越抓越痒,越痒越抓,越抓越厚,越厚越痒,越痒越烦,越烦越痒等恶性循环,因而因疑虑心理导致病情恶化加重,甚至得了抑郁症。
文:闫毅(副主任医师)
编辑:林强
审核:叶翔
主编:张学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