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正确看类风湿因子与类风湿关节炎

类风湿因子与类风湿关节炎

医院肾病实验室杨辉供稿

场景一:

大夫,我关节疼,会不会是类风湿关节炎啊?查一下类风湿因子吧!

场景二:

大夫,我的类风湿因子阳性,是类风湿关节炎吗?

大夫,我的类风湿因子阴性,应该不是类风湿关节炎吧?

什么?怀疑类风湿关节炎(RA)只查类风湿因子(RF)?若阴性就排除RA,阳性就诊断是RA?事实并非如此!类风湿因子真的能这样一脚定江山吗?下面就让我从检验的角度科普一下吧!

RF-好像一个交际花

RF是一种抗变性IgG分子Fc片段抗原决定簇的抗体,对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具有重要意义,灵敏度高,但特异性差,可见于多种疾病,抗体界到处蹭热度,十足网红抗体.

除了RA以外还可见于其它结缔组织病,各种炎症,肿瘤等.同时也可以见于2%的正常人或5%的健康老年人.所以说RF像交际花,真是跟谁都认识!

RA抗体家族非常壮大

类风湿关节炎的相关抗体不仅仅是RF(第一代),还有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第二代),抗突变型瓜氨酸抗体(MCV)(第三代)等。

抗瓜氨酸化蛋白抗体(家族)

抗核周因子抗体(APF)

抗角蛋白抗体(AKA)

抗聚丝蛋白抗体(AFA)

抗环瓜氨酸肽抗体(Anti-CCP)

抗波形瓜氨酸蛋白抗体(Anti-Sa)

抗突变型瓜氨酸波形蛋白抗体(Anti-MCV)

……

CCP是以人工合成的环瓜氨酸多肽为抗原的抗体,靶抗原为1-2个,具有高特异性,早于临床症状数年前出现。

MCV的来源特点

MCV是RA新标记物,含45个RA天然靶抗原,具有极高的敏感性,与疾病活动程度相关,对于治疗监控十分有用,不同滴度可区分严重及轻微的病程。

此外,RA33单独出现被认为是RA的标志,这种抗体的出现不依赖于RF的出现,对早期RA具有诊断意义。

实际工作中,经常出现RF阴性,而仅有CCP、MCV、RA33或APF阳性的患者与临床沟通后最后都确诊为RA的。

单独查RF有意义吗?

既然如此,那类风湿关节炎时,查RF还有必要吗?有意义吗?

当然!

一方面持续RF阳性的患者与RF持续阴性的患者相比,关节改变和功能障碍更严重;另一方面,实验室检查的RF常见的有三种分型,它们各自有不同的临床意义:

RF-IgM型:RA患者中最常见的亚型,有阳性率高,特异性差(除RA还可见于其他疾病)。

RF-IgG型:与RA患者的滑膜炎,血管炎,关节炎症症状密切相关,常与RF-IgM型同时出现,很少见于正常人及非RA患者。

RF-IgA型:与RA的预后不良和骨侵蚀有关。约有10%的RA患者可检出,是RA临床活动的一项指标,与患者关节炎症状的严重程度及骨质破坏有显著相关性。

联合检测顶呱呱

临床怀疑是RA时推荐查RF,最好联合检测CCP等其他指标,提高阳性率,早预防,早治疗!

RF阴性时也不能排除RA;反之有些患者RF阳性时也不一定就是RA.具体要结合临床和其它检查资料正确诊断。

审稿人:邓昊王春燕

图文编辑:贾宇

赞赏

长按







































白癜风如何确诊治疗好
白癜风医院地址



转载请注明:http://www.fangfz.com/xgybx/24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