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微镜下多血管炎(microscopicpolyangiitis,MPA)
肉芽肿性多血管炎(granulomatosiswithpolyangiitis,GPA)
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eosinophilicgranulomatosiswithpolyangiitis,EGPA)
GPA曾叫Wegener肉芽肿,而EGPA曾经叫Churg-Strauss综合征。基于目前的对该病的深入理解,它的名称做了改变。在新的命名体系里,AAV属于小血管炎范畴,且为无明显免疫复合物沉积一类。不同血管炎累及的血管,参考1历史上,GPA是基于上呼吸道(耳鼻喉)、下呼吸道(肺部)、肾脏的三联特征,且有肉芽肿病变而被命名。MPA的发现要晚于GPA。主要是基于呼吸道(肺部)、肾脏受累,且无肉芽肿病变而命名。但是,随着ANCA的发现,这两者之间的关联性被更多认识到。年,一些节段坏死性肾小球肾炎病人身上测出了ANCA。当时这些病人被认为跟罗斯河病毒感染有关。此后研究发现,ANCA跟GPA关系密切。当时的研究采用的是间接免疫荧光法。其方法是用乙醇处理中性粒细胞,然后再用免疫荧光显像。显像的结果是:左边是c-ANCA;右边是p-ANCA;参考2GPA病人主要是细胞胞浆染色,被命名为c-ANCA;而对围绕着细胞核周边的染色被命名为p-ANCA。后者「似乎」跟GPA的关系并不密切。而是跟坏死性新月体肾小球肾炎、显微镜下多血管炎等疾病相关。年的研究证实,c-ANCA针对的主要靶抗原是蛋白酶3;而后续的进一步研究发现p-ANCA的抗原里有髓过氧化酶。不过p-ANCA针对的靶抗原较多,髓过氧化酶只是其中之一。有研究显示,p-ANCA阳性者,只有12%存在抗髓过氧化酶抗体(MPO)。跟临床疾病关联上,来自欧美的研究证实:PR3-ANCA跟GPA关系密切;MPO-ANCA跟MPA、GPA、乃至EGPA都有联系。非PR3/MPO的ANCA则跟其他疾病关联。但是针对中国、日本的研究证实,GPA的60%是MPO-ANCA,而非欧美的PR3-ANCA。同时,我们也注意到有很多可以归入GPA、MPA的病人,并没有PR3-ANCA、MPO-ANCA。不但如此,没有PR3-ANCA、MPO-ANCA的GPA、MPA病人的预后相对不同。这就带来一个问题:如果用GPA、MPA来做分类命名,但该命名体系却不能预测疾病的演变、结局。相反,如果我们命名PR3-ANCA疾病、MPO-ANCA疾病,则能更好预测疾病的演变、治疗、及预后。就此来说,年CHCC命名定义体系遭到了强烈质疑。实际上,在年,美国风湿病学会(ACR)和欧洲抗风湿病联盟(EULA)发起了一个大型国际项目来开发针对多种血管炎(包括GPA和MPA)的新标准:即血管炎研究诊断和分类标准(DiagnosticandClassificationCriteriainVasculitisStudy,DCVAS)我们还可以注意到,抗核抗体跟SLE的关系。虽然诊断SLE时,抗核抗体阳性是必须的。但抗核抗体并不能预测SLE病人的疾病演变、预后。所以,抗核抗体并不是一种致病性抗体。更多是一个跟SLE相关的抗体。(参考《谈谈年版系统性红斑狼疮分类标准》)跟抗核抗体不同,有相当多的证据支持PR3-ANCA、MPO-ANCA的致病性。因此,在疾病的治疗过程里,我们可能需要检测抗体的滴度来指导治疗。然而,也并非没有争议。我们如何看待那些血清检测时,PR3-ANCA、MPO-ANCA阴性却可以归入GPA、MPA分类标准的病人呢?疾病的分类命名并不简单血液病学界曾经有一个案例值得我们思考。现在,我们知道三氧化二砷对治疗急性早幼粒白血病是有效的。但是,在白血病分类体系尚不明确时期,三氧化二砷治疗白血病的疗效到底如何却被各种怀疑。其核心是没有把白血病做合理的清晰分类。三氧化二砷被用来治疗各种类型的白血病。所以很难看出它到底有效与否。但当我们把白血病做清晰分类,专门找出了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就此肯定了三氧化二砷的疗效。不难想象,如果没有清晰的白血病分类,三氧化二砷的价值又会是在何处……疾病的分类是一个逐渐清晰的过程。我们做分类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指导治疗,改善疾病的预后。而对ANCA认识的深入,也让我们更好的去思考该如何做血管炎疾病的分类。(后续深入讨论ANCA相关血管炎)作者:聂顺利编辑:飞腾图片:站酷海洛参考资料:1.《KelleyandFiresteinsTextbookofRheumatology》(第10版)2.《Autoantibodies》(第3版)3.Uptodate临床顾问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