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特殊生理现象

北京到哪里治疗白癜风 http://pf.39.net/bdfyy/
图片来源于网络正常新生儿出生后可出现一些特殊生理现象和状态。多数新生儿只出现这些特殊表现中的一种或几种,多属于正常范围。正常新生儿的这些表现可短时期内存在,也可持续终生,并不影响孩子的正常生长发育。但在临床工作中必须注意评估这些特殊生理现象与病理之间的关系。一、生理性体重下降新生儿出生后由于脱离了浸泡在羊水中的湿环境,皮肤上的水分逐渐挥发,呼吸时的水分损失和胎粪小便的排出,而且早期喂奶较少,所以体重非但不增加,反而有所减轻。这种现象称为生理性体重下降。一般在生后3~4天最明显,但不超过出生体重的10%,5天左右可恢复到出生体重。低出生体重的早产儿生理体重下降持续时间较长,恢复到出生体重需要2~3周或更长。在出生体重恢复后,新生儿体重就应该逐渐增长。图片来源于网络二、生理性黄疸新生儿易发生黄疸,其中大部分黄疸是生理性的,其发生与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密切相关,但有不少因素可致病理性黄疸。因此,对新生儿黄疸应区别是生理性或病理性黄疸。足月儿生理性黄疸多在生后2~3天出现,第4~6天达高峰,血清总胆红素(TSB)umol/L(12mg/dl),结合胆红素<25pmol/L(1.5mg/dl),生后2周内消退。一般情况好,食欲好。如黄疸在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程度超过生理性黄疸范围,每天TSB上升值>85pmol/L(5mg/dl),黄疸消退时间延迟,结合胆红素增高等,应视为病理性黄疸。三、皮肤特殊表现1.胎脂:刚出生新生儿皮肤被一层灰白色胎脂覆盖,胎脂是由胎儿皮脂腺分泌的脂性物质,以保护皮肤免受羊水浸软。一般早产儿胎脂最多,足月儿次之,过期产儿最少。生后胎脂有保护皮肤免受感染和保暖作用,但皱褶处胎脂可刺激皮肤引起褶烂,对腋下、腹股沟、颈下等皱褶处积聚较多的乳白色黏稠胎脂要用消毒纱布蘸油或撒粉揩去,生后数小时胎脂能被皮肤吸收。图片来源于网络2.生理性红斑:正常新生儿刚出生时皮肤呈粉红色,接触外界空气后,皮肤很快变成红色,生后第2天周身皮肤更红,称为生理性红斑。5~6天后逐渐消退,伴有脱屑。过期产儿不出现生理性红斑。3.新生儿红斑:正常新生儿生后1~2天内皮肤出现红斑,原因不明。皮疹呈大小不等、边缘不清的斑丘疹,散布于头面部、躯干及四肢,皮疹多在1~2天内迅速消退。无不适感。4.过敏红斑:部分新生儿对光线、空气或肥皂、毛巾、温度等刺激都会出现短暂的过敏而产生红斑,面部和躯干四肢都可以有,其中以躯干部较为多见,严重者红斑可融合成片,一般2~3小时自然消失,但亦有此起彼伏,多数过敏红斑发生在洗澡之后,这种现象大约生后1周左右消失,无需特殊治疗。图片来源于网络5.粟粒疹是较常见的皮肤疹象,生后1~2天出现,最多见于鼻尖,面部和躯干上偶尔也会看到,但往往比鼻尖上的大。粟粒疹主要是皮脂腺分泌不畅,形成黄白色针尖大到粟米大的小点,可以高于皮肤,但周围无红晕(假使是小脓疱,周围有红晕)。数天后自然消失。图片来源于网络6.青记:一些新生儿在背部、臀部、腰部及大腿部常见青蓝色或蓝绿色斑,皮肤白皙者呈蓝色称为青记,青记的大小可以是数几厘米,也可融合成片,此为正常新生儿的一种先天性皮肤色素沉着。源于神经嵴的黑色素细胞在向表皮移行时,未能穿过表皮与真皮之交界,潴留在真皮中延迟消失所致。东亚、非洲、西印度及地中海民族多见,白种人发生率仅有1%~4%,因而青记被认为是一种民族特有的标记。多数在2~3岁消退,个别7-8岁自然消失。图片来源于网络7.毛细血管瘤:又称草莓状血管瘤,正常新生儿可以发生,也可发生在2~3个月的小婴儿期。血管瘤大小如米粒或草莓状,突出皮肤,色鲜红,常分布于头、面、颈、肩、躯干及四肢,呈单个或多发性。在1岁内有逐渐增大趋势,1岁后多稳定,如无外来损伤,一般6-7岁内均可消退。斑状血管瘤是最多见的一种毛细血管瘤,发生率可达50%,出生时即存在。多发于后颈部、前额中央及上眼皮处。直径约数厘米。又称松红,大多在数月后逐渐消退。8.太田痣:因由太田在年首先描述而得名。为有色痣中的一种,类似青记,有人认为其病因与青记相同。痣呈暗蓝色成片色斑,多分布于三叉神经第一、二支分布区如上下眼睑、额部、颞部,有时可波及睑、球结膜、口及鼻黏膜。出生时即存在,也有至青春期才发生,终生不退,极少数可恶变。多见于我国和东亚民族的女性中。图片来源于网络9.色素痣:新生儿黑痣出生时即存在,大小不一,从1-2cm至大片,即所谓巨型带毛色素痣,亦可多发于各处皮肤,常伴有毛发。新生儿黑痣多为良性,一般不延伸,久不消退,极少转化为恶性。但巨型带毛色素痣恶型程度较高。10.Harleguin色变:即当变动体位时,体位上下的肤色变化可交界分明。正常新生儿有时可出现Harleguin色变,如左侧卧时,上方即右侧肤色呈少血的苍白色,下方即左侧的肤色则呈多血的鲜红色。当向相反方向侧卧时,肤色又交换过来。这种变色情况是由于新生儿血管调节功能不成熟,受重力吸引出现暂时性血管舒缩失调所致。3周之内,这种变色情况可逐渐消失。11.腮裂原残余:腮裂原是胚胎期所遗留的腮裂缝原始组织残余,常见部位在耳前鬟角以及胸锁乳突肌的前缘处,多呈乳头样小型赘生物;有时仅见局部皮肤微凹。少见呈囊、窦、瘘管等表现,后者需手术处理。12.脱屑:皮肤鳞形上皮的最外表为角化层,胎儿在宫内即有角化细胞脱落在羊水中。生后从浸在羊水中的湿润环境转变为干燥环境,新陈代谢旺盛的新生儿,表皮角化层也不例外而成为皮屑脱落。由于新生儿表皮与真皮之间的组织不够紧密,腕关节、踝关节等皱褶部以及躯干部在生2~3天后还可出现脱皮现象。在胎盘功能不全的过期产儿更为明显。若出生时即有鱼鳞状脱皮就非生理现象。13.生理性脱发:一些新生儿在后数周可出现脱发现象,多数为隐匿性脱发,头发绵细色浅,少数表现为突然出现明显头发脱落,均属于生理性脱发。多数脱发数月后可复原,有时可持续数年,但最终均能长出正常的头发,原因未明。四、眼部特殊表现1.内眦赘皮:是指眼内眦表层的皱襞覆盖了下面的眼角,因有时如斗鸡眼样貌,又称为假性斜视。内眦赘皮在我国及东亚民族是很普遍的正常现象,尤其在鼻梁低、眼距宽的新生儿中更多见。随鼻梁的隆起而逐渐消失。2.小眼裂:是指眼睛横径短,两眼距离增宽,鼻梁低,眼睑下垂。常伴有小型上额骨。小眼裂为家族显性遗传,较多见于日本人,亦可见于中国人。嗜酒母亲新生儿可见这些征象。3.视网膜出血:头先露娩出的新生儿视网膜可有出血点,有时还伴眼结合膜出血、上眼睑出血等,一般认为属于正常现象。

图片来源于网络:“马牙”

五,口腔特殊表现1.“马牙”:新生儿上腭中线和齿龈部位,由上皮细胞增生和角化堆积或黏液腺分泌物积留形成浅黄白色的小颗粒,大小如芝麻。民间俗称“马牙”或称“板牙”,“马牙”不影响吃奶,不需要治疗,数周后可自然消退。有些家长认为这是新生儿不爱吃奶的原因而错误地去用针挑,一旦牙龈黏膜破损,细菌侵人可引起感染,甚至发生败血症而危及生命。2.“螳螂嘴”:新生儿口腔两侧颊黏膜部各有一隆起的脂肪垫,俗称“螳螂嘴”,该脂肪垫可以促使口腔负压增加,有利于吸吮乳汁,这是正常现象,不可擦拭及挑破,以免发生感染。图片来源于网络3.额外齿:正常新生儿可出现额外齿,常在乳牙的下门牙位置上萌出1个或多个易位切牙,该牙松动易落,无轴质。自行不能脱落者,如喂养困难可以拔出。4.舌系带:舌系带在正常新生儿有个体差异,可薄可厚,可紧或松。有时舌系带虽然过短过厚,但一般并不影响吸乳动作,部分新生儿日后可逐渐延长。不能延长者在婴儿开始说话时,采用手术方式延长舌系带。六、心脏杂音据统计,约有60%正常新生儿于生后1-2天内在心前区可听到Ⅱ级以下柔和收缩性杂音。是由于生后胎儿循环过渡阶段,卵圆孔生理性关闭而造成。有时此区还可闻及持续性或逐渐加强的杂音,系动脉导管未完全关闭所致。杂音一般在2~4周内消失。七、形态变异新生儿出生后有时表现为特殊的形态,主要因胎位不正,或在产前一段时期内经受母亲骨盆及子宫的强力压迫,或羊水过少、羊水渗漏等因素所致。新生儿形态变异有如下特点:①正常足月新生儿或过期产儿多见;②先天性(胎生)为主:③单侧居多:④常单纯性发生,无合并其他先天畸形;⑤常数天或2-3周后自然消退,也可稍晚些,遗留有终生痕迹者少见;⑥早产儿罕见发生:存在形态变异新生儿,因习惯于胎内的某种姿势,出生后一旦给予变换姿势,则呈不舒服感或哭闹,直至恢复胎内姿态,即能安然入睡。较常见的新生儿形态变异有以下几种类型:1.足上翻:足背贴于腹部,偏向腓侧,因宫内位置压迫所致,发生率约1%.,多见于第一胎,女性发生率较男性高4倍。可能女性关节的结缔组织较男性更疏松之故。2.足底内翻:足底偏向内侧,但踝关节和足跟位置可正常。严重者可形成马蹄足样,发生率1.2%,其中80%为男性。后者可以在新生儿晚期进行矫形。3.足趾弯曲重叠:当双下肢在胎内呈盘膝交叉时,常可引起第3、4、5足趾的弯曲重叠。4.外耳异常:常见有上耳轮或耳廓折叠,外展紧贴于头部等。常在生后数周内恢复正常,但宫内受压时间过长者可致双耳生长不对称。5.头颅骨缝闭锁:少数胎儿经产道分娩时,因受骨盆压迫,可造成头颅变形,骨缝闭锁轻者随生长发育头颅可变圆整,重者可致头颅异常。6.颅骨局部凹陷:分娩时胎儿头部紧卡在骨盘某些骨突处,久之则使胎头局部凹陷。7.乒乓头:即颅骨软化,多见于初孕胎儿。当胎儿较早入盆时,因头大,骨盆小,头部受压,因而抑制了颅骨的钙化,生后在顶、枕骨可出现范围不一的颅骨软化区,与佝偻病无关,颅骨的钙化时间早晚不一。8.膝部伸直:臀位产的胎儿生后常表现为髋部屈曲,膝部伸直,此为宫内的舒适位。当将其髋部伸直时常出现哭闹。

图片来源于网络

八、乳腺肿大和泌乳新生儿出生后来自母体的雌激素中断,生后4~7天可有乳腺增大,如蚕豆或核桃大小,无红、痛、热,大小不一,有的可以大似胡桃,男女新生儿都可出现,单侧或双侧,有的甚至还会有少许乳汁分泌。这主要是受母体内分泌的影响所致,生后大约1~2周,新生儿体内激素水平逐渐降低,最后全部分泌并排出体外,乳房肿大现象会自然消退。无需治疗,切忌挤压,以免损伤局部软组织,细菌进入引起感染,可能引起乳腺组织发炎。新生儿泌乳(neonatallactation)是由于在出生前胎儿通过胎盘得到母体给予的相应激素所造成的生理现象。从母体中得到黄体酮,能刺激新生儿乳房增大充盈,泌乳素可促进新生儿乳房泌乳。新生儿出生后数天,因为母体激素还会在新生儿体内存留一段时间,所以新生儿的乳房肿大,甚还可以分泌乳汁。九、假月经新生儿假月经(pseudomenstruation)是指新生女婴生后5-7天阴道有少量血性分泌物。这是新生儿的一种生理现象,称为“假月经”。发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因为母亲在妊娠末期将雌激素传给胎儿,雌激素刺激女婴生殖道黏膜增殖、充血。出生后,由于从母体获得雌激素的来源中断,女婴体内雌激素浓度也随之急剧下降,3-5天后已降至很低的程度,雌激素对生殖黏膜增殖、充血的支持作用也随之中断,于是,原来增殖充血的子宫内膜就随之脱落,致使女婴从阴道里排出少量血液和一些血性分泌物,出现了类似“月经”的表现。由于出血量很少,一般经过2~4天后即可自行消失。对于阴道流出的少量血液和分泌物,可用消毒纱布或棉签轻轻拭去。而不需要局部贴敷料或敷药,这样反而会引起刺激和感染。如果阴道出血量较多、持续时间较长,应考虑是否为新生儿出血性疾病。十、肠绞痛肠绞痛(colic)是指营养状况良好的健康婴儿,每天哭闹至少3小时,每周哭闹至少3天,发作超过3周的情况定义为婴儿肠绞痛,也称为“婴儿哭吵”。肠绞痛一般发生在生后2~3周,主要表现为高声哭闹且难以安抚,并伴有握拳踢腿和夜啼等。新生儿由于消化道尚未完全发育,肠蠕动的快慢不规则,当肠蠕动过快,肠管壁肌肉发生痉挛,发生哭吵。因此,新生儿出现肠绞痛不是疾病,不影响生长发育。据统计,大约20%~40%婴儿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肠绞痛,随着消化系统和神经系统的逐步完善,通常在出生3~4个月后逐渐缓解,所以父母不必过于紧张。十一、新生儿大小便1.新生儿小便:新生儿出生时肾脏已具有与成人数量相同的肾单位,但功能上发育还不成熟,肾功能较差,易发生新生儿水肿、低血钙症等。生后数小时开始排尿,每天尿10-20次,尿中可有微量蛋白,尿酸较多时尿液可呈粉红色。出生第一天尿量较少,约10ml,生后36小时内都很正常。随着哺乳摄入量增加,新生儿尿量会逐渐增多,每天可达10次以上,日总量可达~ml,满月前后可达~ml。红色尿:生后2~5天新生儿可于排尿时啼哭并见尿液染红尿布,这与白细胞分解较多使尿酸盐排泄增加以及小便较少有关。持续数天后消失。2.胎便:胎儿在母体羊膜囊中有吞咽羊水动作,新生儿出生时就有胎便。胎便是胎儿消化道内的羊水内容物包括角化上皮细胞、胎毛、胎脂等,和羊腺分泌物、胆汁等混合成墨绿色的胎粪,此粪便质黏稠、无臭味,随着吃奶逐渐增加和胎粪的排空,大便的颜色即由墨绿色转为棕色,然后再逐步转为黄色。一般在出生后1~3天排空,持续排胎便长达1周以上者要排除消化道畸形。3.新生儿正常大便:母乳喂养的新生儿多金黄色的糊状便,有的有少量白色的奶瓣。每天排便次数多少不一,有时一天1~4次,有时一天5~6次,甚至更多些。有的新生儿与之相反,经常2~3天或4~5天才排便1次,但粪便并不干结,仍为软便或呈糊状,排便时用力屏气,脸会涨得红红的,好似排便困难,这是母乳喂养常有的现象,俗称“攒肚"。人工喂养的新生儿大便呈黄色或淡黄色,且多为成型便,每天1~2次,或1~3天排1次。每个新生儿的大便规律都是不一样的,要食欲好,精神状态好,体重在恢复生理性体重下降后逐渐增加,就不用太担心大便次数多或性状。一次或少一次,也不用过多地担心大便是糊状的还是条状。(陈超)参考文献1.CrossJH.Differentialdiagnosisofepilepticseizuresininfancyincludingtheneonatalperiod.SeminarsinFetalNeonatalMedicine,,18:-.2.中国妇幼保健协会新生儿保健专业委员会,中国医师协会新生儿科医师分会。产科母婴同室新生儿管理专家建议,中华新生儿科杂志,,32(2):1-5.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fangfz.com/xgyzz/88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