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俗
秋收“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这一时节,棉絮、稻谷等都要抓紧收获。秋分不仅是收获的季节,也是播种的关键时节。此时华北地区已开始播种冬麦,而长江流域及南部广大地区,也要抢耕土地,将油菜种上。秋祭月古有“春祭日,秋祭月”之说,秋分曾是传统的“祭月节”,以祈求美好与安宁。旧时的女孩子拜月,还会期盼彩云追月之景,以印证自己的容貌美丽。折桂秋分是桂花盛开的季节,中国人喜爱桂花,赋予了其美好吉祥的寓意。“折桂”二字,更蕴含着“金榜题名”之意。吃秋菜秋分吃秋菜。采回的秋菜与鱼片“滚汤”,名曰“秋汤”。这“秋汤”正应和了中医提倡的秋日滋补之道。诗词咏廿四气诗秋分八月中唐·元稹琴弹南吕调,风色已高清。云散飘飖影,雷收振怒声。乾坤能静肃,寒暑喜均平。晚晴唐·杜甫返照斜初彻,浮云薄未归。江虹明远饮,峡雨落馀飞。凫雁终高去,熊罴觉自肥。秋分客尚在,竹露夕微微。养生农谚说“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一场秋雨一场寒”。就上海来说,秋分节气是上海由夏至秋,季节转换的时期,特点是昼夜温差拉大。那么,在这个节气里,我们应该如何保养身体呢?一起来了解:及时增减衣物预防风寒秋分后天气渐渐转凉,容易诱发呼吸道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秋季早晚温差大,应根据天气变化和每个人的体质情况,及时增减衣物,预防风寒。尤其老人、孩子和体质虚弱的人,更要注意保暖,天冷的时候,可以把外套、帽子、手套、口罩等穿戴好,防寒保暖。除非是天气热或是到了温暖的地方,否则不要轻易因为心理烦闷、紧张、潮热或是运动后身体发热就立即脱去御寒的衣物。民间有秋冻的说法,尽管颇有道理,但是关键部位如肩、颈、腹等还是不要挨冻的好。特别是慢性鼻炎、咽喉炎及气血管炎的患者在这个时期要格外注意颈前部保暖,扣紧衣扣,还要带上暖和的围巾,减少发病的几率。另外,适当的冷水锻炼对预防伤风感冒、流鼻涕、支气管炎也有一定效果。因此,平时可用冷水洗脸、洗脚,身体健壮的人还可洗冷水浴等。另外,秋分之后,花粉、粉尘都散播在空气中,秋天螨虫也易繁殖,稍有不注意就会容易引起过敏,因此过敏性鼻炎等过敏体质者要非常注意规避过敏源。图/视觉中国运动选择平缓的项目秋季养生,应以“收”为主。运动宜选择轻松平缓、活动量不大的项目。还可适当进行一些耐寒锻炼和有氧运动,比如:步行、打太极拳、骑自行车、跳舞等。秋季早晚温差大,尤其是清晨温度较低,不要穿着单衣去户外活动,应根据户外气温变化,增减衣物。锻炼时,不宜一下子脱得太多,应等到身体发热后,才可脱下。锻炼后,还切忌穿着汗湿的衣服在冷风中逗留,以防身体着凉。摆脱秋乏每晚10点前睡觉随着天气渐凉,就容易出现疲软、困乏等情况。为摆脱这种“秋乏”,最好在晚上10时前睡觉,早睡早起,适应“秋冬养阴”的原则,能够使人体尽快适应季节变化,保持充沛精力。图/视觉中国保持好心情秋天时人们常常会感到忧郁,此时要保持良好的心情。当我们感到压力过大时,会出现心跳加快、血压上升、肌肉紧张等反应。这些反应会大量消耗人体内的维生素C,所以遇到此类情况时,应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蔬果,如洋葱、青椒、花椰菜、枣、草莓等。总而言之,精神调养是养生的重要方面,秋天尤其要保持乐观情绪,保持神志安宁,收敛神气,避肃杀之气。建议多选择登高远眺,可使人心旷神怡,消解忧郁、惆怅等不良情绪。饮食要防秋燥饮食要防秋燥秋分后鼻咽干燥、干咳少痰、皮肤干燥等“秋燥”症状会更为明显,对付秋燥最好的方法就是多喝水。饮食上也要特别注意预防秋燥。秋分的“燥”不同于白露的“燥”。秋分的“燥”是凉燥,白露的“燥”是“温燥”,饮食上要注意多吃一些清润、温润为主的食物,比如:芝麻、核桃、糯米等。秋天上市的果蔬品种花色多样,像藕、荸荠、甘蔗、秋梨、柑橘、山楂、苹果、葡萄、百合、银耳、柿子等,都是调养佳品。秋分时节,还可适当多吃一些辛味、酸味、甘润或具有降肺气功效的果蔬,特别是白萝卜、胡萝卜。值得提醒的是,秋分后寒凉气氛日渐浓郁,如果本身脾胃不好、经常腹泻,水果吃多了也可能诱发或加重疾病。预防秋燥方面,对运动者来说,每次锻炼后应多吃一些滋阴、润肺、补液、生津的食物,比如:生梨、芝麻、银耳等。若出汗较多,还可适量补充一些盐水,补充时以“少量、多次缓饮”为准则。秋分药膳还要善用百合,像百合莲子羹、银耳百合羹等,都是不错的选择。除饮食外,还要记得给皮肤做些保养,以防皮肤干裂。这时候气候干燥,应多吃甘蔗和梨等生津止渴、润喉去燥的水果,同时还应警惕皮肤病的发生。图/视觉中国南瓜粥可暖脾胃秋分后,气候渐凉,是胃病多发与复发的时节。胃肠道对寒冷的刺激非常敏感,患有慢性胃炎等消化系统疾患的患者朋友们,应特别注意胃部的保暖。中医认为,南瓜性温味甘,入脾胃二经,能补中益气,是这个时候的暖胃护胃佳品。南瓜中还含有丰富的果胶成分,有助于保护胃部不受刺激。早餐煮粥时放几块南瓜,或者在晚餐桌上加一道南瓜粉丝汤,简单方便,营养美味。秋分之后,我们周围的空气会变得渐渐干燥,眼睛容易干涩,皮肤也不容易保养,南瓜中含丰富的β-胡萝卜素和维生素B6,有益于眼睛健康和护肤。脾胃虚寒者吃蟹要留心秋分之后是秋蟹大量上市的季节。秋蟹肉性寒,脾胃虚寒者尤应引起注意,以免引起腹痛腹泻。吃蟹时和吃蟹后1小时内不要喝茶。因为开水会冲淡胃酸,茶会使蟹的某些成分凝固,不利于消化吸收,还可能引起腹痛、腹泻。蟹肥的时候柿子也熟了,这两种东西应当注意不要同时吃。因为柿子中的鞣酸等成分有可能会使蟹肉蛋白凝固,凝固物质长时间留在肠道内会发酵腐败,引起呕吐、腹痛、腹泻等反应,还可能引起结石症等。膳食推荐栗子粥
原料:栗子50g,粳米30g,冰糖适量。制作方法:1.将新鲜栗子洗净,去皮切小块;2.粳米淘洗干净,加适量水共煮30分钟;3.加入适量冰糖再煮10分钟即可。功效:健脾和胃解析:栗子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及维生素B1、B2、维生素C及矿物质等。栗子素有“干果之王”的美誉,果实味道鲜美,风味独特,粉质细腻,具有养胃健脾之功效。用栗子煮粥,可增进食欲,预防腹泻。禁忌:腹胀、消化不良儿童。蒜蓉苋菜
原料:苋菜g,蒜15g,油、盐适量。制作方法:1.将苋菜根、老茎、老叶去掉,洗净,沥干水分,切段2.将大蒜剁碎,热锅下油,放入少许蒜末炝锅;3.再放入苋菜,大火将菜炒软后加入蒜末和盐,大火炒匀后关火出锅。功效:解毒利湿。解析:苋菜性凉味甘、入大、小肠经,能清热解毒、利尿除湿。苋菜比其他蔬菜更优异的是它可食用部分不含草酸,可提高人体对这些矿物成分及其他营养物质的吸收利用率。搭配大蒜能起到和胃助消化的作用。禁忌:脾胃虚寒儿童。西红柿龙利鱼
原料:龙利鱼g,西红柿2个,番茄酱、油、盐、玉米淀粉、糖、姜丝、现磨黑胡椒适量。制作方法:1.将龙利鱼解冻后用厨房纸擦干水分,切成小块,加入适量油、黑胡椒、姜丝腌制15分钟;2.将西红柿顶上十字划刀,放入滚水烫一下后去皮,去皮的西红柿切成小块备用;3.将腌好的鱼肉放入滚水中烫熟捞出备用;4.将锅烧热加入适量油,放入切好的番茄,中火翻炒,西红柿炒出汁后加入适量番茄酱继续翻炒1分钟后加入小半碗水,水开后放入龙利鱼块,中火煮2分钟;5.将玉米淀粉和小半碗水混合成水淀粉,倒入锅中用大火煮开,收汁浓稠后加入适量盐和一小撮糖调味出锅。功效:调节肠道。解析:龙利鱼肉多刺少,尤其适合儿童食用,并且龙利鱼肉中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蛋白质,非常容易被人体所吸收。西红柿中含有柠檬酸、苹果酸、西红柿素等物质,具有分解脂肪、助消化的功效。禁忌:龙利鱼过敏的儿童。注:本文系作者根据中国教育报、上海发布、中国食品科技网、四季养生网、南报网等内容综合整理,转载请标注出自“上海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