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期辨证治疗变应性皮肤血管炎

湖南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lx/140322/4358927.html

1.变应性皮肤血管炎临床表现复杂,病因复杂,证候多变,皮损呈多形性,且病程长。临床医家对该病分期分型有诸多认识与经验,根据该病发展过程总结为三期:急性期以邪实为主、迁延期虚实夹杂、稳定期以正虚为主。认为“血瘀”是主要发病机理,将变应性皮肤血管炎分为毒热血瘀和气血两虚两个证型。根据临床特点辨证分型为:湿热阻络、血热瘀结;气虚血瘀、痰湿凝阻;阳虚寒凝、瘀湿阻络。辨证论治是中医的精髓,在其发生、发展的过程中可分为急性期、缓解期及恢复期,并在传统辨证论治的基础上,依据变应性皮肤血管炎不同时期的特性,分期辨证,使辨病和辨证有机结合起来。

2.四诊合参,分期辩证2.1急性期———湿热互结,邪毒为患

此期多见红斑、紫癜、丘疹、瘀斑、水疱、破溃糜烂、坏死、渗液、烧灼痛、荨麻疹等皮损,溃疡面色鲜红,周围皮肤红肿,局部皮温高,痒痛时作,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根据皮损辨证,皮色鲜红,皮肤肿痛,皮温高均表明热毒炽盛,紫癜、瘀斑为火热之邪易迫血妄行,舌质红,脉数亦支持此观点;苔黄腻、脉滑为湿邪内蕴,所以此期以湿热互结证为主,邪毒犯逆,属实证。

2.2缓解期———脉络瘀滞,虚实夹杂

急性期经清热利湿法治疗,未能痊愈则可能进展到缓解期,此期多无新发皮疹,水疱基本消退,渗液减少,坏死创面或稳定,疮面及疮周皮肤色暗红,局部皮温较湿热互结证型皮温降低,舌质黯红,苔白或微黄腻,脉弦细按之无力。此时湿热未完全祛除,日久成瘀,且正气受损,即邪退生新,正虚留瘀于脉络,病机既有血瘀又有气虚,且湿邪仍在,久困伤脾,证型以虚实夹杂证为主。

2.3恢复期———邪毒清退,以湿为主

恢复期即疾病后期,此时红斑、丘疹、瘀斑、水疱消退,溃疡愈合,无渗液、烧灼痛,皮温亦趋于正常,但常遗留萎缩性瘢痕,及色素沉着,并伴形体消瘦,四肢乏力等全身症状。舌质暗或淡,苔白腻,脉滑或濡缓。该病迁延日久损伤正气,脾气渐虚,中焦失运,清浊不分,水谷精微化为湿浊;或后期恣食辛辣、肥腻等,而至湿滞中焦,经脉瘀阻,证型以脾虚湿滞为主,属本虚标实之证。

变应性皮肤血管炎各个临床分期均有其特殊的证候特点,分期遣方用药可执简驭繁,事半功倍。当然这三个阶段之间不能划出清晰的界限,需根据疾病的不同分期的表现,抓住其主要病机,临证加减,标本兼顾。

3.病症结合,分期用药3.1急则治标,祛邪为先

急性期邪气盛导致病势急性进展,其致病的主邪为湿热毒。根据中医学“急则治标”的原则,治以清热解毒、利湿为主,健脾化瘀为辅。方选四妙勇安汤加减,用药金银花、当归、玄参、甘草、桃仁、桂枝、赤芍、牡丹皮、茯苓、白术、泽泻、川牛膝等。其中金银花性寒,具有清热解毒,疏散风热之效,为治一切内痈外痈要药;玄参可滋阴降火、解毒利咽,两药相配,清热解毒之功倍增,兼以利小便;甘草不仅清热解毒,尚可通经脉,利血气,以上三药合用清热解毒,为君药。桃仁主瘀血,血闭,积聚,邪气;赤芍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益气;当归能和血补血,尾破血,身和血;桂枝去性取用以通经脉,诸药合用,共起活血化瘀通络之功,为臣药;茯苓、白术既可健脾又可利湿,而泽泻功专利湿,三药相配,标本同治,为佐药;川牛膝引诸药下行,直达病所,又兼行血,正如朱丹溪云:“牛膝引诸药下行,宜入足少阴以理诸疾,妇人得之,应归血海,故行血有功”,为使药。

若患者舌根苔黄厚腻,脉滑数,为下焦湿热重,加用黄柏、苍术等药物。黄柏味苦,性寒,无毒,泻龙火而救水,利膀胱以燥湿;苍术主风寒湿痹,死肌痉疸,此处用苍术以燥湿;黄柏以祛热,又黄柏有从治之妙,苍术有健脾之功,一正一从,奇正之道也。若患者疼痛明显,为热盛,加蒲公英、连翘,蒲公英专治痈肿、疔毒,亦为通淋妙品,连翘主痈肿恶疮、瘿瘤结热、蛊毒,二药相配,使清热解毒之效倍增,兼有消肿散结利湿之功,正如《类经·疾病论》曰:“热甚则疮痛,热微则痒疮。”若患者舌质黯红,皮损为紫红色,脉滑数涩,为血瘀重,加丹参、鸡血藤,丹参能破宿血、补新血,鸡血藤可去瘀血、生新血、流利经脉,二者相合,既能活血又能补血,使瘀血去新血生,有利于溃疡的愈合。

3.2化瘀扶正,兼清余邪

缓解期即慢性期,此期皮色暗红,皮温降低,舌质暗红均表明热邪已去,瘀血仍在;脉弦细为血虚,按之无力为气虚。故治疗当以益气活血为主,兼健脾祛湿,方用桃红四物汤加减,药用桃仁、红花、生地、当归、赤芍、川芎、茯苓、泽泻、山药、白术、党参、黄芪、桂枝、细辛、炙甘草。其中桃仁、红花活血化瘀,茯苓、白术健脾利湿共奏化瘀利湿之效,为君药[。生地、当归、赤芍、川芎以养血活血;黄芪内托已溃疮疡,生肌收口;党参补助气分,兼能补益血分;党参、黄芪合用以益气行血,兼补生肌;山药、泽泻合用以健脾利湿,以上诸药共奏养血活血、益气利湿之效,为臣药;血得温则行,桂枝辛温散结行气,细辛达表入理,辛温走串,两药相配以温通血脉,为佐药;炙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

此外,在清热利湿、健脾化瘀治则的基础上,重视利湿药的应用,湿邪湿性黏浊缠绵,阻碍气血运行,易使本病反复发作,因此临床常联合佩兰、茵陈、萆薢、厚朴、苍术、威灵仙、薏米等药物,以清热利湿之功。热象明显者,常加用马齿笕、蒲公英、水牛角以清热解毒凉血。在活血的同时习惯加用全蝎、地龙、竹茹,以增强活血化瘀、通络散结之功。

3.3扶正善后,以防复发

此期属“正虚瘀结”,以虚、瘀为主,治疗以扶正固本为主,利湿活血为辅。若当热邪、血瘀、湿邪已除,患者愈后,针对产生湿邪的根本原因进行调理,并根据患者平素体质兼顾用药,以防传变和复发,正所谓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此患者素体脾胃虚弱,常舌质黯淡,有齿痕,苔白腻,脉濡缓,易腹泻、嗳气、腹胀、便溏等,采用人参、白术、太子参、茯苓、山药、薏苡仁等药物加减以健脾利湿[;伴有四肢不温,脾胃虚寒者,运用附子、防己、人参、干姜、甘草、白术等药物加减以温脾散寒;若患者为湿热体质或嗜酒、喜食辛辣肥甘厚腻,常口中黏腻,口臭,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为湿热内蕴,可辨证应用黄柏、牛膝、薏苡仁、败酱草、石斛、金银花、茵陈、车前子、苍术、甘草等药物加减以清热利湿[17];若患者有感受外湿的病史,并伴有腰膝酸软等症状,当以桑寄生、杜仲、牛膝、细辛、独活、秦艽、茯苓、肉桂、防风、当归等药物加减以补益肝肾、祛风除湿,即“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预后调理当谨识阴阳,邪祛之后,从体质辨证调理,辨热盛或阴寒,虚证或实证,区分阴阳虚实方可有效防止该病的复发和传变。同时注意患者的饮食起居、情志调节、运动防护。

4.小结

认为该病的发生与湿热、瘀滞、气虚等有较大关系。从伏邪论治,以大气脱毒、开门逐盗之法运用大气脱毒汤合麻黄细辛汤、四妙勇安汤加减治疗。张晓琳以清热利湿,化瘀散结为治疗原则,结合中医的整体观念治疗该病[22]。孙光荣教授认为本病病因与遗传、气滞、血瘀、毒聚、痰凝、抑郁等有关,治疗以益气活血、疏肝解郁、清热解毒、行气化痰为主。笔者从事血管炎的科研、临床多年,在汲取古人经验的基础上并结合大量临床实践,对变应性皮肤血管炎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认为变应性皮肤血管炎主要为湿邪、血瘀、热毒三邪蕴结为病,临证采用分期辨证论治,急性期即湿热互结证型当以清热利湿为主、健脾化瘀为辅;缓解期即虚实夹杂证治当活血祛湿兼健脾益气;恢复期即预后调理在祛湿之源的同时,继续坚持益气健脾为主、利湿活血为辅的治则,以防传变或复发,同时根据患者平素体质兼顾用药、随症加减,收到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编辑:寇真内蒙古医科大学中医临床学院研究生,师从风湿病专家吕新亮教授,研究方向:中医药治疗风湿免疫病。扫一扫


转载请注明:http://www.fangfz.com/xgyzl/6419.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