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说的皮肤“血管瘤”,一般分为血管畸形与血管肿瘤。血管畸形是皮肤血管扩张畸形,包括微静脉畸形、静脉畸形、动静脉畸形等。血管瘤是来源于血管内皮细胞的先天性良性肿瘤。婴儿血管瘤的男女发病比例约为1:3。一般出生后1周左右出现,在患儿1岁以内血管瘤处于增殖期,1岁左右逐渐进入消退期,大多数血管瘤可消退。据文献报道,1岁时血管瘤消退率约为10%,5岁时消退50%,7岁时消退70%。未经治疗的瘤体消退完成后有25%~69%的患儿残存皮肤及皮下组织退行性改变,包括瘢痕、萎缩、色素减退、毛细血管扩张和皮肤松弛(如下图)。
如“血管瘤”在美观及重要功能部位,瘤体较深,或生长过快,应尽快治疗。“血管瘤”的治疗方法多样,常见治疗方法包括口服药物、外用药物、激光治疗、手术治疗、介入治疗等,根据“血管瘤”的类型,深浅选择不同的治疗手段,下面分别来介绍一下。
一、血管畸形:
1.激光治疗:适用于表浅微静脉畸形,即鲜红斑痣等(深度1.2mm)。激光治疗具有微创性、即时性、疗效显著、副作用小等优点。
2.介入治疗:适用于较深的动静脉畸形等。
二、血管瘤:
1.口服β受体阻滞剂:适用于中度及高度风险的血管瘤,即深部,多发及解剖复杂部位的血管瘤的治疗。口服普萘洛尔治疗婴儿血管瘤无确切停药年龄限制,一般口服至瘤体基本消退,可考虑在1个月内逐渐减量至停药。可能出现停药后复发现象,服药疗程通常会超过1年,一般延续到15月龄以上。
2.外用药物:适用于低度风险的极表浅血管瘤(深度<1mm)。通常用药第2-3月疗效最为明显,但是往往起效比较缓慢,不能控制深层血管瘤的生长。如果瘤体生长迅速,建议尽早采取其他治疗方法进行干预。
3.局部激光治疗:适用于浅表型、外生型婴儿血管瘤的治疗(深度<7mm)。既可抑制增殖期瘤体的增殖,也可用于减轻瘤体消退后残留的毛细血管扩张性红斑。但对深部病灶无法抑制生长。激光治疗血管瘤具有微创性、痛苦小、瘢痕小、副作用少、见效快等优点。
4.外科手术:部分婴儿血管瘤未经及时治疗,或非手术治疗后遗留残存组织、明显畸形、瘢痕,特殊部分血管瘤,影响美观,如唇部血管瘤,应采取整形手术,在改善外观,快速去除病灶,美容性重建及改善功能障碍等方面有独特优势。
皮肤超声诊断系统
皮肤肿物是血管瘤还是血管畸形?瘤体是表浅还是深入?皮肤“血管瘤”用哪种方法治疗更好?需要有经验的医生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等综合评估。为准确测量皮肤血管瘤的数据,选择更合适的治疗措施,医院皮肤科引进了皮肤超声诊断系统(皮肤B超,如下图)。皮肤B超是一种新型的无创检测手段,可以观察表皮、真皮、汗毛及皮下组织10mm内的细微结构,对于各种痣、寻常疣、血管瘤、钙化上皮瘤、脂肪瘤等浅表皮肤肿物在皮下的大小形态能够清晰显示,比彩色多普勒超声分辨率更高,精确到0.05mm,具有无创、无辐射、快速、方便、可重复性等优点。
1、通过对比同一部位正常皮肤与皮损区皮肤表皮及真皮厚度,回声区是否连续,有无条索状隆起结构,可帮助辨别静脉畸形结构(如图)。
静脉畸形皮肤B超患侧静脉畸形皮肤B超健侧
2、可更加精确测量表浅型血管瘤瘤体深度及边界(如图)。
瘤体较表浅,可见多个管腔结构,距离表皮深度约为1.09mm
瘤体较表浅,边界较清,距离表皮深度约为2.64mm
3、通过肿物边界是否清晰,回声强弱,有无血流信号等,能够帮助鉴别血管瘤与其他皮肤表浅肿物。
瘤体边界较清晰,未见血流信号,瘤体内可见点状强回声影,周边可见低回声晕。考虑钙化上皮瘤
瘤体边界较清晰,椭圆形,内部回声可呈强回声、等回声、低回声,后方回声不衰减。考虑脂肪瘤
皮肤超声诊断(皮肤B超)对血管瘤治疗具有重要作用。1.初步确定皮肤血管瘤的类型,深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2.随访观察外用药物,激光治疗的疗效。
(管志伟李钦锋)
管志伟李钦锋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