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鳞病是一组皮肤干燥并伴片状鱼鳞样固着性鳞屑为特征的角化异常性遗传性皮肤问题。临床可分为寻常型鱼鳞病、性连锁性鱼鳞病、板层状鱼鳞病、先天性大疱性鱼鳞病样红皮病、先天性非大疱性鱼鳞病样红皮病等类型,其中最常见的是寻常型鱼鳞病(又称为“干皮病”),故在此主要介绍该型鱼鳞病。
临床表现1.好发年龄:常见于青少年,出生时症状不明显,约95%在三岁前发病。
2.好发部位:四肢伸侧及背部,其中小腿前侧最明显。
3.皮损特点:轻者为冬季皮肤干燥,表面有细小鳞屑;稍重者为淡褐色至深褐色菱形或多角形鳞屑,外观如鱼鳞,但一般无自觉症状。
注意:该型应该与淋巴瘤、骨髓瘤、结节病、麻风或甲状腺疾病等引起的获得性鱼鳞病鉴别,后者一般成人发病,常累及躯干和四肢,发生在原发病之后,且随着原发病的修护而好转。
病因寻常型鱼鳞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但因为父母基因突变不同,后代发生本病的概率和严重程度也不同。
修护原则:温和、保湿、轻度剥脱。
外用:标准霜+愈裂乳+沐浴液/洗手液,可以抑制杀灭鱼鳞病的致病菌。
内服:颗粒+多维+天然维E+葡萄籽,可以提高身体免疫力,提高抗病能力。
预防:本病是常染色显性遗传性皮肤问题,只要不与有同样疾病的病人婚配,其后代就可以不发生类似的疾病。本病对顾客的健康、生活与智力发育等影响甚小,切忌用碱性肥皂,过热的水洗澡,以免皮肤更加干燥,引起鱼鳞病症状的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