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门诊经常遇到病人及家属询问:冬季定期输液能预防脑中风吗?有些医师也感到困惑。按照病人的理解就是“疏通血管”、“稀释血液”,预防心脑外事件血管的意外。
在冬季,一医院要求输入带有活血化淤药物的液体,以预防脑血管病发作。这种现象在中、小医院或基层医务室普遍存在。邱主任在这里指出:输液并不能有效地预防心脑血管意外。
活血化瘀药,冲不开血栓!
很多老年人最担心发生的心血管疾病就是脑梗塞(血栓堵住了脑血管),听说医生急救的时候用的是溶栓药,那我提前输一些活血化瘀、抗血栓、改善循环的药不就让血液流通了?不就堵不住脑血管了?乍听一下真的有点合理呢。
首先我们要弄清楚,造成血管堵塞最常见的原因是动脉硬化、血管内膜增生,导致血管不同程度地变窄,血流变慢,就像河水的水流在狭窄的地方会变慢、泥沙更容易沉积一样,变窄的血管也更容易被堵住。
血管一旦被堵住,被堵住那块的血管内膜细胞受到了刺激就会迅速增生,和堵塞物牢牢地结合在一起,如果在发病的6小时内及时用溶栓药,有可能将堵塞的血管通开。但是急救用的溶栓药和您输液用的活血化瘀的药根本就是两回事儿,如果血管已经堵上了,期待活血化瘀的药短时间内冲开血管是不现实的。
即使活血化瘀的药物在用药的当时起了扩张血管的作用,等药物被代谢完,药效也就没有了,等过了输液这几天,这种所谓的“预防作用”就无从谈起了。
大量输液,副作用多到难以想象!
1容易诱发肾衰、心衰由于老年人多合并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平时吃的药也比较多,调节能力变差,一旦输入大量液体,全身的血容量迅速增加,会加重肾脏的负担,容易诱发肾衰竭;如果是合并有心功能不全的患者,大量输液时心脏的负担瞬间变重,很容易诱发心力衰竭。
2高烧、恶寒、过敏
老年人经常输液还可能出现输液反应,如发高烧、恶寒战栗等,而且很多中药会导致过敏,如果是去小的诊所挂水,一旦发生过敏性休克,后果难以想象。
3静脉血管炎输液也属于一种有创伤的操作(因为针穿破了皮肤、血管),老年人的抵抗力变差,反复扎针很容易出现静脉血管炎。
4微血管的血栓还要一种说法是输液药物中有一些肉眼看不到的微粒,这些微粒会蓄积在毛细血管中,时间长了不仅血管通不了,还会出现微血管血栓等问题。
预防心血管疾病,还得靠长期护理
造成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有很多,如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心脏病以及肥胖、遗传、年龄、性别还有吸烟、饮酒等,如果这些造成疾病的关键因素没有得到有效地控制,人就容易发生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压心脏病、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和脑血管疾病(脑卒中、中风等)。
小提醒改变生活方式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根本,比如饮食要少油少盐、均衡营养、坚持每天运动等;如果是有高危因素的老年人,一定要定期监测血压,坚持服药,医院做检查。一旦出现了头晕、胸闷、胸痛等任何不适症状,医院进行诊治,千万不要耽误了最佳的救治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