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文章中小朋友最后诊断过敏性紫癜。过敏性紫癜是儿童比较常见的疾病,多见于较大儿童,男孩多见。该病易引起误解,因为叫过敏性紫癜,很容易让人认为它就是过敏引起的,实际上跟过敏可能没有太大的关系。它的本质是血管炎,是自身免疫性的疾病,在接触过敏源后,比如在秋季和冬季,鱼、虾和蟹大量出现时,我们看门诊时会发现有些儿童在食螃蟹或虾后,出现过敏反应,出现过敏性紫癜,有可能因为当时已经处于过敏的血管炎的状态。还有些主要是感染诱导的,在春季和冬季更多,即传染性疾病相对较高的季节,过敏性紫癜的发生率也很高,常常我们病房同期住院的就有3-4个。有专家认为存在与许多感染诱导的自身免疫反应的关系。可能是以病原体,比如细菌、病毒、寄生虫等;药物,比如抗生素、磺胺药、解热镇痛剂等;食物,包括有鱼、虾、蛋、牛奶等;以及花粉、虫咬、疫苗注射等作为致敏因素,使具有敏感体质的小朋友产生变态反应,从而造成一系列的损伤。儿童过敏性紫癜起病一般较急,首发症状以皮肤紫癜为主,少数宝宝首先出现腹痛、关节炎或肾脏症状,最后才出现紫癜,临床上很容易引起误诊。发病前1~3周常有发热,咽痛等上呼吸道感染史,在临床上分为4种类型,有单纯型,关节型,胃肠型和肾型紫癜。(图片来源于网络)最常见的类型是单纯性紫癜,损害仅限于皮肤,儿童发病多,起病急,皮疹初期为紫红色丘疹,好发生于四肢伸侧,臀部,尤其是小腿和足踝部,对称分布,有些宝宝可伴有头皮,手足的水肿,皮疹高出皮肤表面,按压后不褪色,可伴有瘙痒,数日后转变为暗紫色,最后呈棕褐色消退,一般4~6周后皮疹自动消退,有些间隔数周、数月后可复发。关节型紫癜指除了皮肤损害以外,还可以出现关节的红肿疼痛,不敢行走。肾型紫癜可以出现尿蛋白,血尿,管型尿,甚至肾功能不全,预后较差。胃肠型紫癜除皮损以外可以出现脐周和下腹部疼痛,伴有恶心,呕吐,便血,严重时可有腹部绞痛,肠套叠,甚至肠穿孔。大部分儿童过敏性紫癜预后比较好。如得了过敏性紫癜,大夫一般都建议要避免吃容易过敏的食物,比如鱼、虾、肉、鸡蛋、牛奶等,避免诱发因素。急性期建议只吃素食,尽可能不吃蘑菇、木耳、土豆、番茄等食品,如急性期已过,皮疹不再出现一个月左右,待紫癜稳定后,就可以逐渐开始食用瘦肉、鸡蛋、牛奶、海鲜、蘑菇等,但一定要一种一种逐渐添加,慢慢过渡到正常饮食。可以通过过敏源检测尽量找出过敏原,同时要使用抗过敏的比如抗组胺药物来进行治疗,对关节肿痛的特别是腹痛型紫癜或肾型可以用糖皮质激素,比较重的也可以输注静脉用丙种球蛋白或应用免疫抑制剂等。所以如果宝宝腿上起了好多红点,被大夫诊断为过敏性紫癜,不要紧张,只要遵从医嘱,配合治疗,一般是可以治愈的。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fangfz.com/xgyzd/69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