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最大面积器官是什么?那就非皮肤莫属了,而且皮肤也是最容易观察的器官。因此,在发现皮肤有异常症状的时就不可大意,因为这些变化可能是皮肤疾病的征兆和信号。下面就来看哪些皮肤异常症状是疾病产生的信号吧。
你真的了解自己的皮肤吗?
一:保护功能
皮肤覆盖在人体表面,表皮各层细胞紧密连接。真皮中含有大量的胶原纤维和弹力纤维,使皮肤既坚韧又柔软,具有一定的抗拉性和弹性。当受外力摩擦或牵拉后,仍能保持完整,并在外力去除后恢复原状。皮下组织疏松,含有大量脂肪细胞,有软垫作用。皮肤可以阻绝电流,皮肤的角质层是不良导体,对电流有一定的绝缘能力,可以防止一定量的电流对人体的伤害。皮肤的角质层和黑色素颗粒能反射和吸收部分紫外线,阻止其射入体内伤害内部组织。皮脂腺能分泌皮脂,汗腺分泌汗液,两者混合,在皮肤表面形成一层乳化皮肤膜,可以滋润角质层,防止皮肤干裂。汗液在一定程度上可冲淡化学物质的酸碱度,保护皮肤。皮肤表面的皮脂膜呈弱酸性,能阻止皮肤表面的细菌、真菌侵入,并有抑菌、杀菌作用。
二:感觉功能
皮肤内含有很多的神经末梢,分布于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内,使我们具有“痛、触、冷、热、压、痒”等感觉.不要小看这些感觉当环境变化或外界刺激对身体产生不利影响时,这些感觉就好像身体的预警机制,及时提醒我们采取措施,防范各种侵害。借助于皮肤的感觉作用,并与另他感觉器官配合,人类才能进行正常的生活。
三:调节体温
体温是机体内物质代谢过程中产生热量的表现,也是机体细胞进行各种生化反应和生理活动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调节体温是皮肤的重要功能之一。皮肤是体内热量散发的重要组成部位,可以通过皮肤血管收缩、立毛、排汗减少等形式来调节体温,也可以通过辐射、对流传导、蒸发等物理方式来散发热量
四:分泌与排泄
皮肤的小汗腺具有分泌和排泄汗液的功能。汗液排出后与皮脂混合,形成乳状的脂膜,可使角质层柔软、润泽,防止干裂。汗液使皮肤具有一定酸性,可起到抑制细菌生长的作用。皮脂腺可分泌皮脂,环境温度升高,皮脂愁稠度降低;较易自毛囊口排出,与汗液混合,形成乳状脂膜,起到保护皮肤的作用。
五:吸收功能
皮肤是机体最外层的保护屏障,既可以防止水分和某些化学物质进入机体,也可以吸收对机体有用或有害的物质。皮肤吸收的主要途径是通过角质层的细胞膜,另外也可以通过毛囊皮脂腺和汗腺导管进行吸收。
六:新陈代谢
皮肤各种组织成分的形成及其生理功能的进行,都需要经过一定的新陈代谢过程才能完成①水分:皮肤中的水分主要在真皮,每日从皮肤散发的水分约为ml。皮肤有炎症时,水分的蒸发显著增多。
②电解质:皮肤中的电解质以氯化钠、氯化钾的含量最多。还包括镁钙、铜、磷、硫、锌等,各有其不同的生理作用。
③糖代谢:糖为细胞活性提供能量。正常表皮的葡萄糖含量约为血糖的2/3,糖尿病病人的皮肤中葡萄糖含量增加,所以容易受细菌和真菌感染。此外,皮肤还存在着蛋白质代谢、脂肪代谢等多种代谢功能。皮肤的新陈代谢功能在晚上10点至凌晨2点最为活跃,在此期间保证良好的睡眠对养颜大有好处。
七:免疫功能
皮肤除了具有非特异性屏障功能以外,还是一个很重要的免疫器官。在外界物质接触或进入皮肤组织时,皮肤内的一些具省特别功能的细胞会对它们进行识别、信息传递和记忆或产生吞噬和排斥反庆,井在体内产中一些特殊的细胞成分、细胞冈子、免疫球蛋白和补体等,所有这些反应,统称为免疫反应,它既是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也是许多皮肤病发生的基本原因。
看到的,和感受到的你能看到的,是皮肤的外观改变,比如色斑、红斑、丘疹、红血丝、皱纹等。
色斑常见的色斑有雀斑、黄褐斑(也被称为妊娠斑、肝斑)、咖啡斑、老年斑(脂溢性角化症)等,诱发因素有基因本身决定的(雀斑、咖啡斑),也有后期紫外线、炎症、激素水平改变等原因导致的。
观察色斑,要观察它的分布范围,单侧还是对称;
雀斑、黄褐斑通常对称分布,但褐青色痣(获得性真皮黑色素细胞增多症)可以长得很像雀斑,部分人群单侧分布;
分布面积,点状还是大片,雀斑是点状,老年斑最初是点状但可以不断扩大;
出现时间,早年还是最近,咖啡斑婴幼儿时期就出现了,雀斑多发生于儿童,黄褐斑好发于妊娠期、青中年,老年斑虽然有「老年」二字,20岁也可以出现。
红斑
红斑最常出现在皮肤过敏时,比如湿疹、日光性皮炎,也可以出现在某些血管炎中,比如结节性红斑,也可以出现在结缔组织病中,比如红斑狼疮、皮肌炎等等。
观察红斑,要观察是否伴随刺激、瘙痒、肿胀,刺激或瘙痒的红斑,多与过敏相关,肿胀或疼痛的红斑,可能与各种类型的炎症反应相关。
红斑的出现,意味着「疾病」状态,并不是「护肤」能够解决或改善的,需要积极「治疗」。
丘疹
丘疹是个包罗万象的概念,丘疹可以是各种颜色的,红色的丘疹一般是痤疮、毛囊炎、皮肤过敏等的表现,棕色、淡灰色的丘疹,可以出现在脂溢性角化症、扁平疣中,棕色、蓝色、黑色的丘疹,可能是色素痣的表现。
其次,丘疹可大可小,针尖儿大小的丘疹,可能是粟丘疹、毛周角化症、痱子、过敏性皮肤病等的表现,豆粒大的丘疹,可能是皮脂腺囊肿、表皮囊肿、色素痣等等的表现。
观察丘疹,要观察它的发生和发展,就痤疮而言,痘痘出现之前,一般会先出现粉刺,而玫瑰痤疮(不是痤疮)则没有粉刺出现,直接表现为炎性丘疹。
皮肤潮红和红血丝
皮肤潮红绝大部分情况都是皮肤毛细血管扩张的表现,是毛细血管突然集体扩张,血管内「充血」所致,发生在情绪激动、紧张、环境温度上升、外界刺激、人体的某些激素作用下,常见于(先天)敏感皮肤、面颈毛囊红斑黑变病、玫瑰痤疮、日光性皮炎等。
如果透过表皮能看到一根根明显的红血丝,则意味着毛细血管的永久性扩张,它是不会自己收缩回来了,常见于玫瑰痤疮(酒渣鼻)、长期紫外线影响下高原红的红脸蛋。
做好防晒,可以减少紫外线对细胞DNA的直接刺激,减少皮肤的氧化应激反应,减少氧自由基对血管内皮细胞的破坏。
我们能感受到的能感受到的是皮肤的主观感受,比如刺激、瘙痒、疼痛等等。
刺激
当皮肤接触了某些不能耐受的化学制剂,如清洁剂、防晒剂,某些酸、碱液体,或进入某些刺激性环境,如刚装修的新房、化工工厂,可能诱发接触性皮炎,出现刺激症状。
当皮肤屏障功能受损,表皮角质层变薄,皮肤神经末梢暴露在皮肤表面,皮肤的感受力增强,稍微有些风吹草动,也会出现「刺激」感。
这时候,我们要做的,是停止接触那些可疑的刺激来源
瘙痒
最常见的瘙痒,是过敏性皮肤病所致,比如湿疹、荨麻疹、多形性日光疹,它们是由于对某些特定因素过敏导致的皮肤免疫反应,这种瘙痒,可以说是“才下眉头,又上心头”。
疼痛
面部的疼痛问题,常见于病毒性疾病,比如单纯疱疹、带状疱疹,它们是免疫系统功能失衡所致疱疹病毒的感染,可能先疼再起疱,也可能先起疱再疼痛。带状疱疹的疼,是「疼起来真要命」的疼。
单纯疱疹常见于口角,我们常说的,「上火」后口角起泡,大部分是单纯疱疹。
对疼痛来说,单纯疱疹的疼不需要特殊处理,等单纯疱疹好了,疼痛自然会消退,不过如果是带状疱疹引起的疼痛,医院请医生协助治疗。
所谓兵贵神速嘛,一旦皮肤出现了问题,早一步意识到,就给后面的护理或治疗争取了更多主动权。
皮肤在表达,要去听,去看,去感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