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至2013年44例造口周围坏疽性

NaiaraS.Barbosa,MD,aStanislavN.Tolkachjov,MD,aRokeaA.el-Azhary,MD,PhD,aMarkD.P.Davis,MD,aMichaelJ.Camilleri,MD,a,bMarianT.McEvoy,MD,aAlinaG.Bridges,DO,a,bandDavidA.Wetter,MDaRochester,Minnesota

背景:造口周围坏疽性脓皮病(PPG)是造口周围顽固性溃疡的一种少见的病因,病例数相对有限。

目的:本研究旨在进一步描述PPG的病因、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

方法:回顾性分析年1月至年7月在梅奥诊所接受诊治的患者资料。

结果:研究期间共纳入44例PPG患者,平均年龄46岁,女性32例占73%;其中41例(93%)伴有炎症性肠病。造口手术后发生PPG的平均时间为5.2月(排除一个异常值)。系统治疗包括激素(66%),免疫抑制剂(41%),生物制剂(36%)及综合系统治疗(36%)。疗效达完全有效的平均时间为10.7周,行造口关闭术可达最佳的完全有效(4例均未复发)。38例经治疗后,23例确诊复发(占61%)。15例重建或修复造口,10例复发(67%)。31例患者中29例缓解(94%)。

局限性:样本量少及回顾性研究设计的局限性。

结论:PPG与炎症性肠病密切相关,主要发生于女性,需较长时间发病,具有很高的复发率。全身激素治疗、联合治疗、闭合手术是有效的治疗方式。早发现、早治疗是实现疾病早期缓解的关键。

关键词:克罗恩病;炎症性肠病;嗜中性皮病;坏疽性脓皮病;造口;溃疡。

造口周围坏疽性脓皮病少见,常发生于炎

症性肠病患者。

闭合造口能完全缓解造口周围坏疽性脓

皮病,但复发常见于造口重建或修复术后。

关可以考虑选择患者予以手术治疗,尤其

适合使用免疫调节剂已得到控制的患者。

在年,首次报道了3例克罗恩病(CD)患者患有造口周围坏疽性脓皮病(PPG)1。这种病情很少见,主要发生于炎症性肠病(IBD)的患者,皮损位于造口周围,约占所有坏疽性脓皮病病例的15%2。PPG是一种排除性诊断,常被误诊为缝线脓肿、接触性皮炎、切口漏出物刺激,感染、潜在CD的浸润2,3。造口形成后PPG发生的时间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3。PPG的治疗方法广泛,包括局部和系统药物治疗及手术干预,但是任何单一干预都不是始终有效的4-6。

目前,PPG相关文献有限,仅有少量病例报道和个案系列,其中最大样本的报道只有20例3-8。本研究的目的在于回顾分析本机构中PPG的特征,其中包括患者、病因、治疗、预后的临床及人口学特征。

方法

本研究经梅奥诊所审查委员会批准。本研究通过机构医疗指标和文献检索系统纳入:自年1月1日至年7月1日,在明尼苏达州罗切斯特市梅奥诊所接受诊治的PPG患者。选入标准与Hughes等人描述的相似3。当前研究纳入确诊的PPG患者,符合下列条件:(1)存在进行性,疼痛,造口周围溃疡,紫红色改变,周边下方组织呈潜行性破坏,呈火山口样凹陷或者筛状瘢痕(图1);(2)排除其他原因所致的溃疡(如,炎症、血管炎、恶性肿瘤,皮肤CD)(3)由皮肤科医生最终诊断为PPG。同时,排除拒绝授权研究的患者。本研究通过彻底查验电子健康档案,收集患者以下资料:特征、造口术后发病的时间,临床表现,病因,组织病理学和实验室检查、治疗方法、疗效、长期结果。

完全有效(CR)被定义为溃疡完全愈合,包括在最初愈合部位复发的溃疡(图2)。部分有效(PR)表示溃疡局部改善,无效(NR)表示造口边缘溃疡持续存在或恶化。如果一个患者坚持同时使用多种治疗方法,评估其临床效果时,每种治疗方法均被认为对治疗效果(CR,PR,orNR)有贡献。缓解的定义是无病状态持续至少2年。

造口愈合定义为有明确的手术取下造口(切除PPG)后,未创建新的造口;造口重建或修复定义为手术取下造口(切除PPG)后,造口重建在原来部位(重建)或不同部位(修复)。造口重建或修复后复发提示在新生或重建的造口部位存在PPG的进展。

结果

患者特征

本研究明确81例PPG患者,其中37例未达筛选标准。表总I结了44例纳入研究的患者特征。

实验室检查及组织病理学

表II总结了实验室检查及组织病理学结果。

治疗

29例(66%)通过静脉或口服予糖皮质激素全身治疗。强的松的平均治疗剂量为45mg/d(18-mg/d),平均治疗时间为5.4月(0.13-36月)。18例(41%)经1种或多种免疫抑制剂治疗,包括咪唑嘌呤(n=6),甲氨蝶呤(n=4),环孢素(n=4),6-巯嘌呤(n=4),霉酚酸酯(n=2)。16例经生物治疗(36%):阿达木单抗(n=11),英夫利昔单抗(n-6),赛妥珠单抗(n=4),优特克单抗(n=2)。另外,4例(9%)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9例(20%)使用氨苯砜,4例(9%)使用米诺环素。15例(34%)均用抗生素防治潜在的继发感染。所有患者中,41例(91%)接受过至少1种局部疗法。

共26例接受手术治疗。其中,4例(9%)行外科闭合术,1例有2次闭合手术(造口建立和关闭间隔2年);16例(36%)行修复或重建术,5例有2次以上的修复或重建手术。表2详细列出了上述患者造口手术的适应症。

疗效

个体化治疗:图3所示PPG个体化疗效的总结。疗效分为CR,PR,NR。数据表示患者接受治疗的总数或治疗记录的数目,一些患者接受了1种以上的同类治疗。造口修复和重建术(21/21例)和造口闭合术(5/5例)达到最大完全有效(CR)。26例糖皮质激素全身治疗的患者中,14例(54%)完全有效,9例(35%)部分有效。4例患者开始用赛妥珠单抗治疗IBD,但是4人均在PPG出现或加剧时才开始用药。

联合治疗:图3总结了系统联合疗法治疗PPG的疗效。糖皮质激素联合生物治疗(n=3)及硫唑嘌呤(n=2)是最常见的联合疗法。2/2例患者使用糖皮质激素联合阿达木单抗,2/2例使用糖皮质激素联合硫唑嘌呤达到CR。

治疗结果和随访:诊断为PPG后平均随访时间为5年(0-18年),其中包括患者在本诊所其他科室随访,其在皮肤科随访仅为平均2、3年(0-16年)。表4所示达到PR和CR的平均时间,复发率和缓解率。

讨论

PG病人1%-5%伴有IBD,但报道显示PPG几乎只发生于IBD的病人3,7,11。50%-78%典型PG发生于系统性疾病,包括IBD、类风湿性关节炎、骨髓增生异常。

危险因素

本次研究的大多数患者(93%)患有IBD,且54%PPG发生伴有活动性IBD,这与先前的研究一致。本研究的PPG患者大多为中年女性,这也验证了其他相关研究的结论3-5。尽管肥胖被认为是PPG的危险因素2,17,但本队列的平均体重指数为26kg/m2。

临床表现

PPG常容易被误诊3-4,27%队列患者与初诊诊断不同(表1)。被误诊的患者中,4人被认为患有刺激性或过敏性接触皮炎。这些患者造口周围可能存在刺激物,可导致产生变应性PPG。另外,我们发现PPG与术后PG的发生机制不同,PPG发生的时间具有显著差异。排除1个异常值,PPG发病的平均时间为5.2月,而术后PG为7到11天18-20。

治疗与疗效

PPG的治疗方法与其他类型PG相似3,21-24。典型疗法为早期局部给予糖皮质激素,钙调酶抑制剂,加强伤口护理,但早期疗法也包括使用糖皮质激素及环孢素系统治疗25-29。新疗法,如局部敷强的松药粉30,局部敷硫糖铝31,移植体外培养的角质形成细胞32,霉酚酸酯33-35,生物制剂,具显示出可观的疗效,特别是对IBD患者36-39。

本研究队列PPG患者所用的各种疗法,与其他报道相似。局部或全身,或同时应用糖皮质激素及钙调酶抑制剂是最常见的疗法。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同样有效。本研究未区分治疗活动性(炎症)溃疡和非活动性(残余愈合)溃疡。鉴别活动性炎症有助于指导免疫调节剂的治疗剂量和疗程40。

行造口闭合术、重建/修复术的患者术后均达CR。行造口闭合术的患者术后复发率为0,然而造口重建/修复的患者复发率高。(20次手术12次复发[60%],15例患者10例复发[67%])。10例重建/修复术后未同时予以药物治疗,6例PPG复发(60%);9例术后给予药物治疗,3例复发(33%)。5例造口闭合术后,4例配合药物治疗无复发。最近一项研究表明,15例下肢PG患者手术治疗配合足量免疫抑制剂治疗有效41。本研究表明手术期间持续给予适量免疫调节剂,可能减少PPG复发。

总复发率为60%表明如先前研究所述,治疗PPG比较困难3。94%患者能缓解,且平均10.7周达CR。在PPG相关文献中,CR在1.7-11.5月范围内(表5)。PPG诊断困难,某些地方缺乏有效的药物,对变量CR和PR的定义不同可能导致CR变化范围大。

IBD造口手术

近30%-40%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和70%的CD患者可能需要手术治疗IBD44,45。手术通常用于解决重症和难治性病例。肠梗阻、穿孔、出血、中毒性巨结肠、肠瘘或肠脓肿(CD),不典型性增生或恶性肿瘤(溃疡性结肠炎)是手术的进一步指征44,45。

出现造瘘口并发症的征象时,可以考虑造口修复或重建,并发症包括缺血,脱垂,狭窄,肠梗阻、造口旁疝、造口周围皮肤顽固刺激症或溃疡46。

因造口相关并发症或IBD的自然病程,本队列的大多数患者经历过造口手术。26次手术仅3次(12%)以PPG作为唯一的手术指征,另外4次(15%)PPG作为手术指征之一。无人是因治疗PPG而行造口闭合术。

局限性

本研究的局限性包括样本量小及回顾性研究设计自身的局限性;然而,据我们所知,本研究是有关PPG最大的单一中心报道。本研究未提供用于管理患者造口的护理等级相关数据。44例中,11例(25%)PPG未行皮肤活检,比例与已报道的研究相似(表5)。通过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微生物学相关数据排除其他病因引起的创口周围溃疡,上述11例患者最终由皮肤科医生诊断为PPG。由于评估的是同时使用多种治疗的疗效,所以本研究不能明确单一疗法的疗效(CR,PR,NR)。

结论

根据我们的临床经验,PPG是PG的一种亚型,其与IBD关系密切,尤其多见于CD患者。本研究所纳入的患者,超过50%有活动性IBD。在本队列中未发现PPG与体重指数高存在关系。PPG发病潜伏时间长且复发率高,可能提示造口部位不同的发病机制。治疗方式应与病变的严重程度匹配。对于活动性肠道疾病应优化IBD治疗方案(理想的治疗也是治疗PC传统有效方式)。造口闭合术可以导致迅速达到CR和缓解。尽管造口重建术后缓解率高,但是对病人有选择性,这种手术特别适合以全身免疫调节剂控制IBD的患者。早发现,早治疗PPG可以缩短缓解时间。

参考文献

1.McGarityWC,RobertsonDB,McKeownPP,AmersonJR,DardenWA.Pyoderma

gangrenosumattheparastomalsiteinpatientswithCrohn’sdisease.ArchSurg.;(10):-.

2.WuXR,MukewarS,KiranRP,RemziFH,HammelJ,ShenB.Riskfactorsforperistomalpyodermagangrenosum







































复方乌龙散
治疗效果好的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fangfz.com/xgyzd/6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