蓓贝母婴蚌埠专业催乳产后修复

  

去年,一则“家人找偏方银手镯煮水喝治退烧未满月男婴丧命”的新闻引发广泛   发烧是最为老生常谈的医学话题,虽经多年反复“科普”,在民众中却仍存在大量的认识误区,导致很多不正确的处置引发不良后果甚至死人的悲剧。

  其中,存在最为广泛,影响最大得到一个误区是“发烧会烧出别的疾病,高烧会烧坏脑子”。而且这种认知误区不仅仅存在普通民众,也存在于很多医生的意识中。在西方国家的一项调查中,很多医生护士认为超过40°C的高烧会对身体造成实质性损害。

  人们之所以存在这些误区的一个根本原因是,很多人没有真正理解发烧到底是怎么回事。

  用一句话说,发热不是一种疾病,实际上是身体对抗疾病因素的的一种有益的、生理反应机制。

  请注意,这里的两个关键词:

  一个是有益的;一个是生理性。

  我们是如何维持“恒温”的

  正常的生命活动要求人体核心体温维持在围绕37°C(新近的说法是36.8°C)的一个狭窄的区间内波动,这就要求人体与外界保持热量平衡。

  虽然体温调节的确切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但是,目前的“调定点”学说可以对人体体温反应做出良好的解释。这个理论认为,人体就如同一个安装了空调的房间,在脑子底部有一个叫下丘脑的部位负责调控身体的温度,就相当于空调的“恒温器”。

  我们可以通过设定空调“恒温器”的温度来调节和维持房间保持在一个适宜温度,比如25°C。当房间温度低于或高于25°C,都会被空调上的测温装置感知,并通过吹热风或冷风来升高或降低房间温度。

  正常生理状态下,下丘脑的恒温器温度设定在37°C左右,当实际温度发生偏离,可以通过存在于皮肤、血管、和脑等组织温度敏感感受器来感知并将信号传送到下丘脑。然后下丘脑会发出加强散热或产热的指令来使得核心温度回归并维持在正常水平。

  为什么说发烧是生理性的

  某些疾病状态下,比如感染入侵人体的微生物或其他异物、人体损伤变性组织,以及被免疫系统错误认定为异物的正常组织都会造到免疫系统的攻击发生炎症,炎症过程产生的一些因子,这些因子可以刺激血管内壁产生另一种特别重要的信号物质,叫前列腺素。前列腺素作用于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升高体温调定点设定的温度。比如由37°C调高到39°C,这时,原本正常的37°C就低于调定点设定的温度,下丘脑就会发出皮肤血管收缩指令以减少散热,如果还不足以达到平衡就会发出增加产热的信号,主要是肌肉纤维颤动来更迅速升高温度。这就是为什么发烧的体温上升期人们反而会手脚冰凉、怕冷,甚至打寒战的原因。

  当体温升高到设定点温度时,体温就不再继续上升,这时我们也就不会再感觉到冷,也不会打寒颤了。

  当经过治疗或者前列腺素自然减少时,被调高的设定温度下降,与体温上升阶段相反,下丘脑就会发出信号让皮肤血管扩张、或者出汗加强散热来降低身体温度。这一阶段我们会感觉很热,手脚温暖、身上出汗,体温也快速下降。

  如果疾病因素并没有彻底消除,炎症就会持续或反复,新产生的炎症因子可以再次升高设定温度导致发热反复发作,这就是为什么发烧会反复的原因。如果疾病因素被彻底消除,体温就可以回归正常而不再反复。

  由此可见,发烧是某些致病因子导致体温的暂时性升高,最大升高程度取决于下丘脑调定点温度改变的幅度(一般在37~40.5°C)。体温调节是完全“掌控”在体温调节机制之下的,因此是一种生理性过程。

  发烧是一种有益的保护机制

  我们为什么会发烧?其进化学上有什么意义呢?

  有研究发现,体温每升高1°C,动物身体存在的具有潜在感染性的真菌种类会减少6%。总体上,人类等恒温动物的体温介于36~40°C之间,携带的具有潜在感染能力的真菌仅有数百种,而爬行、两栖以及其他变温动物身体携带具有潜在感染危险的真菌种类则高达数万。

  因此推论,人类和其他哺乳动物之所以不惜消耗更多的能量而保持身体处于一个温暖的状态,很大程度上可以帮助抵御真菌的感染,是生存优势之一。

  对于多数细菌和病毒而言,37°C也同样它们生长和繁殖的适宜温度。而研究发现,发烧时体温升高,有些病源微生物活性和繁殖就会变得不那么活跃变。而人体的免疫系统反应性则显著增强,包括白细胞计数增加,吞噬细胞和嗜中性粒细胞的杀菌活性和淋巴细胞的细胞毒性增强;C反应蛋白升高同样增强吞噬细胞活性,调节炎症反应,加速组织修复。

  因此,一般认为发烧是人体进化获得的一种对抗病原微生物感染入侵的有益的保护性机制。

  发烧会“烧出病”吗?

  俗话说,“杀敌一千自损八百”,任何战斗都有可能带来一定程度的自我损害,发烧也不例外。

  发烧时,身体除了发生上述有益变化外,也出现一系列生理应力性改变,包括细胞代谢增加导致耗氧量升高,心脏速率加快,心输出量增加;炎症反应诱发的炎症因子可以增加能量消耗,加速肌肉分解,引发负氮平衡——这就是长期发烧容易导致严重消瘦甚至恶液质的原因。

  同时,高烧对神经系统也存在一定负面影响,导致神经系统功能性障碍,包括反应性降低,表现为疲惫、无精打采甚至嗜睡;更严重时会发生谵妄和抽搐发作——就是通常说的“烧得说胡话”,和高热惊厥。

  但是,发烧的所有不良影响都是暂时性、功能性的。到目前为止,没有任何证据证明单纯发烧可以引发身体任何组织器官任何实质性损害。

  有人或者会说,你的这个说法不对啊,高烧明明可以烧出病的嘛。比如,XXX因为感冒高烧,3天后烧成了肺炎;XXX家的孩子,高烧5天烧成了脑炎;再比如,XXX家的孩子发烧的时候多盖了两床被子,就烧坏脑子了嘛。

  事实上,这里存在两个误区:1),如前所述,发烧不是病而身体对某些疾病的反应。但是,有一些疾病在初期仅仅表现为发烧,并不会表现出其特征性症状、体征。等到特异性表现出现已经发烧数日,因此会被人们误以为这些实质性疾病是“烧出来”,较为常见比如肺炎、脑炎等。2)另一种情形就是所谓的超高温。

  超高温

  不同发烧的耳熟能详,超高温对于几乎所有的公众来说都是陌生的。

  什么是超高温(hyperthermia)呢?这是一种非常罕见的病理性状态,指某些疾病状态下,人体体温调节的生理机制遭到破坏致使体温失去控制而异常升高达到或超过40°C,甚至41~42°C及以上。

  当核心体温超过42°C时,人体的很多组织结构和生理机能会遭遇实质性、不可逆性的损害,这时就真的可以“烧出疾病”,甚至可以导致死亡。

  但是,需要再次强调的是,超高温完全不同于通常意义上的发烧,前者是正常体温调节机制遭到破坏的病理性过程,而发烧完全掌控在体温调节机制之下的生理性反应,发烧时下丘脑调定点温度通常在36~40°C范围内,偶尔会高过40°C、40.5°C,达到超高温的水平。但是与病理性超高温的最大区别是体温调节机制仍然有效,可以通过生理性散热机制使体温下降,不会造成实质性损害。

  如果举一个例子,大家或许就对超高温不再感到那么陌生,那就是中暑中最严重的可致死的状况——热射病。

  就是说,“中暑”热射病就是一种超高温。而且是是超高温最常见的情形;其次是某些脑部疾病直接破坏了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导致。

  上文“XXX家的孩子发烧的时候多盖了两床被子烧坏脑子”本质上是对于发烧错误的处理,破坏散热机制而导致的热射病,而非由于发烧“烧坏了脑子”。

  综上所述,发烧不是一种疾病,而是人体对疾病的一种有益的、生理性反应,是受正常体温调节机制控制的,不增加任何实质性损害。就是说,发烧本身烧不出疾病,更不会烧坏脑子。

  那么儿童发烧有什么特点呢?

娃他妈:发烧到39度5,娃居然还傻笑了3分钟,不淡定了,是不是烧傻了?

▌1、这样才算发烧

37.4~37.9℃是低烧

38~38.9℃是中度发烧

39~41℃是高烧

41℃以上为超高烧

PS:正常人体温参考值如下

口腔温度为:36.3℃~37.2℃。

腋窝温度较口腔温度低0.3℃~0.6℃

直肠温度较口腔温度高0.3℃~0.5℃。

▌2、发烧是症状,不是病因

发烧是人体对抗疾病的一种本能反应,它是对抗感染的一种「症状」而非「疾病」。一般发烧只会令身体不适,最重要还是找出并治疗引起发烧的病因,有些疾病就会导致脑损伤。

发烧大部分是由细菌或病毒引起,例如:感冒、肠胃炎、耳部感染、细支气管炎等,下文会详细描述。

▌3、为啥孩子发烧比成人频繁很多

发烧是人体对抗疾病的一种正常反应,孩子的免疫系统不完善,没接触过的细菌病毒都容易造成感染,容易发烧。等孩子大了,发烧的频次就会越来越少的。

发烧是人体对抗疾病的一种正常反应,烧到某个程度就会打住,不会无限发热。持续高烧是因为病菌还没被消灭,等免疫系统干掉病菌后自然就会退烧了。如果持续发热,不要只顾着物理降温,医院找医生。

▌4、发烧的常见原因

①细菌或病毒等病原引起的感染

上呼吸道感染:常见症状如流鼻水、喉咙痛等。

肠胃道感染:如细菌性肠胃炎或病毒引起的肠胃型感冒通常有恶心、呕吐或拉肚子的症状。

泌尿道系统感染症状如频尿、尿痛、血尿等。小孩一般不会表达,可能需要做尿液检查才能确认,需以抗生素治疗。

②有风湿免疫性疾病

如红斑性狼疮、血管炎、风湿性关节炎等,也会引起发烧。

③不明原因的发热

身体可能长了不好的东西,如恶性肿瘤。

▌5、发烧了?这样处理最合适

一般,当体温达到38.5℃以上时,要在医生指导下退热。体温在38.5℃以下的人,可以先选用简单的物理降温。

家庭物理降温的方法:

①多喝水

首先要多喝水,避免发烧期间流汗过多而引起脱水。

②散热消汗

穿着舒适吸汗的衣物来帮助散热。不要用盖被子,穿多衣服来发汗,流汗太多反而容易造成身体脱水。

③温水拭浴

洗温水澡有助缓解发烧症状。另外代谢疾病、慢性心肺疾病的人在发烧时不宜使用冰枕退烧,由于无法应付突增的能量需求,可能导致代谢机制崩溃或心肺衰竭。

还有就是不建议使用酒精降温。

①酒精发挥作用太快,会有反作用。可能会引发全身颤抖,从而使体温再次升高。

②若对酒精过敏,会引起全身不良反应。如皮疹、红斑、瘙痒等。

③酒精会通过皮肤和呼吸道被吸入体内,引起酒精中毒,甚至昏迷。

④因酒精擦浴能兴奋迷走神经,可引起反射性心率减慢,甚至引起心室纤颤及传导阻滞而导致心跳骤停。

误区!吃退烧药和物理降温同时用,效果更好

错!1+1有时候不等于2!

物理降温怎么起作用?物理降温则是直接通过体表蒸发、辐射等方法,带走热量来降温的。而药物是通过发汗来退热。

如果用冰块敷、擦酒精、温水浴等办法降低了体温,孩子就没法出汗,不出汗药效就出不来,药物就白服了(也不是白服,毒副作用依然会有)。

所以正确的做法是,服退烧药后1-2小时内,要通过喝热水等办法让孩子发汗。甚至可以服药后直接进入桑拿间,只要一出汗,大多数情况下体温就降低了。其他没有服退烧药的时间,用各种办法加快散热,降低体表温度。

!!出现以下情况,不要磨蹭,立即就医:

儿童:

①3个月以内的婴儿②拒绝进食或喝水③严重疲倦或神智不清④严重呕吐(喷射式)⑤持续发烧

PS:6个月以下儿童在发热时因病情变化快都应及时治疗。

成人:

①剧烈头痛或畏光②呼吸困难、胸痛、咽喉肿痛、腹痛、小便困难③异常疲倦、易怒、抽搐/痉挛、神智不清或失常

发烧了,吃退烧药作用大吗?

退烧药的作用通常是降低体温4~6小时,以作舒缓,不能把发烧感冒医好。一般感冒发烧会维持两至三天,期间可以使用退烧药降温,完全退烧时便可停药。不过不太建议自己买药服用的,最好是先查出病因。

蚌埠







































长沙白癜风专科医院
治疗白癜风有好办法么



转载请注明:http://www.fangfz.com/xgyzd/2210.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