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您一定有过这样的抽血经历:抽血后,穿刺点周围一片淤青,甚至感到胀疼,又红又紫好几天都消不下去。又或者”“医院抽血,抽血的地方又青又肿的,肯定是大夫没给我打好”。在平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听到有人这么抱怨……
回想一下,您是否刚抽完血,就把棉签一按,手肘一屈,衣服一披,直接走人,边走边不时伸直手肘,看看血止住了没,没有就再重新夹紧,看上它几个回合,最后觉得应该是止血了,棉签一扔完事?相信不少人肯定“中招”了!
事实上,抽血后出现皮肤淤青,多是由于拔针后没有及时、有效按压,导致静脉血管出血至皮下引起的。避免淤青,好的按压手法和过硬的采血技术一样重要哦!
你对针眼的误区
你是不是认为抽血后只有一个针眼呢?实际上,采血针穿刺时有两个针眼,一个是皮肤针眼,一个是血管针眼,而这两个眼,往往因为操作者的手法、进针时的角度、皮肤的脂肪的厚薄、血管距离皮肤的深浅程度这些方面的不同,使得不是所有的采血针可以同时进入皮肤和血管,有时是进入皮肤后在血管上方平行移动一段小距离才进入血管,也就是所谓的血管针眼。你习以为常的按压方式只按皮肤针眼,而忽略了血管针眼。另外手臂不能有效止血且容易形成皮下淤血。
下面我们来看看错误的按压方法:
1.屈起手臂止血
屈起肘部时,阻碍了肘部静脉回流,因而增加了肘部静脉的血管内压力,故血液极易从血管针眼儿渗出,形成皮下淤血。
2.边按边揉止血
临床上常有患者在拔针后用棉签边按边揉,他们认为这样可以减轻局部疼痛感。实际上,这样不利于穿刺点止血,而且经过穿刺后的血管及皮下毛细血管非常脆弱,即使轻微的按揉也会造成局部淤血。
3.按压时间过短
有些人因急于离开采血区域,觉得就一个小针眼儿没事,按压不到1分钟,看到表面不出血就不压了,实际上,皮下血管上的针眼仍在出血。
4.压迫位置不当或面积过小
采血时,针头刺入皮肤后会滑行一段距离再刺入血管。拔针后,很多人会只压迫皮肤针眼,而忽略了对主要出血点一一血管针眼的压迫,导致血管穿刺点在深部组织出血,引起皮下淤血、皮肤淤青。
5.按压力度不当
按压力度过轻导致穿刺点压迫不完全,就不能达到有效止血效果。按压力度过重,会引起局部毛细血管破裂而产生淤血,如果过于用力,则在撤走棉签等止血物品时,受瞬间较大的血流冲击力影响,可能再次出血。
6.袖子勒得过紧
很多人冬天穿的比较多,抽血的时候把衣服捋起来堆在上臂,特别紧,抽完血后也没有及时拉下来,这样容易导致血液回流不畅,就可能引起渗血。
怎样预防拔针后皮肤青紫呢?以下五招告诉你
1、正确按压
在皮肤针眼上方约0.5cm处拇指按压,按压与血管方向一致,这样既可以按压皮肤上的针眼又可以压迫血管上的针眼,同时将已经流出血管积在皮肤下的血液尽可能排到皮肤以外,按压面积大,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减少了淤青出现的可能性。
2、カ度适合
按压力度适合,轻按,而不是揉。按压力度适中,为防止按压点滑脱或按压力度不够,在用一只手的大拇指按压棉签顶端的同时另外四个手指在另一侧对应按压,形成上下两个支点,这样就止血效果啦!
3、时间足够
时间要足够长(一般3~5分钟),凝血功能差的患者延长至10分钟。必须持续按压、用力均匀,不能按一下看一下,这样容易造成淤青。
4、特殊患者
一些特定疾病患者,比如,血小板减少、凝血功能不好、使用抗凝剂治疗、血液病患者,输液前一定要做好血管评估,并选择适合的输液针头,掌握进针方法及技巧。
5、衣袖问题
输液时患者衣袖不能过紧,这样会导致血液回流受阻,淤积在该段静脉中,延长了止血时间甚至发生渗血。
如果发生渗血、青紫,我们该怎么做呢?
(1)24小时内冷敷
如果已经出现淤青,24小时内可以用冷毛巾或冰袋冷敷,使血管收缩,加快止血。避免该侧肢体提拎重物。
(2)24小时后热敷
在淤青出现24小时后,再用热毛巾热敷,促进血液循环,也可涂抹一些活血的外用药。
(3)及时就医
一般情况下,穿刺点周边出现小面积淤青,3至7天即可复原,但如果渗血量过多,造成淤青面积较大或局部血肿,应及时就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