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广医二院风湿免疫科黄文辉主任
接诊了一位就诊经历曲折的年轻患者
21岁的阿伟(化名)
因为血压高、下肢麻木问题就诊
结果查出自己不仅患有动脉瘤
还有肾上腺增生,左肾上腺区有多个血管瘤
辗转多个科室就诊
但是血压和下肢麻木越来越严重
直至他找到广医二院风湿免疫科,才查明病因
年轻小伙血压高下肢麻木,
历时一年辗转多个科室就诊
1年前,阿伟发现自己双下肢偶尔出现麻木,但是休息一下就没事,也没有出现脚没力的状况,想着自己年轻,并没有放在心上。后来,头皮不断出现小结节,下肢麻木越来越厉害,血压异常高,甚至出现肚子痛、拉肚子,胸闷、胸痛的症状,已经严重影响到正常生活,身高厘米的他体重骤降到40公斤。
据阿伟表示,前几次的就诊,医生对他的头皮的结节进行切片以及其他检查,诊断为“动脉瘤”,考虑高血压的罪魁魁首是“肾上腺增生”,并在切除肾上腺手术中发现,阿伟左肾上腺区有多个血管瘤。手术后,阿伟的血压并没有达到预期正常范围,依然需要依靠减压药才能勉强将血压降下来。
吃药也无法降血压?
竟是风湿免疫病惹的祸!
痛苦不堪的阿伟最终求助于广医二院风湿免疫科黄文辉主任。经黄主任仔细分析,结合阿伟的临床症状,考虑他可能患有“结节性多动脉炎”,收治入院作进一步检查。
经检查,阿伟四肢肢端皮肤稍发绀,头皮散在若干个小结节,质软,有搏动感,心率次/分左右,肺部、腹部体格检查未发现异常。双下肢无压痛,肌力5级,肌张力正常,病理征阴性。入院后检查全身动脉的CTA发现多发动脉瘤,包括肾脏、脾脏、脑部、颞部、肠系膜动脉、冠状动脉都有动脉瘤。
黄文辉主任针对阿伟病情,使用糖皮质激素和环磷酰胺等药物。经过对症治疗,阿伟下肢麻木逐渐减轻,心率逐渐下降至70-80次/分。阿伟终于可以摆脱降压药,顺利出院!
结节性多动脉炎
结节性多动脉炎,属于系统性血管炎,比较少见,多发于男性,目前原因不明。根据国际上血管炎的分类,可以分为大血管炎、中血管炎、小血管炎,而结节性多动脉炎属于中血管炎,也是坏死性血管炎,通常累及中小动脉。患者会出现多个系统受累的症状,比如发热、疲乏、体重下降、皮疹、手指/脚趾坏死、关节痛、肌肉痛、四肢麻木/疼痛、肾脏病变(高血压)、腹痛、腹泻、胸痛、睾丸疼痛等。
根据美国风湿病学会
关于结节性多动脉炎的分类标准
1.体重下降
2.网状青斑
3.睾丸痛或触痛
4.肌痛、无力或下肢触痛
5.单神经病或多发性神经病
6.舒张压12kPa(90mmHg)
7.尿素氮或肌酐升高
8.乙型肝炎病毒HBsAg(+)或HBsAb(+)
9.动脉造影显示内脏动脉闭塞或动脉瘤
10.中小动脉活检显示血管壁有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浸润。
根据以上10项中3项阳性即可诊断为结节性多动脉炎。上文患者阿伟正是符合了第1、5、6、9四项。
结节性多动脉炎如果未及时正规治疗,死亡率很高,只有不到1/3的患者能活到1年,88%的患者在5年内死亡,所以,一旦确诊,需要长期治疗。目前常用的是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而免疫抑制剂最常用的就是环磷酰胺。
身体多个部位不适、
找不到明确病因,
建议查风湿免疫病
通常情况下,我们出现哪个器官系统不舒服,就会去相应科室就诊,这在大部分情况下是没错的,但也有例外的情况,特别是一个人同时或先后出现多个部位的不舒服,却找不到病因时,建议到风湿免疫科查查免疫病。
实际上,风湿病在病程中会出现很多部位的症状,比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系统性血管炎等等。很多患者并不了解,特别是早期出现一个症状的时候,往往不会想到自己得的是风湿病,还有人也会想“我这么年轻,怎么可能得风湿病?”,这是患者对风湿病认知的一个误区。专家提醒,当身体出现某个系统症状,正规接受专科治疗效果不好或出现多个系统的症状时,建议患者尽快到风湿免疫科就诊。
专家简介
黄文辉
广州医院
风湿免疫科主任、教授、主任医师
中国医师协会风湿免疫医师分会常务委员、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委员、广东省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风湿免疫医师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州市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广州市医师协会风湿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广州市医学会内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针灸学会经筋及针刀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精准医学应用学会自身免疫病分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医疗行业协会风湿骨松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医疗行业协会风湿免疫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风湿免疫医联体联盟常务理事、广东省医学会粤港澳大湾区风湿免疫联盟副主任委员、ARD中文版编委。
来源
风湿免疫科林泽英
编辑
广医二院全媒体工作室
昌岗院区(本部):广州市海珠区昌岗东路号
番禺院区:广州市番禺区亚运南路63号
西院区:广州市海珠区工业大道中广纸路21号
医院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