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发病机理变化
剖检病变主要表现在消化道、呼吸道和泌尿生殖道等处黏膜,尤以口、鼻、咽、气管、支气管、肺部、皱胃、包皮、阴道、子宫壁等的病变明显。通常在结节附近还出现明显的炎症反应,皮下组织、黏膜下组织和结缔组织有浆液性、出血性渗出液,呈红色或黄色。皮肤最初病变为水肿、表皮增生及上皮样细胞浸润,随后出现淋巴细胞、浆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真皮和皮下组织的血管和淋巴管形成栓塞,出现血管炎、血管周围炎和淋巴管炎,血管周围细胞聚集成套状。在上皮细胞、平滑肌细胞、皮腺细胞、浸润的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内可观察到圆形或卵圆形、嗜伊红染色的胞浆内包涵体。这些包涵体呈圆形或卵圆形,表面有球状突起,周围有晕圈。由于淋巴液的聚集和渗出,可引起皮炎、肌炎及淋巴炎,并通过感染淋巴结使淋巴液回流受阻,引起一肢或多肢及前腹壁肿胀,患畜跛行可能与四肢肿胀有关。05诊断根据临诊症状不难对本病作出初诊;但确诊还需实验室诊断。06防控方案(1)预防方案:采用5-10倍剂量的山羊痘疫苗免疫。农业农村部推荐使用“山羊痘活疫苗”5倍剂量对健康牛进行接种预防;接种方式:①注射部位:牛的后海穴(即牛的尾根与肛门之间凹陷中靠尾根2公分处)。②注射方法:35-40角度皮内注射。③注射剂量:用0.9%的生理盐水10ml稀释一瓶山羊痘活疫苗(50头份),每头牛注射1ml,间隔21天加强免疫一次,每头牛用一个单独的一次性注射器注射;已发病牛采用8倍剂量进行紧急免疫接种。对于处于潜伏期或是亚临床症状的牛,紧急免疫后可能会激发牛只更快的临床症状,属于正常反应现象,不必恐慌。对于已发病的牛场或牛只,应采取紧急隔离,严格消毒并及时治疗。(2)控制方案:对于已发病的牛群处理方案:综合全国各地对牛结节性皮肤病的治疗方法,总结最为有效的治疗方案如下:①用10ml生理盐水稀释1瓶山羊痘活疫苗,按8头份剂量注射,间隔3天和5天再各免疫一次。②头孢噻呋钠冻干粉+氟尼辛葡甲胺注射液+板蓝根注射液混合肌肉注射。每日一次,连用4天。③疫力多糖+双联抗+板青颗粒+美维素饮水或拌料,连用10-15天即可。(4)创可喷喷雾患处,每日2次,连用5天。
(作者单位:贵州博宇新科畜牧有限公司,联系;)
编辑:鄧勇軍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