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马晓旻时青云常玲李奎
所在单位:医院妇产科首都医科大医院妇产科
病例
患者37岁,孕1产0,孕39+3周,常规产检时,主诉当日上午在家中行胎心监护检查时发现胎心可见两段自然减速(图1),最低降至~次/min,伴发频繁变异减速,考虑患者为高龄初产,患妊娠期糖尿病,不除外胎儿宫内窘迫,遂立即收住院观察并复查胎心监护。患者既往体健,自孕13周起规律进行产前检查,孕期超声检查均未见异常,孕24周行葡萄糖耐量试验检查:4.2-9.0-8.8mmol/L,诊断为妊娠期糖尿病,经饮食加运动干预,孕期血糖控制平稳,孕37周时糖化血红蛋白5.3%,血红蛋白:g/L,血小板×/L,凝血酶原时间11.5s,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32.5s,纤维蛋白原4.05g。孕37周超声检查提示:胎儿大小符合孕周,羊水指数12.8cm,3条脐血管,脐动脉S/D2.26,脐带绕颈1周。患者孕期体重增重12kg,既往无血栓性疾病史及相关家族史,无吸烟史。
入院后检查
体温36.9℃,心率78次/min,呼吸14次/min,血压90/60mmHg(1mmHg=0.kPa),予吸氧,嘱左侧卧位。
复查胎心监护显示
胎心基线次/min,变异消失,频发晚减样减速,伴有不规律宫缩(图2),考虑胎儿宫内窘迫,向患者及家属交待病情,建议立即行剖宫产手术终止妊娠。术中见羊水Ⅱ度污染,脐带绕颈1周(紧),绕身1周,胎儿娩出顺利,立即交予儿科医生,新生儿体重g,Apgar评分1min9分,5min9分,10min10分,脐带血血气检查:pH值7.,碱剩余-6mmol/L,二氧化碳分压:48.3mmHg,均在正常范围内。脐带长度80cm,胎盘重g,胎盘外观未见异常。
断脐时发现其中一条脐血管周围组织较韧,自脐轮部至脐根部均呈暗红色,挤压后颜色无改变,脐带呈现为红蓝相间的颜色,断脐后,于脐带断面可见暗红色凝血块,术中考虑脐血管血栓可能。
术后患者及新生儿均无异常,产后3d出院。术后胎盘及脐带病理检查结果提示:1根脐动脉伴局灶血栓形成(70%梗阻)。
讨论
脐血管栓塞发生罕见,国外学者报道发生率为2.5~4.5/,死胎尸检中的发生率为0.1%,在高危妊娠患者中的发生率约为0.4%[1]。Avagliano等[2]对例单胎妊娠、无染色体异常或结构畸形的自发性胎死宫内的胎儿进行尸检,有32例发现脐血管血栓形成。
导致脐血管发生血栓的病因目前还不明确。妊娠期母体血液的高凝状态、各种因素导致的脐带受压,均可以引起脐血管血流发生改变,形成脐血管内血栓。有学者发现,脐动脉血栓会伴有血管壁部分坏死,坏死部分大都局限于血管内层,考虑可能由于脐动脉缺乏滋养血管,其营养供给主要来自于流经血管内的血液和外周羊水,一旦血流减少,脐动脉易出现缺氧,引起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导致血栓形成[3]。Shilling等[4]在7例脐动脉血栓病例分析中,病理组织学检查均观察到脐动脉管壁坏死的表现。
本例患者病理检查发现,脐动脉内局灶血栓形成引起血管70%发生梗阻,另外在血栓形成部位,血管壁与华通胶之间还可见到大量红细胞聚集,可能同时存在脐血管破裂,红细胞自破裂口溢出,聚集在血管外膜与华通胶之间的区域,使得脐带外观呈现出红蓝相间的颜色,并且质地变韧。李欢喜和张雪芹[5]报道的脐血管栓塞病例中,两胎儿均未发现胎心监护异常,栓塞血管呈黄染状,与本病例中脐带颜色不一致,而本病例患者是以胎心监护异常为首发症状,无其他主诉,结合镜下病理检查,考虑脐血管血栓形成伴发脐血管破裂的可能性大。根据本患者既往病史及临床表现,分析脐血管血栓发生可能由于胎儿脐带的过度牵拉和受压所致(脐带绕颈、绕身各一周),脐带过度牵拉和受压后,脐动脉的血流减慢或受阻致血栓形成,同时血栓形成后,血管内压力会增高,导致血管壁受损、破裂,引起红细胞外溢。另外本患者存在高龄初产、妊娠期糖尿病等这些高危因素,可能也会对血栓形成及血管脆性产生影响,多种因素叠加最终导致脐动脉血栓形成。
脐血管血栓发病率低,但对胎儿危害极大,现有临床研究认为超声检查是首选的诊断方法,但超声检查依旧很难在产前及时发现脐血管栓塞,并且容易与单脐动脉发生混淆,单脐动脉是一种先天脐血管数目的异常,发生率很低,通过孕期超声的检查可以及时发现。当脐动脉发生血栓时,超声检查也会呈现出单脐动脉样的改变,若在孕期没有及时发现脐血管数目发生改变,可能会导致严重后果。Klaritsch等[6]报道1例孕32+4周胎儿生长受限患者在超声检查中发现脐血管由3条变为2条,1条脐动脉消失,胎儿体重小于第3百分位,在除外感染等因素后,期待治疗,于孕34+3周时行剖宫产,术中发现脐带过度扭转,胎儿出生体重位于第3百分位,母儿平安;在随后的病理检查中发现1条脐动脉内血栓形成,血管中发现微钙化,干绒毛动脉中观察到出血性血管炎和闭塞性血管病的表现,考虑脐动脉血栓可导致胎盘血管缺氧,血管内皮坏死,阻塞干绒毛血管,导致胎儿生长受限的发生。杨慧和高鹰[7]报道1例足月临产患者,孕期超声均提示脐带血管结构和数目正常,临产前超声检查提示为单脐动脉,但是未予重视,患者临产后出现胎儿宫内窘迫行紧急剖宫产,术中及术后病理证实为1条脐动脉血栓形成。
另外还有学者发现脐动脉血栓形成后,脐血流会发生改变,如脐动脉舒张末期血流消失[8]。因此临床工作中,当既往超声检查脐带血管结构正常,而脐血管数目突然发生改变或脐血流等出现异常变化时,如血管数目由3条变为2条、血流异常、脐带过度螺旋等,均应严密加强胎儿检测,警惕脐血管血栓形成。
结合本例患者临床表现,患者既往超声均未提示脐带血管及脐血流异常,术前患者胎心监护已提示严重异常,因情况紧急,故未在分娩前行超声检查,因而对于脐带数目及血流等的变化,没有进行及时监测。但对于存在高危因素的孕妇,若产前已出现胎心监护异常的改变,在母儿情况安全的前提下应及时加入超声检查,观察脐血管数目是否有变化或脐血流是否出现改变,对脐血管栓塞加以重视,加强监测,避免不良结局的出现;若在紧急情况下,不能及时行超声检查,也建议在终止妊娠后将胎盘送病理检查,明确是否存在脐血管栓塞的情况。
随着近年来高危妊娠女性比例的增加,更需要加强对高危孕妇的宣教和管理,加强对胎儿的监测。对于高危孕妇,要重视患者自觉症状,可以考虑将胎心监护时间提前至妊娠32周,同时配合超声检查,注意脐血管数目及其血流的变化,早发现、早干预,减少围产儿的并发症,提高围产儿存活率。
参考文献:
[1]HeifetzSA.Thrombosisoftheumbilicalcord.Analysisof52casesandliteraturereview[J].PediatrPathol,,8(1):37-54.[2]AvaglianoL,MarconiAM,CandianiM,etal.Thrombosisoftheumbilicalvesselsrevisited.Anobservationalstudyofconsecutiveautopsiesatasingleinstitution[J].HumPathol,,41(7):-.[3]SatoY,BenirschkeK.UmbilicalArterialThrombosiswithVascularWallNecrosis:ClinicopathologicFindingsof11Cases[J].Placenta,,27(6-7):-.[4]ShillingC,WalshC,DowneyP,etal.Umbilicalarterythrombosisisararebutclinicallyimportantfinding:Aseriesof7caseswithclinicalou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