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浦东的老张患有糖尿病十几年了,血糖一直控制的比较满意,就是近半个月来觉得上腹部疼痛不舒服,开始以为是胃不好,过几天可能就会好的,但疼痛好像越来越明显,还向腰背部发散。猛然想起了前不久住院的隔壁老王,也是这种感觉,一查是胰腺癌。赶紧的,医院,门诊大厅就像火车站买票一样,一排自助挂号机前排着不长的队伍,拿出医保卡,很快就挂号了肿瘤科。医师给他开了一个上腹部增强CT,诊间结算好,就直接去影像科预约检查了,真当便捷,省去了多次排队的烦恼。
做增强CT前,医师给他拿出了一份《含碘对比剂使用知情同意书》,询问他有没有什么药物或者食物过敏、有没有甲亢、痛风、高血压、心脏病等,再次确认了老张血糖控制得挺好的,嘱咐他做CT的当天早餐不要吃,带上两瓶矿泉水或者水杯(医院有饮水机),家属陪同来做。老张想想,不就做个CT嘛,搞得那么复杂,有那么严重吗?
这个真的有!
很多人只知道做CT有X线辐射,对身体有伤害,甚至拒绝必要的CT检查,但对增强CT检查时打的对比剂缺少认识,不少人还因此造成了身体的影响。下面,我们简明扼要扒一扒安全使用碘对比剂的注意事项。
1、易发人群:既往发生过其他药物或食物过敏者,使用碘对比剂时出现过敏反应的概率是正常人的2~3倍;曾经发生过对比剂不良反应者,再次发生的概率是原来的5倍;患有慢性肾脏疾病的患者对比剂肾病的发生率将显著增高,尤其是合并糖尿病的患者。
2、绝对禁忌证:甲状腺功能亢进未行治疗者。
3、高危人群:既往使用碘对比剂出现中、重度不良反应者;不稳定性哮喘者;糖尿病,特别是糖尿病肾病者;使用肾毒性药物或其他影响肾小球滤过率药物或肾功能不全者;心肺疾病者:高血压、肺动脉高压、充血性心力衰竭等;痛风者;有其他药物不良反应或过敏史者;脱水或血容量不足者;血液疾病者:镰状细胞性贫血、红细胞增多症和多发性骨髓瘤;高胱氨酸尿者;甲状腺功能亢进正在治疗康复者,需咨询内分泌科医师是否可以使用,若可以建议使用能满足诊断需要的最低剂量,并注意密切观察;特殊人群,如70岁以上老人,新生儿,婴、幼儿,妊娠和哺乳期妇女。
4、对比剂选择和用量:非离子型次高渗或等渗碘对比剂,原则上在满足成像和诊断的前提下,使用最低剂量的碘对比剂。最大的一次总量不超过mL。碘对比剂过敏试验没有预测过敏样不良反应发生的价值,其本身甚至也可以导致严重的不良反应发生,因此原则上不推荐进行碘对比剂过敏试验,除非产品说明书注明特别要求。
5、水化:在使用碘对比剂前6~12小时至使用后24小时内,能喝水的尽量多喝,包括饮料、水果、汤等,促进对比剂的排泄。
6、对比剂外渗:轻度外渗无需特殊处理,个别疼痛明显的局部冷湿敷就可以。中、重度外渗先抬高患肢,促进血液回流,早期使用50%硫酸镁保湿冷敷,24h后改硫酸镁保湿热敷;或者用黏多糖软膏等外敷;或者用0.05%地塞米松局部湿敷。对比剂外渗严重者,在外用药物基础上口服地塞米松5mg/次,3次/天,连用3天。
7、过敏样反应:轻度的只要严密观察30分钟,多饮水,一般情况无需药物治疗。中度的需要积极对症药物治疗,给予高流量面罩吸氧,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直至反应完全消退。对于呼吸心跳骤停的重度过敏,立即启动心肺复苏流程进行抢救。
据全世界各地报道,增强CT的对比剂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32~0.64%,重度不良反应为0.01%~0.04%。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以皮肤症状为主,如瘙痒、荨麻疹、面色潮红、血管炎等。轻者表现为头痛、恶心与呕吐,重者可发生呼吸心跳骤停、血管性水肿及意识丧失等。对比剂肾病比较隐匿,需要一段时间后才能发现,目前已成为第3位医源性急性肾损伤的病因。
既然对比剂有这样的不良反应,那么,是不是就不要做增强CT呢?不是,有些部位(比如肺、胰腺、胃肠等)CT是最合适的检查方法,增强CT对发现疾病和鉴别诊断有很好的临床价值。首先,医师要熟知CT、核磁共振、PET-CT、B超等大型医疗设备的性能,掌握增强CT的适应证、禁忌证,规范、安全地使用碘对比剂。其次,患者要如实与医师交流,谨遵医嘱,预防在先。
如果诊疗过程中必须要做增强CT检查,请记住:增强CT前后,喝水、喝水、还是喝水!
本文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