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我的孩子刚2岁,发热已经5天,第三天时全身皮肤尤其是躯干出现充血样的皮疹,医院看病。医生经过诊治,怀疑是川崎病收住院。这是一种什么病呀?有传染性吗?
A川崎病医学称为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是一种以全身血管炎为主要病变的急性发热出疹性小儿疾病。本病病因不明,病程因病情严重程度不同而不一样。绝大多数患儿预后良好,但是本病因可以发生严重的心血管并发症,所以出院后需要随诊6个月甚至多年。
日本医疗系统规定,必须满足以下6条中的5条才能确诊为川崎病。
1.不明原因的发热,持续5天或更久。
2.双侧结膜充血
3.口腔及咽部黏膜弥漫充血,口唇发红及干裂,并呈杨梅舌。
4.发病初期手足硬肿和掌跖发红,恢复期指趾端出现膜状脱皮。
5.躯干部有多型红斑,但无水疱及结痂。
6.颈淋巴结的非化脓性肿胀直径达1.5厘米或更大。
《美国儿科学会育儿百科(第6版)》认为,对于至少5天发热,使用抗生素没有反应,并且出现以下症状中的4~6条,即可确认为川崎病。
1.身体上某些部位或全身出现皮疹,通常来说尿布接触区域更严重,尤以6个月以下的孩子为甚。
2.手掌、脚掌明显红肿和(或)在之后的病程出现甲床破裂。
3.嘴唇红、肿,或舌头呈草莓色(鲜红、隆起)。
4.眼睛发红、发炎,特别是巩膜最为严重(白眼球部分)。
5.单一淋巴结肿大,尤其以颈部一侧为重。
6.烦躁或倦怠。患有川崎病的孩子往往比平时更加烦躁不安或无精打采。他们也有可能抱怨说自己的肚子疼、头疼或者关节痛。
但不管是日本还是美国儿科学会,对于川崎病诊断都是大同小异,长期发热、皮肤和口腔黏膜以及淋巴结出现典型症状才能诊断。对于已经明确诊断为川崎病的患儿,出院后随访必须通过血液检查,检验是否有炎症,或者超声心动图检查冠状动脉的情况,避免发生严重的心血管并发症。
川崎病没有传染性,它可以被治疗,但是不能预防。目前治疗使用免疫球蛋白、口服阿司匹林或者糖皮质激素。出院后需要长期抗凝治疗,使用阿司匹林。不过,一切需要随诊后听从医生的医嘱。
文章摘自张思莱科学育儿全典
专家简介
谢克强,儿科副主任医师,本科学历,毕业于中山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儿科临床工作近二十年,曾任大儿科主任(普儿和新生儿)近十年,阳江市医学会儿科分会第一届主任委员。曾先后医院进修普儿和新生儿。经常参加国家级和省级的儿科学术会议。掌握了儿科最新的诊疗技术,对儿科(普儿和新生儿)的常见疾病和多发疾病的诊治有丰富的临床经验,特别善长咳嗽、哮喘、发热、腹泻、腹痛、发育、营养不良等相关方面疾病的治疗!对儿科的一些疑难杂症也有一定的造诣。
致力于儿科科普知识,防病、治病、健康教育。做宝妈、宝爸可以信赖的朋友,为宝宝健康快乐成长保驾护航。
本人看病原则:能门诊,不住院;能吃药,不打针;绝不乱用、滥用激素、抗生素。用最简单、实用的方法解决问题
欢迎